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子”毆母牽出的問題不容漠視
閱盡
近日,一段“遂寧男子暴打母親”的視頻在網上熱傳。視頻中,一名頭發花白的老太太遭一男子連續拍打頭部,并被其按倒在車座椅上。此事引發網友眾口一詞的譴責。四川遂寧警方經調查取證,對打人男子做出行政拘留15日,罰款500元的處罰。
不料,在對毆母“逆子”的一片聲討中,劇情很快出現反轉。經媒體采訪當事人親屬、鄰居和社區等,大家都說打人者其實是“孝子”。原來,涉事男子李慶爾的母親78歲,患癡呆癥多年。李家兄妹三人,平時主要靠他照顧母親,可謂盡心盡力。事發時,李急著帶母親和孫子出外,但母親不聽話,一時心急,動手打了母親。李事后對此也后悔不己。
至此,網上的輿情也發生了變化。有人同情李,甚至對警方的處罰不理解;也有人根本不信李是孝子,罵其“大逆不道”。而且,認為是“孝子”和“逆子”的兩派還為此起了爭拗,互相攻擊。
綜合多家媒體的報道,李贍養老母亦算盡責,如每天騎車帶母親四處逛,晚上還陪其散步等,稱“孝子”似不為過。但李毆打母親也是事實,因此,警方對其處罰也是依法有據,不能說,好人犯過、孝子毆母就不是錯,就該免予究責。
論及此事,許多人大約都會想到“久病床前無孝子”的老話。但這是個問題嗎?昨天的羊城晚報還報道了潮州一家庭,母親突發重病癱瘓在床,三兄妹輪流照顧,大哥甚至辭職回鄉專職侍候母親。應當承認,從古至今,在我們這個重視孝道的國度,有無數的好兒女,用自己的行動演繹著“久病床前有孝子”的佳話。
但是,“久病床前無孝子”的事實也不容回避,否則,它就不會成為盡人皆知的俗語代代相傳。近年,為照顧久病父母而兄妹翻臉鬧得不可開交之事也時常見諸媒體,有的還訴諸法庭,最后不得不由法官來為幾子女輪流照顧父母排序。
能有數兄妹輪流照顧重病父母,這已算幸運了。眼下眾多獨生子女家庭又怎么辦?尤其是長期獨自面對失智失能的老人時,沒有任何治愈希望,也看不到病情緩解,日復一日繁重照料的煎熬,那種身心俱疲的無力和無助,真是令許多人都難以承受。
需強調的是,由于社會養老和臨終關懷醫院的短缺,中國目前多數患病或失智失能老人的贍服都要靠子女,這對少子女的中國家庭來說,的確是不可承受之重。面對長期超負荷的心理壓力,假如沒有一定的渲泄渠道,就很可做出出格或不理智的行為。由此而言,這位“孝子”的反常舉動就不難理解了。
顯然,“孝子毆母”事件其實也是對我們社會救濟機制的再一次警醒。對那些有失智失能老人的家庭,我們的社會保障所應承擔的太少,這令諸多家庭及子女對贍養服侍老人都處于極度痛苦和糾結中。現代社會,當基本的社會保障機制缺失,“孝子”與“逆子”可能就只有一紙之隔。所以,面對為現實生活所困的人們,不要輕易使用道德的武器,因為每個“孝子”都有可能淪為“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