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語文篇
擔任廣東高考語文評卷組組長多年的鄒壽元教你寫作文
開篇語
距離高考還有10天時間。專家老師都說,10天中不主張做過多的題,也不主張過度放松,應該保持考前的一種正常狀態。不過,考試也需要技巧。從今天開始,廣州日報為考生、家長奉上2015年高考錦囊,在考前的沖刺時刻,分享最簡潔、好記、實用的技巧!
文/記者陳翔
高考作文如何得高分?昨天,華南師范大學附屬中學語文特級教師、擔任廣東高考語文評卷組組長多年的鄒壽元上線回答家長、考生問題。
鄒壽元提醒,盡可能使用鮮活的論據,古今中外的論據太多了,比如屈原、陶淵明等用得太多,外國的像愛迪生、牛頓,能不用就不用,最好是新近發生的事實。
擬題要求:準確、簡潔、有新意
作文占分比極高,考生普遍關心作文如何寫好,不要無謂丟分。鄒壽元說,審題是第一關,也是解決方向路線問題,尤其重要,“審錯題意味著得分低,解決好審題問題是寫好作文的關鍵所在。”
他說,擬題有規律和要求,首先要準確,其次要簡潔,第三才是有新意。“題目是文章的眼睛,如果是一個好的標題,更能吸引評卷老師的注意,會有好的印象。 ”
他強調“扣題意識”,開頭、中間和結尾都要扣題,有些考生扣題意識不強,文章跟題意若即若離,容易失分。
他介紹了面對作文題目的“工序”:看到題目,首先要弄清楚題目的意思,然后選角度,確定中心,接著是選材,然后是謀篇布局,語言表達。所謂的思路就是謀篇布局,要先完成前面的幾道工序。
文體選擇:一般不提倡寫詩歌
鄒壽元說,如果作文題文體不限的話,可以寫小說,甚至詩歌也可以。但是一般不提倡寫詩歌,不容易寫好。而寫小說意味著可以虛構故事,但是要有文體特征。像去年關于照片的題目,廣東考生寫詩歌寫小說比往年要多。當然文體沒有優劣之分,從以前看,90%以上考生選寫議論類,這樣比較穩一點。
高分文章:深刻、豐富、有文采、有新意
在鄒壽元看來,有亮點的文章是深刻、豐富、有文采、有新意。這幾點不要求全面做到,只要有一點就可以認定為有亮點。作文要想得高分,必須有亮點。否則只是平庸作文,最多40分左右,無法上到一等文。
文章如何有新意?鄒壽元說,見解觀點要新穎,但要以切合題意為前提;其次,角度新穎,同樣的材料可以從很多角度來說;此外,材料鮮活,構思新穎,表達新穎等。
時間分配:不要少于40分鐘
鄒壽元提醒,一般來說寫作文不要少于40分鐘,比較合適的40~50分鐘。整張卷的答題時間安排上,有些考生可能古詩文閱讀花比較多時間,有些可能是現代文閱讀花很多時間。如果考試馬上結束,作文還沒寫完怎么辦?“趕緊結束,用結束的話語!”
怎樣寫好議論文?
深刻文章:深入本質 上升到理論高度
考生問,議論文有沒有一些訣竅?“怕寫得不夠清晰。”鄒壽元說,議論類文章開頭,一般先概括材料內容,接著做初步的分析,然后提出中心論點。或用散文寫法,先講一個故事,或引用名言名句開頭。
他說,議論文要使文章深刻,從實到虛,不要緊緊揪住表面來說,要深入到本質,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其次,探究背景,使文章顯得有深度,比如中學生亂涂校服,應引申為大環境社會上某些青少年盲目追求個性和自由。此外,體現哲理,逐層深入,正反對比論證等都可以使文章有深度。
素材選擇:論據要鮮活 多關注現實
議論文的選材很重要,挑選論據必須要有針對性,論據要能證明論點。要解決好邏輯的問題,同類或相似的論據,要考慮典型性,不是隨便生活中任何一個人或一件事,最好是名人名事例,很多人都知道的,比如舉蓋茨,喬布斯等例子,都很典型。如果僅僅是日常生活自己的某個親友的論據,不夠典型。
鄒壽元強調論據要有準確性,不能跟事實有出入,有些考生對論據記得不夠清晰,只是憑著大概來寫作,把時間、人名或事件搞錯了,會影響文章的質量和得分。此外,盡可能使用鮮活的論據,古今中外的論據太多了,比如屈原、陶淵明等用得太多,外國的像愛迪生、牛頓,能不用就不用,最好是新近發生的事實。
鄒壽元說,準備素材是全面準備的,因為你不知道高考作文是什么。近年來廣東高考作文比較貼近現實,就要多關注現實。要做到這一點,在緊張的備考中,要關心天下大事,關注身邊生活,只有這些源頭活水才能讓文章充滿時代氣息,貼近現實生活,這樣的文章才是好文章。
今年作文要注意
審好題,符合題意
邏輯層次必須分明
加強語言表達能力
廣東省2014年高考語文作文評卷組有關負責人說,根據去年廣東考生在作文方面出現的問題,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提醒2015年廣東考生:
第一點是要審好作文題目,要寫出符合題意的好文章。“高考作文和一般作文不一樣,必須在考場上就做出來,不能事先做好,作文符合題意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點是圍繞中心思想選材,有組織地論述。高中教師還是要教好考生一些寫作學知識,“如文章都得由中心貫徹到始終,材料應該豐富一些,考生應圍繞著中心選材,邏輯層次必須比較分明,文章先說什么后說什么要分明。”
第三點是思維訓練很重要。審題需要有思維能力,才能寫出符合題意的文章,“給你一個材料,你能不能看懂,知道材料內容和含義到底是什么,這才能在適當范圍內選題。”還有就是審好題以后要確立題意,確立一個什么樣的題意、文章寫得有沒有深度,怎樣一步一步展開邏輯和論證也很重要。
第四點是考生應該加強語言表達能力。“你有想法,你能不能把它說出來,有層次有次序地寫出來。”該負責人說這決定了整體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