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快評:老師有償補課校長“連坐”欠妥
□李記
教育部日前規定,嚴禁中小學校組織、要求學生參加有償補課;嚴禁中小學校與校外培訓機構聯合進行有償補課。陜西省教育廳近日正式公布實施方案,對在課堂上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學任務、課上不講課后講并收取補課費的教師重點查辦。(11月15日華商報)
為切實為孩子們減負,從教育部到各地教育主管部門,近年來三令五申、嚴查嚴管老師有償補課。這樣的做法當然沒錯,比如,曾一度大面積出現的,一些教師課堂故意“留一手”,迫使學生參加自己開辦,或者自己能夠“分成”的輔導班的現象,確實應該“一刀切”整治。
但很多事情一旦“用力過度”,就會出現跑偏。比如從報道中可知,根據陜西省教育廳的規定,“對查實有在職教師參與有償補課行為的學校,要追究學校主要領導責任,一律停職檢查,情節嚴重者,調離校長崗位。對違規補課過程中造成學生人身傷害事故的學校和教師,要依法賠償受害學生經濟損失。情節嚴重的,依照有關法律規定進行嚴肅處理。”
此一規定的本意很好理解,意在督促學校加強對有償補課行為的管理。但不得不說,不管從個人隱私保護的角度,還是從實際操作層面看,學校管理者沒有理由要求,在校老師必須報告工作之外所有時間的動向。而且,即便老師們都報告了8小時之外的動向,學校管理者也不可能做到跟蹤監督。也就是說,很可能的情況是,盡管學校三令五申,但在利益驅動下,仍不排除個別老師有償補課。如此狀況下,再去“連坐”懲罰校長,顯然欠妥。
法治社會,職能部門應該也必須帶頭懂法守法。類似老師有償補課“連坐”校長的做法,依據的是哪些法律法規?如果只是為了解決問題、迎合公眾情緒,“想當然”地推行這樣的做法,受損害的,顯然不只是校長們的正當權益,大而言之的法制環境的形成、法治政府的構建,也會因此而被描上不光彩的痕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