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2015年,我們很多人不自覺地過著熬夜、加班,或者飲食不規律的生活,這樣難免遭遇或大或小的健康問題。難道在2016年,還要繼續忽視體檢、繼續各種不健康的生活習慣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
【中兩口】
30歲以后,許多家庭已經有了寶寶,過上了“上有老、下有小”的生活,壓力倍增。在工作中,30-50歲人群也成為有經驗、有能力的中流砥柱。家庭、工作的雙重壓力下,看似年富力強的他們,其實健康狀況危機四伏。從30歲始,可在之前體檢項目的基礎上增加更詳細、更精密的體檢項目,由于各種癌癥的發病年齡提前,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結合家族史增加必要的防癌項目。
眼底檢查、裂隙燈檢查、非接觸性眼壓:可早期發現是否有青光眼、白內障,以及糖尿病和高血壓引起的視網膜病變。
口腔檢查:對齲齒、牙齦炎、牙周炎進行早期檢查和診治,建議每年洗牙一次。
頸椎側雙斜位DR:有助于觀察頸椎椎體變形及頸椎曲度改變,是頸椎病篩查最常用的檢查項目。
女性增加甲狀腺彩超:甲狀腺疾病的發病率女是男的4-6倍,此檢查可對甲狀腺結節進行定位、對結節大小及性質作出估計,非常有必要。
低劑量CT:能夠“揪出”0.5厘米大的肺部結節,一些敏感度高的CT甚至可以發現0.3-0.4厘米的結節,也就是最早期的肺癌。
心電圖運動平板試驗:普通心電圖檢查只能記錄在檢查瞬間心臟的狀況,而平板試驗則有助于發現潛在的心血管疾病。
女性增加乳腺彩超:早期發現乳腺良性病變以及乳腺癌。
胃鏡:有胃癌家族史、萎縮性胃炎、潰瘍性疾病未進行藥物治療的, 40歲之后建議做胃鏡。
腸鏡:最晚50歲要做第一次腸鏡,可早期發現結直腸癌,發現了腸息肉可及時去除。
肝、腎,及代謝功能:查肝功能12項、腎功能3項、糖脂4項。
女性增加盆腔彩超:經腹壁檢查子宮、輸卵管和卵巢,可發現子宮肌瘤、子宮畸形、子宮脫垂、子宮腺肌病、卵巢腫瘤、卵巢囊腫及輸卵管積水等疾病。
女性增加宮頸液基細胞學防癌篩查(TCT)+宮頸人乳頭瘤狀病毒高危型檢查(HPV):早期篩查宮頸癌。
腫瘤標志物檢查:
制表:王軍
標志物 詳解
腫瘤特異生長因子測定(TSGF) 屬廣譜腫瘤標志物,但不屬于靈敏度及準確度很高的腫瘤標志物。
EB病毒殼抗體 可以早期發現80%的鼻咽癌。
甲胎蛋白(AFP) 可早期發現60%-70%的肝癌,慢性乙肝、丙肝患者建議每年檢查該項目。
糖鏈抗原125(CA125) 主要針對早期發現卵巢癌,可發現50%-60%的卵巢癌。
癌胚抗原(CEA) 主要針對肺癌和胃腸癌,抽血檢查。可發現70%-80%的肺癌和胃腸癌。
總前列腺特異性抗原(TPSA) 有助于早期發現前列腺癌。
癌抗原153(CA153) 是一種乳腺癌相關抗原,臨床上將CA15-3測定作為原發性乳腺癌的輔助診斷指標。
【小兩口】
特指30歲以下的輕熟男、輕熟女,可能是新婚燕爾、剛入職場沒幾年,身體狀況正處于巔峰期,體檢項目不用多,一般幾百元即可。如果小兩口有“造人”的打算,不妨在體檢時增加必要的孕前檢查項目。
眼科常規檢查:了解是否有結膜炎、角膜炎、屈光不正等。
耳鼻喉科檢查:檢查聽力、外耳道、耳廓、鼓膜、鼻竇、鼻中隔、鼻甲、鼻道、咽、扁桃體等是否有異常。
胸部正位DR:檢查胸廓(包括肋骨、胸椎、軟組織等)、胸腔、肺組織、縱膈、心臟等,初篩是否有肺炎、腫瘤、骨折、氣胸、肺心病、心臟病等疾病。
心電圖:判斷是否有心律失常,輔助診斷各種心臟病引起的心房或心室肥大、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及全身疾病引起的心臟病變。
腹部B超:檢測肝、膽、胰、脾、腎、前列腺(男)等實體臟器的外部形態和內部結構的病理改變。
內科檢查: 通過視、觸、叩、聽體格檢查方法,檢查心、肺、肝、脾等重要臟器及神經系統基本狀況,發現內科常見疾病的重要征兆,或初步排除常見疾病。
外科檢查:皮膚、甲狀腺、脊柱、淺表淋巴結、肛門、直腸指診、前列腺、四肢關節等部位,其中直腸指檢有助于早期發現直腸癌。
尿、便常規:體檢最基礎、核心的檢查,有助于發現泌尿系統、消化系統的潛在問題。
女性增加婦科檢查:檢查子宮大小、形態、位置以及活動度是否正常,雙側附件有無腫塊及壓痛、宮頸是否有病變等。
增加白帶常規:檢查是否有婦科炎癥。
其他抽血檢查:
制表:王軍
抽血項目 詳解
血常規 了解身體是否有感染,是否有貧血,是否有血液疾病。
生化4項 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是檢查肝臟損害較靈敏的檢查項目;總膽固醇(TC):血清膽固醇增高與動脈粥樣硬化、腎病綜合征及嚴重糖尿病等疾病相關;甘油三酯(TG):數值偏高,則易患動脈硬化、心肌梗死、脂肪肝等疾病;餐前血糖(Glu):是篩查糖尿病最基本的方法。
腎功能3項 尿素氮(Urea):是腎臟代謝的最終產物,當腎功能損害時,體內代謝產物堆積,此時血清中之尿素氮數值升高。肌酐(CR):是檢驗腎臟排泄功能的重要指標,肌酐增高見于各種原因引起的腎功能下降。尿酸(Ua):有助于痛風、腎病、血液病的發現。腎功下降時血尿酸也會偏高。
準備“造人”需增加項目:
精液常規(男):通過精液的顏色、液化情況、活力、畸形率、濃度等指標判斷精子質量。
傳染性疾病檢查(男、女):包括乙肝、丙肝抗體、艾滋病毒抗體,以及梅毒初篩試驗等,避免胎兒畸形及乙肝寶寶、艾滋寶寶的誕生。
TORCH檢查(女):“TORCH”是弓形蟲、風疹病毒等多種病原微生物英文名稱的首字母組合,這些病原微生物或病毒容易引起宮內感染,可能導致先兆流產、流產、胎死宮內、胎兒畸形等。
【老兩口】
隨著年齡的增長,身體的各項機能逐漸下降,老年人進行身體檢查就更為必要。除了基礎體檢、防癌體檢外,老年人還要尤其注意心腦血管隱患的篩查。
眼底檢查、裂隙燈檢查、非接觸性眼壓:對老年人尤為重要,可及早發現老年性白內障、原發性青光眼。患有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的病人,可通過查眼底反映出動脈是否硬化。
口腔檢查:老年人最好每半年檢查一次口腔,如果已經佩戴假牙或安裝了種植牙的,也要每年復查,定期維護。
經顱多普勒:主要用于腦動脈硬化、痙攣、血管神經性頭痛、腦動脈(頸內動脈系和椎基底動脈系)狹窄、閉塞及顱內動脈畸形等疾病的輔助性診斷。
女性絕經了,仍有必要每年進行一次婦科檢查、盆腔彩超以及宮頸液基細胞學防癌篩查(TCT)+宮頸人乳頭瘤狀病毒高危型檢查(HPV)。
骨密度:骨質疏松可引起老年人骨折,骨密度檢查對老年人是必要的,特別是有腰部、骨盆、背部持續性疼痛的老人。
動脈硬化檢測:包括脈搏波傳導速度(PWV或CAVI)和踝臂指數(ABI),反映全身動脈彈性的變化、是否有動脈硬化及動脈硬化的程度,以及周圍血管有無鈣化、狹窄和閉塞。
頸動脈彩超:是評估腦血管病風險的重要依據,可計量出頸動脈狹窄率及狹窄遠端血流動力學改變,還可對易損斑塊作初步判斷(頸動脈斑塊脫落可直接引起腦栓塞)。
心臟彩超:檢查心肌是否肥厚、心腔大小、心室功能等,可用于診斷心肌病、肺心病、心臟瓣膜病、心包疾病和心梗的并發癥。
24小時動態心電圖:對早期冠心病有較高的檢出率。
肺功能檢測:對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氣管哮喘等呼吸道疾病的早期診斷和預后評估有幫助。
其他抽血檢查:
制表:王軍
檢查項目 詳解
肝、腎、代謝功能 可選肝功能12項、腎功能4項、糖脂6項
超敏C反應蛋白 超敏C反應蛋白增高已被列入心血管病的危險因素,并被視為心血管事件預測的參考指標。
糖尿病相關檢查 超重、肥胖老人建議除空腹血糖外,加測餐后2小時血糖、糖化血紅蛋白、胰島素、餐后胰島素等項目。
同型半胱氨酸 血清內半胱氨酸的高水平提示心血管疾病及中風的高風險。
血液流變學 包括全血比黏度、全血還原黏度、血漿黏度、紅細胞電泳時間、血小板電泳時間、纖維蛋白原測定、血沉及紅細胞變形能力等十多項指標。主要反映由于血液成分變化,而帶來的血液流動性、凝滯性和血液黏度的變化,可提示腦血栓風險。
【熊孩子】
很多家長在孩子兩歲內會定期帶寶寶做兒保,之后除非孩子生病,就不會帶孩子去醫院了,其實孩子在兒童期和青少年期仍有必要定期做體檢,主要是評估孩子生長發育的情況,通常不能在體檢中心進行,可在醫院相關科室進行相應檢查。至于體檢時間,學齡期熊孩子可趁寒暑假體檢,學齡前兒童最好錯開寒暑假高峰期。
視力及眼科相關檢查:評估孩子是否有屈光不正、弱視、斜視等問題,對已配鏡的還可評估原有眼鏡是否仍合適。(眼科)
口腔檢查:檢查孩子是否有齲齒、換牙是否正常、恒牙是否有排列不齊問題。(口腔科或兒童口腔專科)
脊柱外觀、足底壓力測試等:評估孩子是否有扁平足、脊柱側彎以及駝背、高低肩等姿勢不良問題。(康復科或脊柱骨科)
身高、體重、必要時測骨齡:評估孩子身高發育是否落后,是否有超重、肥胖、早熟問題。(兒科或兒童內分泌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