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圖/蘭蘭
□徐俊霞
女兒出生后,休完三個月的產(chǎn)假我就上班了。那時候我們一家三口和公公、婆婆住在一起,我婆婆沒日沒夜地幫我們帶孩子。后來我們搬出來住,可因為工作忙,女兒還是送到了奶奶家。女兒剛開始上小學(xué)仍是由爺爺、奶奶全面看管,直到她已經(jīng)讀小學(xué)五年級,我才和女兒第一次零距離地生活在一起。
于是,我們母女倆每次起沖突的時候,女兒總脫口而出:“我要回奶奶家,你對我不好。”
A 爺爺奶奶帶大的孩子
說實話,作為新手媽媽,跟婆婆住在一起,我的確輕松不少。那段時間,為了方便照顧孫女,每天夜里都是婆婆和我、女兒住一間臥室,我老公則去和公公、小叔子住一間臥室。女兒的吃喝拉撒幾乎是婆婆全天候地照應(yīng),我和老公都是甩手掌柜。
女兒稍大一點,我們一家三口搬進了新居。可我在零售業(yè)賣場做管理,工作不是一般的忙,別人都休雙休,我連單休都沒有。工作性質(zhì)還決定我必須得經(jīng)常出差、加班。老公也是天天在外面忙。我一個人壓根帶不了孩子,忙得幾乎連飯也吃不進嘴里。迫不得已,我又把女兒送回了婆婆家。
就這樣,老公還能隔三差五去看望女兒,給女兒帶些吃的玩的,我有時候竟一個月都見不上女兒一面。所以女兒雖然喊我“媽媽”,卻和我不親,就算我在她身邊,她也很少膩著我。不過那會兒,我一心在職場拼殺,覺得女兒年齡還小,不懂體諒父母的辛苦,也沒把這當回事。
轉(zhuǎn)眼間,女兒上幼兒園了。爺爺負責早晚接送,奶奶負責輔導(dǎo)功課。婆婆沒有多高文化水平,為了孫女,婆婆和孫女一起學(xué)習(xí),一起做作業(yè)。女兒的學(xué)校每次開家長會,也是婆婆代表我和老公去參加。平心而論,公公婆婆對我女兒真的很好。婆婆常說:“我養(yǎng)大了兩個兒子,現(xiàn)在等于又養(yǎng)了個小閨女!”
女兒從小就很乖巧。上小學(xué)后,她各門功課也都不錯,尤其英語成績突出,還經(jīng)常被評為三好學(xué)生。但興許是隔代教育的緣故,學(xué)校里的老師對我女兒的評價大多是:做事踏實,不善溝通。在學(xué)校里,女兒特別聽老師的話,課內(nèi)課外都是老師的小幫手。美中不足就是性格偏內(nèi)向,做事不緊不慢,很少發(fā)出自己的聲音。
女兒讀三年級上學(xué)期時,經(jīng)過班級、年級、學(xué)校、區(qū)里的層層選拔,她又被評為市里的三好學(xué)生。教育局的領(lǐng)導(dǎo)要上門家訪,女兒對她的班主任老師說:“我們家沒有家長,我沒有媽媽,沒有爸爸!”班主任老師非常驚訝:“那你平時和誰生活在一起?誰輔導(dǎo)你功課?”女兒認真地說:“我和奶奶爺爺生活,奶奶給我檢查作業(yè)、簽字。”
結(jié)果,在女兒的“阻撓”下,教育局的領(lǐng)導(dǎo)沒有上門家訪。女兒的班主任老師向我轉(zhuǎn)述女兒的原話時,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我這個當媽的不稱職呀,在女兒眼里,她比“留守兒童”還可憐。奶奶爺爺全心全意地待孫女好,自然是沒得挑,可是他們再好,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位置。我一味地以工作忙碌、賺錢不易為借口,把女兒扔給老人,女兒這舉措,顯然是表示抗議,已經(jīng)在責怪我這個當媽的不盡心、不盡力了。
B 為女兒辭掉工作
我和老公從戀愛到結(jié)婚,從結(jié)婚到生女,過了幾年琴瑟和鳴的好日子。但自從女兒出世,我們覺得現(xiàn)在應(yīng)該把精力都投入到工作中了,加上我們平時吃住都在各自單位,回家的時間還不如出差住酒店的時間多。因為女兒全權(quán)交由公公婆婆帶,沒有孩子做橋梁,慢慢地,我和老公竟過成了“同一屋檐下的陌生人”。有時候想想,這一家三口竟分居三地,各自為營,哪兒還像個家呀!可一時半會,我們又改變不了現(xiàn)狀。
隨著女兒一天天長大,公公婆婆的身體愈發(fā)不如從前了。公公體檢時查出膽囊炎,做了一次手術(shù),接送不了孫女上學(xué)了。婆婆照顧這一病一小,明顯很吃力。恰好,小叔子要結(jié)婚,沒有婚房,小兩口需要和公婆住在一起。女兒人小鬼大,從小在奶奶家都是“唯我獨大”,這下和小嬸嬸不對付了。小嬸嬸每次來奶奶家吃飯,女兒都趕人家走:“這是我家,你不許住我家,回你自己家。”搞得她小嬸嬸很委屈:“這孩子了不得,這明明是我家,怎么成了她家?”
因為女兒和小嬸嬸的沖突,奶奶、爺爺和小叔子夾在中間很難做人。老公去他媽家次數(shù)多了,終于看出了端倪,對他弟弟和弟媳也心有不滿。我得知情況后,覺得既可氣又可笑,將心比心,婆家的小兩居確實住得不寬敞。小叔子結(jié)婚后,還要添丁進口,女兒繼續(xù)在奶奶家住下去,矛盾只會越來越多。綜合各方面考慮,我和老公商量,還是把女兒接回來,由我們自己照管。
為此,我們賣掉了婚房,換了一套女兒學(xué)校附近的老兩居。我也辭掉了工作,做起全職媽媽。
此時,女兒已經(jīng)讀小學(xué)五年級。我和女兒第一次零距離地生活在一起,我才發(fā)現(xiàn),帶孩子遠沒有我想象中簡單。盡管女兒已經(jīng)是個大姑娘,過了吃喝拉撒都要依賴大人的年齡。
我每天接送女兒上學(xué)、放學(xué),晚一分鐘,她都大發(fā)雷霆,小嘴撅得老高;飯菜做得不對口,她直接罷吃,和我鬧絕食;我想糾正她身上的一些小毛病,女兒也不聽我的,總是變著法子和我頂嘴:“你看哪兒有當媽的總說自己孩子的不是?我在你眼里就那么差?我奶奶就從不批評我。”
我每天除了早送晚接,精心給她準備一日三餐,還要輔導(dǎo)她的功課。我看著簡單的作業(yè),女兒做起來卻十分困難。不管哪門學(xué)科的作業(yè),我總能檢查出錯誤。我批評她,嚴令她虛心認真,讓她重做。女兒就說我婆婆媽媽太啰唆,成天對她雞蛋里挑骨頭!
這一天天忙活下來,我覺得做全職媽媽比上班還累。上班至少能體現(xiàn)自己的社會價值,換得豐厚的勞動報酬,如今我做全職媽媽,老公和女兒不認可,我就覺得自己沒有了存在價值。
可我全職在家照顧女兒,老公還和先前一樣,早出晚歸,油瓶倒了都不扶,似乎女兒是我一個人的,似乎他不是這個家的一員。在老公的概念里,帶孩子是女人的事,這個女人可以是老媽,也可以是老婆,他只要每天都能看到女兒就心滿意足了,至于女兒的生活和學(xué)習(xí)都不歸他操心。
C 針尖對麥芒驚動110
我不是個有耐心的人,偏偏女兒是個慢性子。在女兒小時候,我并沒有帶過她,如今女兒拿我當外人,我對她的脾氣性格也不甚了解。有時,明明一個小時可以完成的作業(yè),九點就可以上床睡覺了,女兒還在那兒磨磨蹭蹭,咬著筆尖愣神。我嘮叨她兩句,她就沖我吼:“你走,這房子是我爸買的,這不是你的家。”氣得我拽過她,“啪啪”地打她屁股:“讓你胡說八道,沒有我,哪兒來的你。”女兒卻不哭也不躲,只是一個勁地和我掰扯。
這一鬧騰,半小時過去了,她作業(yè)還是沒做完。我不理她,自己先睡下了。她爸回來一看,她還亮著燈在寫作業(yè),就問她:“這么晚了,你怎么還沒睡?”女兒小聲回答:“沒人給我簽字。”她爸趕緊給她檢查作業(yè)、簽字,兩個人忙活到11點才睡下。
第二天一早鬧鐘響了,女兒按點起床。我依舊裝睡不理她。女兒洗漱完了,見我還躺在床上不動彈,跑過來用小手推推我的后背:“媽媽,我錯了,你別生氣了。”小人兒都道歉了,我還不借梯子下坡?只能趕緊起床給她煎雞蛋、熱牛奶。
我和女兒成天發(fā)生戰(zhàn)爭,老公就成了勸架的。可這個勸架的嘴笨口拙,勸不了這對針尖對麥芒的母女。我最煩的是我們母女倆起沖突的時候,女兒每每脫口而出:“我要回奶奶家,你對我不好。”有一次,我狠狠心,索性送她回了奶奶家。我對婆婆說:“這孩子不肯在我身邊,鬧著回你這里來。”婆婆就細聲慢氣地做她的思想工作:“跟你媽回去吧。奶奶這里離學(xué)校遠,爺爺也接送不了你了。”最后小丫頭又不得不跟著我回了家。
小升初那年,我陪女兒上了半年的補習(xí)班,補完數(shù)學(xué)又補英語。可考試成績出來,女兒仍沒有考到理想的學(xué)校。她心有不甘,我心里也別扭,忍不住發(fā)了幾句牢騷。女兒沖我抱怨:“都是你,每天都在我耳朵邊上嘮叨來嘮叨去。”我一拍桌子:“自己不努力,還找別人的原因,你考不好還賴我?你考全市第一,學(xué)校任你選!”結(jié)果,我和女兒僵持不下,眼看就要掐起來了。她爸急了:“你怎么沒完沒了地和孩子計較起來?我就不信沒人管得了你!”我的機關(guān)槍立刻掃射過去:“你反正管不了我。”她爸就此沒招了,最后眼見我和女兒越鬧動靜越大,他只好撥打了110。
不大一會兒的工夫,派出所的民警就上門來調(diào)解了。民警問我家里出了什么事,我氣極而樂:“沒事,一點家務(wù)事,沒壓住火,和孩子急了眼。”民警笑瞇瞇地把我老公和女兒叫到另一個房間,給他倆上了一個小時的政治課。
末了,民警對我老公說:“你一個大男人要學(xué)會處理家庭事務(wù),別動不動就打110。教育孩子,爸爸也有責任。”我老公頻頻點頭,連連稱是。等民警走了,女兒郁悶地來了一句:“為什么民警叔叔教訓(xùn)我和爸爸?不教訓(xùn)媽媽?”我“撲哧”一聲就樂了。一場家庭風(fēng)波就此有驚無險地歸于平靜!
D 一家三口學(xué)會互動
為了避免我和女兒天天在家上演“全武行”,老公主動請纓晚上給女兒檢查作業(yè)、簽字。他全盤接手女兒的學(xué)習(xí),我只需負責女兒的飲食起居。我樂得輕松。從那以后,老公刻意減少應(yīng)酬,傍晚踩著點回家,給女兒輔導(dǎo)功課。早晨,女兒由她爸送去學(xué)校。以后女兒的家長會也都由她爸爸去參加了。
爸爸帶娃和媽媽帶娃就是不一樣。我這個當媽的說十句也不如人家當爸的說一句管用。女兒和她爸爭執(zhí)的時候少,和諧的時候多。傍晚放學(xué)后,女兒貪戀看會兒電視、玩會兒電腦,做作業(yè)磨蹭,到睡覺的點還做不完,她爸沖她著急,女兒就趕緊沖她爸做鬼臉——她爸還就吃她這一套。
女兒患上了流感,咳嗽流鼻涕,喝中藥吃西藥都不管事。我在廚房里忙著熏醋,消毒空氣,她爸也著急地跑來叫我給女兒煮冰糖梨水。我看在眼里,喜在心頭。這樣一家三口親密互動,才是家的模樣嘛。
周末,女兒和她爸去看新上映的電影《大魚海棠》。父女倆徒步來回,連飯都沒在外面吃。回到家里,女兒偷偷地向我告狀:“媽媽,爸爸只給我買了一瓶礦泉水!”那副委屈的小樣讓我忍俊不禁。以前我們母女倆出門逛街,女兒一定要我請她吃一頓大餐才心滿意足。可她爸過日子仔細,出門能步行不坐公交,能乘公交不打出租,現(xiàn)在連女兒也訓(xùn)練出來了。怪不得女兒學(xué)會了欺負我——學(xué)劍術(shù)、買衣服都沖我要錢,從不找她爸。
可我和女兒就在這樣的朝夕相處中,慢慢地處出了感情。周末,我還是會帶女兒去奶奶家做客。奶奶留她在家里住一宿,她竟然說睡不著,休息不好,第二天一早就跑了回來。女兒讀了初中后,比我都高了,還經(jīng)常對我的著裝、交友、業(yè)余愛好品頭論足,被小人兒管著,其實也是一種窩心的幸福。
我總覺得,父母和子女之間終究會有一場又一場的小別離,而我和老公無論怎么做,都不能彌補我們在女兒童年時代對她的種種虧欠。最起碼,在她的少女時代,我們愿意慢慢學(xué)著做她的朋友、做她的伙伴,和她一起成長,如今才總算重拾了家庭的小快樂、小幸福。
看了《女兒跟奶奶長大,跟我不親近》,我們這樣說——
“我”的遭遇可能很多父母都有切身體會,在孩子最需要父母照顧的時候,我們以工作忙碌、賺錢不易為借口,把孩子扔給爺爺奶奶照顧,做起了“甩手掌柜”。但爺爺奶奶永遠代替不了父母的位置和責任。或許我們可以在物質(zhì)上彌補對孩子的種種虧欠,但孩子精神上的缺失是永遠無法彌補的。(鐘瑞華)
老父老母為了不影響年輕人的工作,不畏辛勞,越俎代庖?guī)椭鴰Т罅藢O輩,大大減輕了子女的生活壓力,但是不能全權(quán)包辦。孩子動不動就要找爺爺奶奶,跟媽媽不親近,就是最直接的影響。爺爺奶奶的“全權(quán)代理”,助長了年輕人心安理得當“甩手掌柜”的壞習(xí)慣,不利于鍛煉他們處理工作與家庭的矛盾以及平衡家庭關(guān)系的能力。為家庭瑣事?lián)艽?10,雖然是很奇葩的個案,但是對更多年輕人而言,提高生存能力很重要。(董汝濤)
在中國,目前的狀況多數(shù)都是爸媽只管生孩子,養(yǎng)孩子的重任落在了爺爺、奶奶、姥姥、姥爺?shù)纳砩稀:芏嗄贻p人總是找各種借口不自己親自養(yǎng)大孩子,等孩子大了,又后悔沒能見證孩子的成長過程。賺錢、工作、讀書、游玩,等等,任何一件事都可以從頭再來,唯有孩子的成長過程只有一次,錯過了不會再來。其實陪著孩子一起成長,其樂無窮。而反之,后患難以彌補。(融融)
掙錢糊口固然重要,但養(yǎng)育女兒的責任豈能外包?既然夫妻倆都玩起了“缺位”,也就怪不得孩子對班主任說自己“沒有家長”。當這位妻子做起全職媽媽,卻動輒和孩子對掐,也顯示出其角色意識的缺乏。丈夫求助110,試圖把解決母女矛盾的任務(wù)委托給民警,其推脫逃避的態(tài)度,更屬奇葩!好在這夫妻倆還是愿意慢慢學(xué)著和女兒做朋友,大家共同成長,關(guān)系必會在磨合中變得順暢,值得肯定!(張文華)
俗話說得好,生娘不及養(yǎng)娘親。孩子都是如此,誰帶大她,她就和誰親,就這么簡單。面對女兒對“我”的疏遠、叛逆,“我”并沒有灰心,而是想方設(shè)法去改變,用自己的真心付出,終于又可以與女兒走在一起。但是,“我”還是錯過了女兒的童年成長期,或許,這才是“我”一輩子最大的遺憾,值得其他父母好好深思。(馮凱)
文中的故事在我們身邊很常見。我們的孩子從小隨著爺爺奶奶一起生活,當父母教育他們時,爺爺奶奶就是他們背后的“保護傘”。教育孩子是一門很深的學(xué)問,當孩子離開爺爺奶奶,和父母生活在一起的時候,產(chǎn)生一些矛盾很正常,這就需要我們做父母的多花費一些時間和心思。陪伴孩子成長是送給他們最好的禮物。(杜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