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莞爾一笑
來源:有書(ID: youshucc)
王陽明曾說:“人須在事上磨,方立得住,方能靜亦定,動亦定。”
人生是一場修行,堅持在做事上磨練自己,便能站穩行遠。
無論是風平浪靜,還是驚濤駭浪,皆能到達理想的彼岸。
世間,真正有智慧的人都做到了對世事的規律了然于胸,對人生的起伏洞若觀火。
也早已懂得了人生的真相:大事看遠,難事看寬,往事看淡。
大事看遠
古人云:
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域;不謀萬世者,不足以謀一時。
世間萬物參差不齊,人與人之間千差萬別。
能做大事的人無不是確定大目標,具備大視角,擁有大氣象。
他們深知,一個人的得失榮辱是由自己的眼界衡量的,想要取得非凡成績,就應有遠見卓識。當年漢高祖劉邦進入咸陽,看到秦國富麗堂皇的宮室,奇珍異寶,美女歌姬,就以為紙醉金迷的生活就是自己的幸福人生。殊不知歌舞升平,正是秦朝衰亡的真正原因,也是那時那刻劉邦目光短淺的真實表現。在眾人勸說下,劉邦還是選擇還軍霸上,因為放眼江山,放大格局,最后他得以成為最大的人生贏家。
人只有不被眼前利益左右,不被本能欲望束縛,胸懷山河明月,方能成就千功偉業。曹操看到司馬懿聰明過人,才識不凡,屢次招他到府中就職。
可司馬懿認為靠關系進入仕途,如同揠苗助長,根基不牢,會適得其反。期間,他蓄積能量,韜光養晦,一步步發展自己的實力。
直到七年后,在自己羽翼豐滿之時,他才到曹營復職,從而成為最重要的謀士之一。
生活中,眼界遼闊的人,懂得以耐心、恒心、用心的態度,觀察周遭事物,了解人心品行。他們不是稍有一點才能就急于出人頭地,而是主動打磨、深耕自己,讓自己的內心通向越來越廣闊的世界。從而能夠真正握得住命運的方向盤,變得更加的沉穩、可靠。縱觀司馬懿從籍籍無名的謀士到問鼎之謀局人,不僅在于他從小就有終結亂世三國的深謀遠慮;走好人生之路,既要從大處著眼,仰望星空;又要從小處著手,腳踏實地。誰的眼界廣袤高遠,誰能掌控多大能量,誰就能干成多大事情。有句話說:“上天是為了考驗人的心智,才在道路上設下障礙。”唯有好心態、成熟的人,才能谷底反彈,從容走過潮落,迎來潮起。
黃庭堅年少時,在鄉試中考取了第一名,入京科考時卻名落孫山。
放榜當天,落榜的人或者唉聲嘆氣,或者頓足捶胸,唯有黃庭堅無動于衷。
他沒有理會眾人異樣的眼光,回到家鄉,繼續閉門苦讀。2年后,他再次參加科考,果然不負眾望,位列三甲榜首。真正的聰明人,不會一遇到困難就垂頭喪氣,就此躺平,而是迎難而上,再次出發。
后來,當黃庭堅準備進入官場大展宏圖時,沒想到,迎接他的卻是屢次被貶的命運。
當朋友替他擔憂時,他卻一笑置之:“凡有日月星辰照耀之地,都可寄此一生,有何擔憂?”在那段孤苦的時光里,他以焚香讀書,熬過波瀾曲折,他以修籬種竹,度過艱難苦澀。最終不僅重獲朝廷重用,還創作了無數膾炙人口的篇章。當你心底陰霾,即使平步青云,目之所及也是枯枝敗葉。若遇狂風驟雨,我們就砥礪前行;若遇花香滿徑,我們就閑庭信步。不要讓自己的心糾結于已經過去的事,不要讓昨天的缺憾取代當下的幸福。
浩瀚宇宙,人與萬物,皆為過客,所有的愛恨情仇都會有煙消云散的那一天。
可再大的恩怨,再多的留戀,到最后都成了折磨自己的執念與包袱。禪師指著外邊的大雨,對兩個弟子說:“雨才是你們的老師,你們要努力跟它學習。”禪師指著水缸說:“水在不同形狀的容器里,水就變成容器的形狀,水能做到收放自如。”“學習雨的坦蕩,面對不同時間、不同情境,水都能隨遇而安,因為它不會沉迷過往,不會沉淪自己。”所有不在鐘情的戀人,不相為謀的朋友,都是當初的你在茫茫人海中獨獨看到的他,如今,你只需要將他好好的還回人海。
因為,昨天的太陽曬不干今天的衣裳,唯一能夠超越昨天的,就是今天的你。
一如喜歡的書一樣,總有翻到頭的時候,無論結局是美好還是遺憾,過程帶來的不同感受,這便是這本書給你的最大收益。難事看寬,在風吹雨打中歷練自己,就會發現塵世精彩。往事看淡,接納時過境遷,包容滄海桑田,就會發現內心豐盈。
歲月悠悠,余生愿你,雖歷經動蕩與干擾,卻能跨越喧囂與繁華,終將在一點一滴的奮斗中收獲實至名歸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