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規矩不成方圓。
一個“有規矩”的家庭,不僅能讓孩子在健康的環境中成長,更能使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和優秀的品質。
有位智慧的媽媽給她的孩子立下了這樣10條家規,值得所有家長借鑒:優秀的孩子是這樣養成的。
第一條
見到人先打招呼
受到別人任何恩惠和幫助
必須口頭或者書面表示感謝
做了給別人添麻煩的事情一定要當場道歉。
有些家長在教育孩子有禮貌這件事情,有時候是光靠嘴說一說的。
孩子沒做到及時地問好或道歉時,父母可能直接忽略,甚至將過錯推到孩子身上:“怎么這么沒禮貌呢?”
教育孩子要有禮貌,體現的不僅是自身的修養,背后更是站著整個家庭的家教。
論語中說:“不學禮,無以立。”
禮貌和教養不只是干癟單薄的客套,還有推己及人的周到和體諒。這考驗的不止是情商,還有你的善良。
培養一個有禮貌的孩子,就是從簡單的問候、感謝、道歉開始。
第二條
在公共場合(除可以放開玩的地方)
說話音量控制到不讓第三個人聽到
做事不能隨心所欲
從小學會考慮他人感受。
長時間的火車飛機之旅中,最害怕的就是遇到“熊孩子”了。
“熊孩子”吵鬧不休,打擾到別人,如果他還有“熊父母”撐腰的話,更讓人苦不堪言。
活潑好動是孩子的天性,而父母有責任并且有義務引導孩子,遵守社交禮儀與規則。
大家都有享受安靜環境的權利,不可以隨意打擾到周圍人。
這不僅是恪守公共道理,也是孩子踏入社會的必修課。
第三條
不想對媽媽說的話,對爸爸說
不想對爸爸說的話,對媽媽說
但不能都不說。
知乎上有個提問:你為什么不再和父母知無不言?
高贊回答說:因為失去了信任。
如果孩子不信任父母,很多話他都不會再愿意與父母說。在學校或者生活中遇到困難,也不愿和父母溝通,父母就很難幫助到孩子了。
親子關系中,最忌諱的就是這種情況。
但造成孩子不信任父母最主要的原因,是父母沒有給與孩子足夠的信任。
所以我們不僅要對孩子說:“什么事都可以和爸爸媽媽講”,也要努力地去重視孩子的感受,少評價、少說教、少指責,讓孩子毫無顧忌地訴說她的煩惱。
相信孩子,孩子才會相信你。
第四條
誠實是最優良的品格
不許撒謊騙人
失去朋友、家人最寶貴的信任
會讓你后悔一生
每個孩子都有過說謊的經歷,而這并不代表孩子品德有問題。
當發現孩子說謊時,父母要找到孩子說謊背后的動機。
很多孩子撒謊,都是因為害怕父母的責罵和懲罰。比如有的孩子成績沒考及格,因為怕媽媽生氣,求生本能讓他選擇撒謊。
說著笨拙謊言的孩子,其實都有一顆脆弱的心。
所以想讓孩子誠實,父母要懂得容忍孩子犯錯,創造一個“可以誠實”的家庭環境,讓孩子提前知道說實話不會受到懲罰,說實話是安全的。
正確引導孩子,幫助孩子遠離說謊的壞習慣。
父母更要身體力行告訴孩子,誠實才是為人處世最基本的原則。
第五條
如果不能避免打架
不許用工具和牙齒
也不許戳眼睛
除此以外可以狠狠地打
而媽媽則希望你能打贏
當遇到欺凌時只會禮貌謙讓的孩子
會成為固定的受氣包
孩子之間出現矛盾與沖突是再所難免的,一味教孩子“大度”與“忍讓”,解決不了任何問題。
倒不如教會孩子勇敢的說“不”,甚至反抗。在不傷害別人的前提下,讓孩子懂得保護自己,表達自己的意愿,維護自己的權利。
不教孩子做受氣包,也絕不允許孩子成為施暴者。
第六條
撿到掉在地上的硬幣可以拿回家積攢起來
但是錢包卻不能據為己有
拾金不昧是最寶貴的品質之一
我們是唱著“一分錢”這首兒歌長大的一代,現在的孩子卻根本沒見過一分錢長什么樣。
父母要教孩子拾到貴重物品要歸還,或者交給警察、相關場所的工作人員等,守住底線,拾金不昧。
第七條
別人真誠款待你吃東西
如果你不喜歡的話
可以說“我吃飽了”
但是絕對不能說“很難吃”
這不是虛偽,而是溫暖,更是不辜負他人的好意。
即便你的感受是真的,也不能自顧自表達自己的情緒,不顧忌別人的立場與感受,傷害他人的感情。
太過自我,不能與別人共情的人,不僅會讓陌生人敬而遠之,也會傷害到身邊最親近的人。
第八條
任何食物都曾是有生命的
絕對不能想吃就吃,想扔就扔。
正是這種對萬物敬畏的觀念
才能保留美麗的自然環境。
讓孩子知道“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非常重要。
懷著一顆感恩的心來享受每一種食物,珍惜食物的背后,是尊重勞動,也是感恩生活。
教會孩子不浪費糧食,不僅是一種教養,也是我們必須具備的觀念和行動。
第九條
用不著刻意和別人比較
就像名字、長相各不相同一樣
每個人都是獨一無二的
世界才這樣豐富和有趣
人生才這樣多彩
很多人覺得不幸福的源泉就是喜歡比較。
家長覺得自己不幸,大多也發生在你拿自家孩子與別人家小孩打比時。當家長在說“別人家的孩子怎么怎么樣“時,其實是在肯定別人的孩子,否定自己的孩子。
長此以往,孩子怎能不失去信心呢?
父母首先要改變自己的態度,不將孩子與其他孩子進行對比。
然后再引導孩子正確認識自己,接納自己,欣賞自己。
要讓孩子知道,人最重要的是自我評價,只有認可了自我價值,誠懇地接受我們原來的模樣,才能不活在別人的眼光下。
第十條
當感覺到危險和有必要的時候
任何規矩都不用遵守
因為生命比什么都重要。
在獨自遇到壞人和遭遇危險的時候
能夠保護你自己的人
就只有你自己
給孩子立再多的規矩,都是在安全的前提下。
家長一定要告訴孩子,當遇到危險時,他可以撒謊,可以大喊,可以打擾到第三人達到求救的目的,可以打翻打爛東西求救。
生命受到威脅時,你不用忍讓和退步,自保才是首要的。
有人說,做父母是一場修行。
而教育孩子更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
養育孩子,不能異想天開,而是要有理有據。這10條家規,值得所有家長收藏與借鑒。
我們無法完全預估到孩子最后成長的結果,但可以在這個過程中,指引他走向更好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