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選購嬰幼兒服飾的首要考慮因素應該是“健康”和“安全”。 |
不合格衣物易引發寶寶接觸性皮炎 國家推出首部嬰幼兒服裝新標準 記者調查發現家長選購寶寶衣物存在眾多誤區
初生寶寶皮膚粉嫩人見人愛,父母們更是想把他們打扮成自己心目中的“小天使”。然而為人父母者在為寶寶們選購衣物的時候有否想過,那些色彩艷麗、飾物繁多的嬰幼兒服裝給寶貝們帶來的不是可愛,而是危害?
從今年10月1日起,我國首部專門針對嬰幼兒服裝服飾安全制定的行業標準《嬰幼兒服裝標準》正式實施,對嬰幼兒服裝拉鏈頭不可脫卸、服裝上繩帶的長度及強度、重金屬殘留量等技術指標都有了強制性的規定。
今天,新標準實施已剛好一個月。但日前記者在調查走訪了多家嬰幼兒服裝店并采訪了多名媽媽后卻發現,現實不容樂觀,雙方在認識上依然存在諸多“盲區”。而有醫院皮膚科專家告訴記者,臨床上很多寶寶患的接觸性皮炎很可能就是由貼身衣物引起的。
醫學指導/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陳明春副主任
解讀新標準:
嬰幼兒服裝不可有異味
記者了解得知,新實施的《嬰兒服裝標準》主要規定了嬰幼兒服裝產品的術語和定義、號型規格、要求、檢驗方法以及標志、包裝、運輸和貯存等技術特征。標準適用于以紡織機織物為主要原料生產的嬰幼兒服裝及套件,嬰幼兒服飾產品可參照執行。
與以前的兒童服裝標準相比,該標準在安全性能要求方面提出了更高的指標。為保護嬰幼兒安全專門制定了的強制性條款,如領圍尺寸大小、拉鏈頭不可脫卸、服裝上繩帶的長度及強度、重金屬殘留量等技術要求。
標準首先明確了量化指標,嬰幼兒服裝服飾中的可萃取重金屬含量中,砷含量不得超過每千克0.2毫克,銅不得超過每千克25毫克,最受家長們關注的甲醛含量必須小于或等于每千克20毫克。
考慮到嬰幼兒的肌膚比成人嬌嫩,因此國家標準將pH值限定在4.0至7.5之間,并禁用可分解芳香胺染料,不得存在異味。
標準特別強調,因干洗劑中可能含有刺激嬰幼兒皮膚的物質,嬰幼兒服裝必須在標識上注明“不可干洗”。
走訪零售店:
寶寶貼身服裝竟無中文標識
新標準究竟實施如何?日前,記者走訪了廣州市嬰幼兒服裝零售密集區——人民中路兩側、緊鄰婦嬰醫院和兒童醫院的幾十家婦嬰服裝店。
記者遠遠就被婦嬰醫院對面不遠一家門面較小的嬰兒服裝店吸引,因為他們打出了偌大的招牌——“5元一件!”,而招牌下方則是堆積如山、任君選購的嬰幼兒內衣褲。記者隨手翻揀了面上幾件寶寶內衣,領口處標簽竟僅有“0~3months(0~3月大嬰兒適用)”的簡略英文標語,翻遍里外無一個中文字介紹,而且連英文介紹都非常“節約”,沒有標出型號、質地,更沒有新標準中要求的甲醛含量、不能干洗字樣。
一位女店員告訴記者,這是外貿尾單大甩賣,出口國外的“當然沒有中文啦!”對于嬰幼兒服裝新標準,該店員不解地搖搖頭,表示聞所未聞。
無獨有偶,在靠近兒童醫院的一家婦嬰服裝店,中午時分正門庭若市,不少媽媽圍著一個正方形大臺子正在翻找寶寶衣服,而臺子上顯赫寫著“10元一件任選”。記者翻找了幾件發現,上面雖然有中文標簽,但除此以外,也并沒有新標準規定的須注明“不可干洗”等字樣。
對此,該店一位同樣“沒聽說過什么‘新標準’”的店員向記者解釋,標準出臺時衣服或早已面世,所以目前市面上正在銷售的很多嬰兒服裝沒來得及注明新規定字樣“情有可原”。
父母很糊涂:
買寶寶衣服先看價格、尺寸、質地
記者在零售店采訪時觀察發現,不論是身懷六甲的準媽媽,還是已經有寶寶的媽媽們,在選擇服裝時,大多首奔價錢實惠而去,然后拿衣服比對尺寸大小,此后會用手反復摸面料以感覺服裝質地,而最終的考慮則大多是與同伴或店員討論顏色、圖案,很少有人會仔細翻閱領口處、下擺處的服裝標簽。
記者采訪了不少準媽媽和媽媽們,價格是她們最關心的問題之一,一位媽媽一邊挑選“8元一件、15元兩件”的衣服時,一邊回答:“小孩子個頭天天長,過一兩個月就不能穿了,沒必要買名牌、買太貴的。”而談及其他要求時,媽媽們的回答幾乎無一例外:“純棉、大小合適、花紋好看就行。”
當被問及寶寶們的服裝可否干洗時,大部分母親都很茫然:“一般不用送去干洗,但干洗也沒什么不好呀。”而問及新標準中的服裝購買還應考察扣子容不容易掉(以防孩子吃下去)、拉鏈頭是否可脫卸等,母親們都表示出“沒想過這么多”。
在顏色選擇上,年輕媽媽更多是奔“紅女藍男”去,即給女孩穿的衣服以各類紅色熱銷、給男孩穿的則天藍或深藍色賣得最火。一位正在對比哪件桔紅色衣服上的小熊更好看的年輕媽媽告訴記者:“小區寶寶那么多,還會比美,當然穿醒目點好啦!”而年紀稍長的母親則多半會為寶寶選擇淺色衣服,一位母親有經驗地介紹:“色素太重對孩子不好,淺色最健康。”
醫生警告:
寶寶接觸性皮炎“元兇”多為劣質服裝
“其實選購嬰幼兒服裝,尤其是貼身衣物非常有講究,因為從我們臨床接診的情況來看,寶寶患上接觸性皮炎很可能來自不合標準的服裝。”中山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皮膚科陳明春副主任指出,接觸性皮炎一般分為兩種情況,一種是服裝里所含的化學成分等超標,對寶寶皮膚某些部位產生直接刺激導致,這種稍微少見;另一種則是衣服中不良成分讓寶寶出現局部或廣泛性皮膚過敏,這種更為多見。“家長很容易初步判斷皮炎是否來源自服裝,在詳細檢查時如發現衣服接觸部位即產生皮疹,而未接觸部位正常,或之前穿其他衣服沒事,則極大可能受服裝影響引發皮膚病。”他說。
陳明春副主任介紹,除含雜質過多外,服裝不透氣也會導致皮膚病。“最常見的是皮膚受真菌感染,寶寶皮膚嬌嫩,廣州氣候濕熱,捂太緊不透氣還易長痱子。”
同樣,衣服顏色“過重”,一旦出現褪色等也可能引發皮炎。“鮮艷的顏色雖然好看,但過量色素潛藏在衣服中,被寶寶天天吸收還可能引發慢性中毒反應。”陳明春說。他提醒,衣服扣子松脫或拉鏈頭可取下也很危險,因為嬰幼兒好動且在無辨識能力情況下喜歡將物件往嘴里塞,所以此類服裝也應避免選購。
溫馨提示
選購嬰兒服裝
健康應放首位
專家提醒,寶寶身體嬌弱、自我防護能力低,所以家長在選購服裝時應把健康隱患降到最低。以下注意事項可供參考:
仔細查看服裝的標簽,檢查衣服的金屬附件有沒有孩子可以摸到的毛刺、邊緣尖端是否尖銳、拉鏈的拉頭是否不可脫卸,褲子前開口處用紐扣而不可用拉鏈;
領口帽邊最好沒有繩帶,成品上的繩帶外露長度不要超過14厘米(一手左右長度);
嬰幼兒服裝的主要功能是保暖,因此家長應盡量選購沒有裝飾物或飾物較少的衣服,減少飾物脫落的可能,這樣也不會擦傷孩子的皮膚;
不要購買色彩過于鮮艷的嬰幼兒服裝,以免其中含有可分解芳香胺等有害物質;
最好不要選擇經特殊整理的服裝,比如經過免燙整理和柔軟整理的服裝,因為這類服裝,很可能甲醛含量比較高;
嬰幼兒生長發育較快,服裝宜大不宜小,式樣要簡單方便脫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