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有品格的優秀教師應該是很有教育教學基本素養的,不僅要把教育教學工作當作一種職業、一個手段、一項任務,也要將其當作自己人生的一部分來對待、來體驗、來充實、來完善。
01
基本學術素養
基本學術素養指的是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教學基本功”,主要包括口頭表達能力、書面表達能力、觀察能力、聆聽能力和教學態度等。學識淵博的教師容易在學生心目中建立起“崇拜形象”。學識淵博也是教師從事科學研究、教學研究的首要前提。好教師不能只停留在“傳道授業解惑”上,應該主動參加教學研究、科學研究,為知識產業的發展做出貢獻。
02
思想道德素養
優良的思想道德素養是教師教育學生的精神力量,它包括有責任、有愛心、講民主、尚公正。崇尚公正是人們普遍的心理需求,也是學生對教育公正的迫切需求。教師要做到以公正為標尺,對學生一視同仁,才會有較高的威望,才能有效地開展班級教育活動。發揚民主,要求教師克服以自我為中心的觀念,尊重和理解學生,虛心接受學生的意見,這樣才有利于改進班級工作。
03
思想政治素養
教師應當滿腔熱忱地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去教育、引導學生,培養其尊重科學、尊重真理的良好品德的。教師的政治素養決定著教師素養的優勢、職業活動的方向、職業活動的態度和教師工作的效果,同時影響著學生思想品德的形成。
04
心理素養
教育心理素養是教師職業所特有的,具有明顯的標識意義。教師的心理素養直接影響教師的成長、行為與成效,更會影響學生未來的發展。作為一名教師,不能滿足于學習教育學、心理學的課程,更要善于將教育心理方面的知識和技能轉化為教師的教育心理素養。
05
價值觀素養
新課改背景下教師的教育價值觀建構受到來自外部和自身發展狀況等因素的影響。這些因素反映在價值觀的結構中,成為教師的教育價值觀的基本內容,即國家教育價值取向、社會生活價值取向、學校管理價值取向和個人生活價值取向的有機融合,形成了教師的新的教育價值觀。在實踐中,這種教育價值觀主要表現為教師的教育信念(即相信什么)、教育理想(即想要什么)和教育目標(即堅持追求和實現什么)。
06
教學技能素養
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同時具備多種教學素養(技能),包括教學設計、課堂教學組織能力和課堂教學專業能力等。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學技能呢?教師不應閉關自守,而要有開闊的眼界,經常將自己的教學心得與校內外的同行切磋,經常閱讀學術刊物,登錄相關的教育網站,積極參加學術研討會、觀摩會、交流會。在對外交流受到條件限制的情況下,要善于利用本校或者兄弟學校教師之間的資源。
07
語言素養
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曾專門論述:“語言是一種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響學生心靈的工具,教育的藝術首先包括說話的藝術,同人心交流的藝術。”他強調,教師要有高度的語言素養。教師語言的藝術化,是指教師通過形象生動的語言、抑揚頓挫的語調和快慢適度的節奏,激發學生參與學習的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常有這樣的現象,一些教師的學術水平很高,但課堂效果不佳,究其原因,往往是教學語言藝術欠佳。
08
人格素養
教師的人格對學生的發展有著巨大的影響。教育家烏申斯基說:“在教育工作中一切都建立在教師人格的基礎上。因為只有從教師人格的活的源泉中才能涌現出教育的力量。”教師的人格就是教育,體現著教育的力量。
09
創新能力素養
實施素質教育要著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而學生的創新精神的培養首先要求教師工作的創造性,要求教師的創造性思維。教師要擔負起這個責任,就要轉變觀念,拋棄陳腐的教育思想,積極適應素質教育要求下的角色轉換,不斷充實和提高自己,實現自身的持續發展,實現自我超越。
10
職業道德素養
教師除了應具備文化素養與學科專業知識、教育理論知識與技能,還應具備職業道德素養。優秀教師應忠于人民的教育事業,甘心于在教師的崗位上無私奉獻;熱愛學生,熱愛教育事業;嚴于律己,為人師表。
11
反思能力素養
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職業活動為思考對象,對自己在職業中所做出的行為以及由此產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教學反思不是一般意義上的“回顧”,而是要反省、思考和解決教育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可以對教學的成功經驗和失敗教訓進行反思,可以對教學方法和學生的學習方法進行反思,也可以對教育理念和教育藝術進行反思。
12
知識素養
自己學識干枯,就不可能帶領學生在知識的海洋中揚帆遠航。只有自己有源頭活水,才能以豐富的新鮮知識滋潤學生成長。從教育事業發展的需要看,教師必須具備知識素養,并不斷提高。教師要鉆研所講授的那些專業知識,孜孜不倦,刻苦學習,使自己有扎實的專業基礎知識,對那些處于科學思想前沿的課題有所知曉,具備系統的專業知識和科學合理、完善的知識結構。
13
人文素養
教師要學會學習和讀書,在博覽群書中思考、積累、豐富自己的知識和思想,拓寬文化的視野,提高思想的高度,加強思維的深度和廣度。教師要閱讀經典,與人類的思想家、教育家對話,學習他們的研究成果,提高文化素養,尤其要提高自身的人文素養,并在此基礎上培養科學精神,這是教師思想智慧形成和發展的基礎,也是教師成長的必備條件。
14
科學文化素養
教師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遞者,是學生掌握真理、認識世界和發展智能的引路人。掌握系統的科學知識,具有良好的文化素養,是從事教育工作的前提條件。教師不僅要掌握較多的知識,還必須具有符合教育工作要求的合理知識結構,具有較高的科學文化素養。
15
藝術素養
作為教師,不但應該有一定的文化底蘊、教育追求、教育智慧,還應該有一定的藝術素養。教師可以通過對藝術作品的感受、想象、體驗、理解與鑒別等一系列交流活動,增強對藝術的感悟,理解藝術作品的內涵,并且在教學中學以致用。
16
信息素養
教師的信息素養是教師整體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教師個體根據社會信息環境及其發展要求所應具備的信息品質、信息知識與信息能力。信息時代為教學提供了豐富的媒體,為提高教學質量,教師應根據不同的學科特點和教育對象,圍繞教學目標、授課內容選擇和使用不同的媒體。此外,教師還應當學會使用Excel、PowerPoint、Photoshop等軟件輔助教學。
17
教育倫理素養
教育倫理素養是專業化教師必須具備的教育素養之一。努力提高教師的教育倫理素養,是教師專業化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在當前,提高教師教育倫理素養的基本要求是:能深刻洞察教育的倫理本性,堅信教育道德進步的必然性,堅持教育崇善的價值理念,掌握好并能遵守教育倫理的具體規范,具有化理想為現實和揚善抑惡的踐行能力。
18
實踐素養
教師的實踐能力,即教師掌握本專業基本操作技能,具備指導專業實踐教學的能力,是各學校“雙師型”教師的必備能力之一,是教師培養實用型、技能型學生的基本條件與基本素質。各學校教師只有掌握了一定的專業實踐技能,具備一定的實踐操作能力,才能適應教學工作,滿足教學要求。
19
民主素養
民主課堂是對傳統的“教師專制”課堂的否定。構建民主課堂是促進學生自主發展的需要,是發展良好師生關系的需要,是實現有效教學的需要,是建設民主社會的需要。教師作為課堂教學過程中的領導者是構建民主課堂的關鍵。構建民主的課堂不僅需要教師有一定的民主素養,而且需要教師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運用一定的領導策略和掌握領導藝術。
20
禮儀素養
教師禮儀,是教師在教書育人的崗位上,如何表現教師應有的氣質和風范之一,他的衣著談吐、人格氣質、作風學識,無形中成為學生模仿的對象,對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行為習慣的養成,起到潛移默化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