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屈光不正的矯正方式有兩類:非手術矯正和手術矯正。非手術矯正包括佩戴框架眼鏡、軟性隱形眼鏡、硬性隱形眼鏡(RGP)、角膜塑形鏡(OK鏡)等,而手術矯正則分為角膜屈光手術和眼內手術。角膜屈光手術包括準分子激光、飛秒激光手術等,眼內手術包括人工晶體植入術、透明晶體摘除+人工晶體植入術等。
據國家教育部、衛生部調查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共有4億多近視患者,近視發病率達33.3%,且近視人口每年正以8%的速度增長,增長速度居世界第一位。
記者從日前舉辦的第30屆亞太眼科學會年會(APAO)和全國眼科年會(CCOS)上了解到,激光近視矯治手術有了更多新進展。
據介紹,每個人的眼睛都具有個體特征,屈光度、直徑、彎曲度、角膜規則性、晶體度數以及各種特有的微小瑕疵,都會不同程度地影響視覺質量。國際眼科權威、曾任美國海軍屈光手術項目負責人的Dr. Steven Schallhorn介紹,iDesign波前像差儀作為iLASIK屈光手術系統的大腦,它負責為每一只眼采集并生成詳盡的、極高分辨率的數據圖,用于為每一位患者設計最匹配的個性化治療方案。并能將術后星芒、眩光、光暈等癥狀發生的概率盡量降低,提升術后視覺質量。
對于患者最關注的手術安全性問題,中山大學附屬眼科醫院激光近視眼治療中心王錚教授稱,美國有國際屈光手術醫生協會,每年都做調查,其中一項調查就是問醫生自己能接受屈光手術的比例是多少,醫生的家人、親戚做屈光手術的比例是多少。結果發現,接受屈光手術的醫生有25%-28%。“我的科室里,有近視的醫生,大部分都做了屈光手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