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訪專家/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大科主任 張敏州
5·31是“世界無煙日”,戒煙控煙再次成為全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據廣東省的統計:2012年至2013年,在全省26個縣(市、區)抽查了7382名15-59歲常住居民,證實到2013年,常住居民吸煙率為23.78%。在吸煙人群中,高達43.74%的人明確表示“不想戒煙”;只有20%的人表示“準備并考慮12個月內戒”。不想戒的原因之一是因為“吸煙容易戒煙太難”。對此,廣東省中醫院重癥醫學大科主任張敏州教授建議,煙齡長、煙癮大者“干戒”難成功,及時到醫院戒煙門診求助,并配合藥物治療,成功率會大得多。
屢戒屢敗,原因何在?
戒煙其實相當不容易,煙民常以“戒了很多次”來調侃。53歲的黎先生吸煙史有三十多年了,每天兩包雷打不動,之前家人一直勸他戒煙,他自己也知道吸煙會導致嚴重的呼吸道疾病,長期吸煙還會導致心血管功能受損,因為他本身患冠心病和高血壓多年,每次身體不適住院,醫生都勸他戒,他自己也下決定戒了三次,但每次都堅持不到一個月就復吸了,“你們誰也別勸我了,反正我也年過半百!”一次戒煙失敗后他如是說。在一次急性心梗被急送廣東省中醫院,放了兩個支架從重癥室被救回來。
“支架給你放了,但你不戒煙,還會再次出現瀕死的情況。”醫生警告他。這一次,他終于不敢抽煙了。廣東省中醫院張敏州教授告訴記者,在他所在的科室里,很多重病號都有長時間的煙齡,這些老煙民也知道吸煙危害多, 自己也很想戒,但是屢戒屢敗,最后因為心梗“死到臨頭”,入了重癥監護室走一回才戒成,但大多數沒有經歷“瀕死感”的人戒了會很快復吸。人們不禁會問,戒煙為什么這么難?
戒煙會產生“戒斷癥狀”
“有不少老煙民吸久了,會有煙癮,他們要戒就難得多了!”張敏州解釋說,吸煙時,香煙中的尼古丁通過口鼻支氣管黏膜很容易被機體吸收,粘在皮膚表面的尼古丁亦可被吸收滲入體內。當尼古丁進入體內,會經由血液傳送,并可通過血腦屏障,到達腦部,令大腦中的神經細胞受到刺激產生一種叫多巴胺的物質,讓人產生愉悅的感覺,因此吸煙者會像受到激勵一樣去重復這個行為,當尼古丁被代謝掉以后,人體內的多巴胺含量會急劇下降,從而產生煩躁、惡心、頭痛不適等戒斷癥狀,直到再次攝入尼古丁。
他指出,大多數有過戒煙經歷的人都會感到不吸煙幾天后即出現煩躁焦慮、情緒低落、坐立不安、惡心、無法集中精神、失眠等多種不適癥狀,有的還會“變胖”而體重增加,這些癥狀都是“戒斷癥狀”。這種難以忍耐的癥狀會迫使大多數的吸煙者放棄戒煙,重新吸煙,從而導致戒煙失敗。
如何能夠提高戒煙的成功率?張敏州教授介紹說,堅強的意志仍然是第一位的,如果本人沒有強烈的意愿,戒煙肯定無法成功。他同時指出,對一些“戒斷癥狀”明顯的吸煙成癮者,如果嘗試單靠個人毅力“干戒”不成功的話,可在醫生的指導和督促下,輔助用藥以減少吸煙需求和戒煙過程中產生的身體和心理雙重不適,則可極大地提高戒煙的成功率。
目前廣東省內有多家醫院開設了戒煙門診,有需求的市民尤其是本身有呼吸道疾病和心血管疾病的,應該積極尋求醫生幫助,早日成功戒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