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張 看
那些大而無當的商場,無論東南西北哪個門都會有標識圖,用一個紅色的圓點標明你所在的位置,以防迷失。人生也是一樣,每個階段都應該找準自己的位置,否則同樣陷入可以避免的困境。最常見的是那種外形討喜又才華橫溢的人,年輕的時候充滿巨星心態,認為自己可以帶動時代的步伐。后來發現不是這么回事,迷途知返的人從此成熟起來,重新找回自己的位置。但也仍有人認定自己是懷才不遇,終日郁郁寡歡而荒廢了自己。
有一個朋友,并不能說他志大才疏——他有許多優點,就是找不準自己的位置。任何一個工作總讓他有屈從感,而他認為可以勝任的事又都以失控或失敗告終。也就是說,只要過了兩年,他一定悔悟當年推掉的工作其實是適合他的。就這樣折騰了幾輪,他最終一事無成,深感自己生不逢時。我自己也有這樣的經歷:在一個小單位認為自己必不可少,準備調動時就無比糾結。沒想到領導半句挽留的話都沒說就批準調離,結果是自己灰頭土臉很是失落。
我們有時喜歡大包大攬說過頭話,無形中便提高了自己的信用標準。明明做了不少事,但總是離許諾還差一截子。此外,如若把自己的位置拔得太高,看到的全是別人的缺點,這就難免不寬容、不包容,最終令深愛的人也離開了自己。當然也有把自己的位置看低了的人,總認為自己不行,又沒背景又不會來事,不可能干成什么大事。這樣的心理暗示或是一種自我催眠,極易隨波逐流。
說得微觀一點,人的位置也不是一成不變的。在辦公室和在家里自然不同,在談判桌上和對待朋友各異,在位時和退下來更是大相徑庭。凡是讓我們感到得體和舒服的人,肯定是人情世故爐火純青,懂得在什么位置說什么話。不懂事的人會在公共場合跟有身份的熟人沒大沒小,那是輕賤了自己。而有的人,明明是家庭矛盾卻非要鬧到單位,結果雙方都丟了面子。
人都是很普通的,渺小如茫茫大海中的一葉扁舟,都有過年輕氣盛不可一世的青蔥歲月,有過不被世人理解的人生階段,看不清自己的位置是很正常的。但隨著年齡的增長,隨著學習和思考,完全可以調整好自己的位置和方向,這才有可能越努力越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