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初中生物是一門特殊的學科,實現高效的初中生物教學是所有生物教師共同追求的目標,本文就初中生物教學的有效策略展開研究,從五個方面詳細闡述,旨在提高課堂效率的同時,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科能力。
關鍵詞:初中生物;課堂效率;提升;策略
隨著新課程的不斷改進,已經將培養學生的學科素養列為 重點工作,主要以發揚學生主動意識和激發學生潛能為首要任務,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的教學活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本文分別從“閱讀教材”、“提問質疑”、“遇疑探究”“實驗操作”以及“媒體教學”五個方面為切入點,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進而激發課堂的活躍度,使學生真正理解并內化知識,并且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培養初中生創新能力、提升初中生創造想象能力以及創造性思維。 是不是寫論文時很難找到合適的參考文章?我有圖書館資料庫,你加我,可以免費提供你需要的參考文章——點擊用戶名即可聯系我
一、閱讀教材
閱讀生物教材是初中生獲得生物學知識的重要途徑,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把好“課堂關”,課上少講些、講精些,給學生一定的閱讀教材的時間。現行蘇教版初中生物教材的每一章節都有明確的教學目標,學生通過閱讀課本,一般可以明確本章節的學習目標。而且教材語言精練,圖文并茂,內容貼近生活實際,難度和以往教材相比也有所降低。學生閱讀教材不但可以解決一些難度較低的問題,獲得大量生物信息,而且能提高學習的主動性,培養自學能力。
二、提問質疑
“學貴有疑,有疑則進”,學生能提出問題,是主動探究的開始,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引導學生主動探究,深入學習。例如,筆者在教學《人體內廢物的排泄》一節時,課堂伊始便問學生:“你們聽說過腎病嗎?”沒想到一石激起了千層浪,學生紛紛舉手發言:“老師,腎炎是什么原因導致的?能治好嗎?”“老師,糖尿病是腎病嗎?”還有的學生問:“老師,得了腎炎都要做透析嗎?做幾次才能把病治好?”看著學生高高舉起的手,筆者說: “想知道答案嗎?那這節課我們一起來尋找答案吧。”為了解答疑惑,學生學得很認真。
三、遇疑探究
《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2011 年版)》明確提出:“讓學生通過積極主動的科學探究過程學習初中生物學。”那么,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如何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探究和學習知識呢?從心理學角度來看,當個體原有的認知結構與來自外界的新奇對象之間不一致時,個體就會出現驚訝、質疑、迷惑和矛盾,并產生好奇心,從而激發個體展開探究。因此,筆者認為,在生物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創造機會,善于放手,給學生提供自由思考的時間和機會,這對于學生深化、理解、掌握所學知識尤為重要。教師應在方法上引導,在關鍵處點撥,絕不能限制學生的思維。
例如,在教學《顯微鏡的使用》一課時,筆者要求學生自備觀察材料,學生第一次接觸顯微鏡,迫不及待地將自己想要觀察的材料如頭發、紙片、小饅頭塊、小螞蟻等放在顯微鏡頭下,但沒有觀察到他們想要的結果。當他們因沒有出現期望的結果而提問的時候,筆者告訴他們:“科學探究的結果雖預先不可知,但科學探究是有方法、有規律的,如果沒有正確的方法,不遵循科學的規律,我們不可能得到想要的結果。”隨后筆者引導學生展開討論,學生在了解了顯微鏡的基本操作方法和臨時玻璃標本的制作步驟后,用科學的方法觀察到了洋蔥表皮細胞。由此可見,遇疑探究,不但能激發學生的求知欲,而且能培養學生科學的探究觀。
四、實驗操作
生物是一門實驗性科學,做實驗不只是為了驗證知識,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科學探究精神和動手操作能力。所以教師要改變那種用課件講實驗,以演示實驗代替學生實驗的局面,要讓學生走進大自然、走進實驗室,還學生動手實驗“權”。同時,教師需要利用學生迫切希望通過自己的探索和創造性學習獲得實驗結果的積極性,多給學生提供科學研究和動手實踐的機會。例如,在教學《血液》一課時,通常筆者會從醫院借現成的人體血液標本讓學生進行實際觀察,后來為了讓學生更直觀地觀察標本制作過程,筆者不再借用醫院的標本,而是直接用雞血做標本。學生觀察了標本制作的全過程后,既認識了血液的成分,又驚喜地發現血液原來真的可以分層。當然,學生的發現不至這一點。筆者通過實驗,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和科學探索精神,而且拓寬了其視野,開發了其智力。
五、媒體教學
隨著“互聯網 +”時代的到來,教育從封閉走向開放,教學方式也從單一走向多元化。利用微信或 QQ 媒體平臺擴展生物課堂教學內容,就是多元化教學的一種。隨著多媒體平臺的普及,信息技術逐漸改變和影響著學生的生活,也改變著學生的學習方式,課堂生活與學生的實際生活進行接軌,不但能滿足課堂教學的需要,還能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發展學生的高階思維能力,使學生掌握更多學習方法和技巧。例如,在筆者教學完《精卵結合孕育新的生命》一節后,由于時間關系,學生只了解了男女生殖系統的組成和功能、精卵結合和胚胎發育知識。于是課后筆者下載了一段精卵結合孕育新生命的視頻發在班級微信群,學生觀看后紛紛留言,有的學生說:“精卵結合過程中上億精子中只有一個精子能與卵子結合,生命來之不易,我們應該珍惜生命。”還有的學生說:“精卵結合過程只有最健康的精子才能與卵子結合,所以我們是父母最優秀的孩子。”筆者通過微信進行了一次良好的生命教育,也培養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交流表達能力,有效提升了學生的綜合素養。
綜上所述,實現高效性的初中生物課堂的途徑很多,但需要教師的不斷創新和發現,站在學生的角度看待問題,挖掘學生的“興趣點”,為學生創設集趣味性、探索性、生動性于一體的教學形式,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提高自主學習能力,實現高效的初中生物課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