歲末年終,新年伊始,水鄉臘月,細雨濛濛,此時此刻,誰在安昌,便可遇到江南最好的樣子。安昌古鎮是紹興的一個千年歷史著名江南水鄉古鎮,處處可見魯迅筆下濃濃的鄉土人情。
安昌古鎮,坐落于紹興市柯橋區,那里住宿非常方便(夜宿:錦江之星酒店(紹興柯橋世貿中心店)),這里開車去古鎮只有10幾分鐘。
安昌素有'碧水貫街千萬居,彩虹跨河十七橋'的美譽,水和橋,這是我初到安昌古鎮印象最深的。還有那些臘腸、醬鴨、魚干的印象也頗有別樣的感覺。
烏篷船是紹興獨特的交通工具,因篾篷漆成黑色而得名。而安昌是紹興原生態水鄉古鎮的代表,更是江南最具代表性的烏篷船的故鄉。
烏篷船在古鎮里現在已經成為游客觀光休閑的一種活動,三人花上五十元錢,就能在安昌老街的水上走上一趟。不過,坐烏篷船的游人也不是太多,更多的是烏篷船在水上蕩漾,或停靠在岸邊,船老大則在岸上閑坐聊天。
不知道烏篷船的人可能不相信,船工在劃烏篷船的時候主要靠的是腳而不是手,所以也有人又把它叫為'腳劃船'。腳劃的那條船漿長,手劃的那條短,這可是一門技術活啊。
冬季里安昌男人頭戴的烏氈帽那才是古鎮最具魅力文化的味道。烏氈帽是紹興獨特的民間常用帽。明張岱《夜航船》載:'秦漢始效羌人制為氈帽。'明會稽人曾石卿亦有'鵝黃蠶繭燕氈帽'之句。直到今天,但凡看見有人頭戴烏氈帽,就知道已經到了紹興,不過現在戴烏氈帽的人已經很少很少。
安昌最吸引人和感染人的,是它的臘月風情。臘月,這個只能在魯迅小說里看到的詞,在安昌被完整地保留下來?,F在的安昌基本是從年末最后一周就開始過起了臘月風情。此時沿河北岸的廊檐下掛滿了各種臘雞、醬鴨、魚干、臘腸等年貨。
還記得央視系列節目《舌尖上的中國》播放到安昌美食嗎?就是這樣的干貨哦,亮著的燈光映射在那些魚干、臘味之上,頓覺鮮亮起來,頗為誘人。
打一把花雨傘,穿一身臘染花布衣,手里拿著宮扇,走在濕漉漉青石板路面上的女子,盡顯嫵媚嬌柔,好一派獨特魅力的江南水鄉古鎮風情。
人們都說,來到古鎮如果沒有見過水上婚禮,那就是一種遺憾。水上婚禮是安昌古鎮的民俗文化,男方的彩禮要在婚禮前一天下午用木船送到女方家中。第二天一早,迎親的船隊一到,新娘就在家人的護送下登上喜船,坐進船上的紅轎子里,一路鞭炮、鑼鼓響起,非常熱鬧。
樂隊、嫁妝船在前開道,一對新人分坐烏蓬轎船,沿河岸邊穿著古式服裝的小伙子敲著兩人肩挑的大銅鑼一邊唱著,一邊吆喝著……這就是安昌古鎮獨居特色的的烏篷嫁女。
古鎮不只是臘腸最為有名,還有醬魚干也頗有名氣。魚干由兩種較大的魚腌制,一種是身體較薄的草魚(以食水草為主,有的地方稱為:草混),另一種是身體厚實的青魚(以食螺螄為主,有的地方稱為:青混),價錢也相差不少,草魚100多元一條,青魚200多元一條。它們被腌制后就沿著河岸晾曬,它的醬味最適合,什么佐料都不用加,只要在竹屜蒸上一刻鐘,滿屋鮮香。
安昌還保留著許多傳統手工技藝,這位就是箍桶匠人。安昌的箍桶作坊大都是店仿在一起,由師傅授藝,徒弟拜師學藝的模式體系。
一些手藝好的箍桶師傅經常被請到那些為女兒準備出嫁的人家去做活,一做就是數月。
古鎮的早上本是平靜淡雅的寧靜氣氛,因為到了臘月風情節里,不到10點鐘古巷里已是人頭攢動、熙熙攘攘,打破了這座古鎮的寧靜。臨街商鋪大都在長廊內擺放了座椅,以供游客享用。蒸鍋蒸的臘腸、鵪鶉熱氣騰騰,香味撲鼻而來。
冬季里江南水鄉的雨一般都不大,是那種特細密的毛毛細雨,滴落在長廊的屋頂上發出'啪啪'的清脆聲音,宛如一曲動聽的歌謠。
小橋、流水、人家、青磚、烏墻,這一切具有江南特征的建筑元素在這里搭配的是如此和諧、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