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淮山 以條粗、質堅實、粉性足、色白者為佳。 |
![]() |
茨實 粒大,色澤均勻、無蟲蛀為佳。 |
![]() |
薏米 大部分薏米是白色的,不過如果有殘留的黃褐色皮也很正常。選購薏米一定要選粒大的、不太碎的比較好。 |
![]() |
扁豆 色澤稍黃、個大、微炒后更佳。 |
受訪專家/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 洪敏
“煲湯”是嶺南地區的一大特色,是與這里的氣候密不可分的。像現在這樣的春夏之交,空氣濕度大,早晚溫差大,很容易濕、熱困身而生病。如果你會根據時節,有針對性地煲些靚湯給家人喝,有助于家人(特別是免疫力較弱的老人和孩子)少生病,平穩度過季節交替。快來跟著廣東藥學院附屬第一醫院中醫科主任洪敏學學最家常的祛濕清熱湯吧。
●豬骨土茯苓湯
材料:豬脊骨250克,土茯苓50克
做法:將上述材料洗凈,加入10碗水煎至3 碗飲湯。
功用:土茯苓味甘、淡、性平,具有利濕解毒功用。用治濕疹濕瘡、女性陰道炎導致的白帶增多、瘙癢等,適量服食也可作為春夏潮濕季節的調養佳品。
適合人群:青少年、中年,有皮膚濕疹瘙癢者或女性陰道炎患者尤佳。
●山楂扁豆金銀胗湯
材料:山楂40克,炒扁豆50克,鮮鴨胗、臘鴨胗各2個,豬肉200克,陳皮1/4個、生姜3片。
做法:各藥材洗凈、浸泡,陳皮去瓤;鮮鴨胗洗凈剖開,去臟雜,可不剝去鴨內金,洗凈;臘鴨胗溫水浸泡,洗凈;豬月展肉洗凈。一起放進瓦煲內,加清水2500毫升,武火煲沸后改文火煲2小時,調入鹽便可,為3~4人量。
功效:健脾祛濕、開胃消滯。扁豆甘平、性溫,是一味補脾而不滋膩、除濕而不燥烈的健脾化濕良藥,可用于脾虛有濕所致的體倦乏力、食少便溏、泄瀉。與山楂同用,共湊健脾祛濕、消食開胃之效。
適合人群:腹脹、食欲不振者,血脂異常者尤適合。
●赤小豆鯽魚冬瓜湯
材料:赤小豆30克,冬瓜100克,鯽魚一條,生姜50克
做法:將鯽魚放在鍋中煎至兩面微黃泛香,再加入洗凈的赤小豆、生姜和切塊的冬瓜加水8碗煮至3碗飲湯
功用:赤小豆性平、味甘,能利濕消腫。除了用于煲湯,它還可用于煮飯、煮粥或磨成粉做成各種糕團面點的餡料,美味可口。此湯有利濕消腫的功效。
適合人群:四肢沉重乏力者,如果見雙下肢浮腫者尤佳。
●芡實淮山粥
材料:芡實30克,淮山60克,薏米30克,加大米80克煮粥
做法: 將上述材料洗凈,加入10碗水熬至米熟粥成。
功用:淮山也就是我們平時說的山藥,可以益氣養陰、補脾肺腎。富含18種氨基酸和10余種微量元素及其他礦物質,所以不僅可以健脾補肺、益胃補腎、固腎益精、聰耳明目、助五臟、強筋骨,還能增強人體免疫力、益心安神、寧咳定喘、延緩衰老、養顏。薏米味甘、淡、性微寒、歸脾經、胃經、肺經;有健脾利水、利濕除痹、清熱排膿、清利濕熱之功效。這幾種食材搭配有益氣健脾利濕的功效。
適合人群:老人、小孩見食欲不振、腹脹、夜尿頻數者。
●五指毛桃茯苓燉瘦肉
材料: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各100克,瘦肉一斤,陳皮5克,鹽少許。
做法:五指毛桃根和土茯苓洗凈后浸泡片刻;瘦肉洗凈切成塊,汆水撈起備用;用湯煲煮水,沸開后加入所有食材,武火煮10分鐘再轉文火煲一兩個小時,加鹽調味即可。
功效:清熱祛濕,益氣健脾。五指毛桃被稱為“廣東人參”,又有“南芪”之謂,其性平、味甘,有健脾補肺、利濕舒筋之功,補而不滯。茯苓與五指毛桃合用具有祛濕化滯、健脾開胃等作用。適用于脾虛浮腫、食少無力。
適合人群:男女老少皆可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