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腰腿痛 鎮痛有十招
如果中重度疼痛不控制,不僅會導致老人血壓升高、血糖難控、睡眠差等,還會導致心梗等嚴重后果。
醫學指導/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二醫院疼痛科副主任、主任醫師萬麗
很多老人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大,關節的老化和磨損,腰腿疼痛是一種“必經的痛”,因而大多采取“忍”字訣。然而,疼痛科專家認為,中國傳統的“忍痛”習慣必須改變。腰腿疼痛,不僅會影響老年人的活動范圍和活動能力,從而降低老年人的生活質量,還會引發老年人的其他疾病。現代醫學證明,如果中重度疼痛不控制,不僅會導致老人血壓升高、血糖難控、睡眠差、免疫力差,還會導致心肌梗塞等嚴重后果。專家提醒,對于因骨關節炎而引發的老年人腰腿痛,并非無計可施。目前,疼痛科對付這種慢性腰腿疼痛,至少有十大方案來解決。
案例
六旬阿姨骨關節炎得到緩解
今年60歲的陳姨,從5年前開始就雙膝關節酸痛到醫院去拍片檢查,主要是膝骨關節炎,除了有些骨質增生和膝關節退行性病變,并無其它問題。醫生開了點消炎止痛藥和止痛貼膏給暫時止痛。。
但是,陳姨腿痛的毛病,至今仍時好時壞,尤其是坐公共汽車,到站了起立時需踏步一陣才能下階梯。膝經常腫脹必須要休息、吃藥才能緩解。今年,她雙膝疼痛的問題越來越重,再次到醫院拍片,發現右側膝關節腔內有少量積液,而且內側半月板已出現退變損傷,前交叉韌帶也有慢性損傷。經吃藥和外貼膏藥后,仍然沒有什么改善。
日前,針對她關節內發炎、關節外肌肉僵硬、軟骨無營養的特點,給予關節腔內臭氧水沖洗、膝周肌肉溫針松解以及腰交感神經節射頻開放下肢微血管等治療。陳姨原來冰涼的腿變暖了,坐久起身即能輕松開步,上下樓梯膝關節也有力了。
析因
關節軟骨慢性損傷或炎癥引起疼痛
“讓老年人腰腿疼痛的主要原因就是骨關節炎。”人體就像一部長期運轉的機器,隨著年齡增長,都會發生相應的老化和磨損,特別是雙膝骨關節,會隨著增齡,引起關節軟骨水分減少、彈性減退,加上長期承受來自全身的重量,尤其是在腰椎退行性改變導致脊柱力學發生改變后,膝關節受力會出現不均勻的問題,這些都可能導致單側或雙側膝關節軟骨出現慢性損傷或炎癥,從而引起關節腔內出現積液、關節滑膜的炎性病變,進而引起疼痛。“而且,這種病變,如果不加以治療和保健,會造成更為嚴重的損傷或變形,最終導致關節畸形致殘,甚至需要置換人工關節。”萬麗說。
老年骨關節炎患者在起病初期,通常會出現關節及關節周圍的酸脹不適、晨僵、啟動痛、上下樓梯痛以及夜間睡眠時疼痛。“需要注意的是,只要出現這些癥狀,就應該去看醫生,并應遵醫囑進行治療和保健了。”
治療
盡可能避免置換關節
萬麗介紹,在2007年的中國骨關節炎診療指南中,將骨關節炎定義為多種因素引起關節軟骨纖維化、皸裂、潰瘍、脫失而導致的關節疾病。
由于骨關節炎的病因不明,因此徹底治愈此種疾病尚不可能,但是考慮骨關節炎與年齡、肥胖、炎癥、創傷及遺傳因素等有關。國際骨關節炎研究學會提出了一些對所有膝骨關節炎患者都“適用”的治療方法:比如生物力學干預、皮質類固醇膝部注射劑、地面和水中鍛煉、自我管理和教育、力量訓練和體重管理、藥物治療、 采用富含礦物質的熱水進行浴療、局部使用辣椒素、步行手杖,等等。
根據骨關節炎的發病特點、病理特征,摸索出了一套能明顯延緩骨關節炎退變、畸形和惡化的十大治療策略。“雖然骨關節炎治愈很難,但經過治療,膝骨關節炎患者的疼痛、運動功能和生活質量可得到了極大的改善,延緩或阻斷關節病變的惡化。”“運用這十大策略,可以明顯減少骨關節炎置換關節的可能。”
詳解
十大方案可延緩骨關節炎退變畸形和惡化
1.使用藥物進行止痛。
口服對乙酰氨基酚或經典的非甾類消炎藥,對關節及關節周圍的炎癥可起到很好的控制作用,如果對口服這類藥物有禁忌或明顯副反應,也可考慮外貼或涂抹消炎鎮痛藥如扶他林膏等;疼痛影響到生活,且有心腎功能或肝功能不好的老年人,可使用弱阿片類控釋片或貼劑;對于因為慢性膝關節痛引起抑郁癥的人,口服度洛西叮可對血清素和去甲腎上腺素的再攝取產生抑制作用,可起到鎮痛效果。
2.關節內修復。
當患者有中度至重度的疼痛,并且關節腔有炎癥或積液等癥狀時,可對關節腔內進行抽液,并對關節腔內注射20ug%以下濃度的臭氧,或對關節腔內進行臭氧水沖洗、注射糖皮質激素或對關節腔內進行脈沖射頻治療,以及關節鏡微創介入治療等,主要目的是清除炎性的組織或松解關節內的粘連。此外,對于關節腔輕度狹窄的患者,也可周期性地對關節腔內注射幾丁糖等,有消炎并增加關節面潤滑的作用,減少關節面的磨損。
3.對關節周圍的軟組織進行松解。
當骨關節發生病變時,連接骨關節的肌肉、韌帶、軟骨都會因慢性炎癥影響,引起局部肌筋膜慢性勞損,變硬卡壓肌肉小血管使血供減少及無菌性炎癥反應。因此,針對慢性膝骨關節炎,可對關節周圍采取局部中藥封包、超激光照射、低頻電刺激等物理治療,或者進行針灸松解、沖擊波治療、臭氧或類固醇痛點注射、小針刀、溫針松解,以及射頻治療,幫助松解關節周圍組織的粘連和疤痕,改善膝關節周圍軟組織的血運,減輕疼痛。通常情況下,溫針松解效果快速,只要做1~2次就很好了。沖擊波因為是經皮外外力逐漸改善肌肉血流,需要每周一次、連續3個月的治療,但對關節液的震動會幫助軟骨得到很好的修復效果。
4.對腰、臀、髖部的軟組織進行溫針松解、沖擊波治療。
膝骨關節發生病變時,往往與下肢的力學發生改變密切相關,膝骨關節炎患者常合并有慢性臀肌筋膜炎癥、髖關節炎,甚至合并椎間盤突出、椎體滑脫或腰椎管狹窄等病變。這些病變長期不注意糾正,常使下肢發生“O”型腿或“X”型腿改變,所以盡可能重視并需對腰、臀、髖部、踝的軟組織或相應病變進行治療。
5.對支配下肢的神經根、脊神經的前后支及坐骨神經進行松解治療,或脈沖射頻消炎鎮痛處理。
在診斷明確后,主要包括針對性的脊神經背根神經節的脈沖射頻治療、脊神經前后支脈沖射頻或坐骨神經脈沖射頻治療等。
6.開放下肢側支循環。
主要是對患者進行腰交感神經節射頻熱凝加酒精毀損治療,其原理是,腰交感神經節管理一側下肢的小血管及微循環,阻滯后可以有效改善關節軟件及肌筋膜的血流。因為腰交感節位置比較深,且與腹腔大的血管比鄰,因此,該治療需要在介入室X線照射精確定位下進行。以往,主要是采取外科手術切斷術,通常用于治療血栓閉塞脈管炎、糖尿病足等。“我們疼痛科開展射頻熱凝加酒精化學毀損各種交感節技術已十多年了。經過打針,就可達到促進局部血流,加快炎性因子代謝,進一步營養下肢骨質、軟骨和關節面”。
7.全身抗骨質疏松治療。
“膝骨關節炎患者常合并原發性骨質疏松癥。”治療膝骨關節炎需要正視骨質疏松問題。針對此種情況,可對老年人進行常規的補鈣抗骨質疏松治療,唑來膦酸鹽、阿侖膦酸鹽等都是推薦使用的藥物。“在疼痛科,患者通常會每年住院靜滴唑來膦酸鹽藥物一次,需堅持3~5年的治療周期。如果年老體弱,不適合靜脈滴注,可注射或鼻噴其他抗骨質疏松藥物,如密鈣息或福善美,或口服鈣片如鈣爾奇等。”
8.被動糾正膝、腰力學。
如果老人骨質疏松嚴重,已發生過椎體壓縮性骨折、脊柱側彎等,則需要積極治療腰部問題,改變或糾正脊柱力學,使用拐杖、支具、輪椅等支撐患者身體以使平衡,減緩椎體壓縮性骨折、脊柱側彎等畸形的進一步惡化。
9.主動增強膝腰肌肉力量。
患者需要進行非軸性負荷鍛煉,比如負荷性抬腿、對抗地心引力,或在瑜伽墊上進行飛燕、三點支撐、五點支撐等鍛煉腰背肌肌力的運動,也可選擇膝關節非負重的運動方式,如騎自行車、游泳,在公園內打太極拳等。肥胖老人,還需減輕體重。
10.關節針刀鏡清理。
對于關節反復發作炎癥,如果關節腔內有粘連的,已影響患者下肢行走等運動功能,還可視關節病變程度或損傷部位,進行關節鏡下的炎性組織的清理,從而達到減緩炎癥病變的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