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底后,我正式結束了近三年的餐飲事業,被父母安排回到家族企業幫忙。
回顧這三年餐飲經營的歷程,真的像是一個從天而降,先落地的過程。從三年前的豪情壯志,到三年后的麥城失利,15年賺來的幾十萬股票被燒,銀行被欠幾十萬,帶著苦澀的淚水.
創業:選擇大于努力。
這幾天一直在想,如果三年前遇到自己,會給自己什么建議?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創業就像考試。先做選擇題,再做答題。如果之前的選擇題是錯的,那么無論你以后的答題做得多好,你都不會通過考試。——的選擇大于你的努力。
創業背景介紹
我:我以前在一家裝修集團做IT采購員。投資股票15年后,我賺到了第一桶金,開始創業。第一個生意是電子煙,不成功。餐飲是第二個業務,是一個小白餐廳的體驗價值。
創業課程
(2016年底~ 2017年年中)牛排杯:在深圳東門商業中心四樓。
簡介:與三位朋友分享,每人投資5萬元,平均股本;一個相對的科技股,成為店長,從20萬元起步,再加2-3萬元。以就餐為主,然后改為外賣。
(2017年底至2018年年中)沙拉:黃崗村居民樓一樓開店。
簡介:個人獨資,相對科技股,擔任店長,啟動資金5萬元,以對外銷售為主,餐飲為輔。
(2019年初)步步北火鍋:在皇崗村居民樓一樓開店。
簡介:與兩個弟弟合伙,啟動資金約5萬元,一起就餐。
回顧這三年餐飲經營的經歷,不是我不努力,而是我在關鍵時刻犯了以下三個錯誤。
一個
第一選擇:加入還是自主創業?
作為餐飲小白,這是我創業遇到的第一個選擇題。當時牛排杯的品類漲了,合伙的幾個朋友覺得這個前景不錯,于是也跑了幾個加盟品牌。
但是,經過一輪調查,我發現有幾個品牌的口味不符合我們的要求。同時,我也通過不斷的探索掌握了牛排杯的做法,于是我當時做了一個決定:自主創業。
3354這并不是說加盟連鎖一定會成功?,F在有很多加盟店單純割韭菜,割了一波就不理,讓加盟店自生自滅。這是關于我,一個餐飲小白,在沒有餐飲知識的情況下,摸索著自己踩過的坑。
第一個坑被賦予了一個英文名。
當時我對自己牛排的質量和最好的食材很有信心,所以給了自己一種高端的錯覺。為了配合這種錯覺,我們給我們的牛排杯起了這個英文名:牛排杯。
標準高,但是六級以上的人都看不懂這個英語,更不用說讀了。結果,顧客直呼我們的名字,說,S開頭的那家店.現在想想,像麥當勞、肯德基進入中國市場一樣強大,乖乖有個中文名就夠了。作為一個零人氣的新品牌,我有一個沒人會看的名字。還有比這更苦的嗎?
第二個坑,食品研發,無法在質量和量產之間找到平衡。
選擇自營時,最大的問題是菜品的研發。對于我們這些沒有烹飪經驗的人來說,零基礎開發一套菜品的難度可想而知,只是當時不知道而已。
我不是一個貪婪的人,我不會用劣質的食材賺錢。因此,當我們在開發菜肴時,我們陷入了一個不斷探索的循環。不斷嘗試各種食材,找到最好的品質。質量過關后,成本太高,然后我繼續找.在這里花了很多時間和精力。當我最終開始做生意時,菜單上的項目并不多。
其實現在回頭看,餐廳菜和家常菜基本上是兩個概念。自己做飯只要廚藝過關就可以好吃。然而,餐廳菜肴不僅考驗烹飪技巧,還考驗其背后的系統能力:供應鏈管理、成本控制和營銷。
用最貴的食材做出一道菜最好的味道是沒有意義的,但是太貴了,沒人吃。一次做出來好吃也是沒有意義的,但是不能連續穩定的標準化量產。
所以,如果再創業,我一定會選擇一套久經考驗、成熟可靠的菜品,而不是浪費時間從零開始。
第三個坑,主要模式:外賣、街邊餐還是外賣?
我們的產品準備好供用餐、街頭餐或外賣了嗎?沒有人告訴我們只能自己去找,但是學費不比出國留學便宜!
當時牛排杯的主要模式是街邊用餐,但我們店選在商場四樓,覺得人流量會比街邊店鋪少一點,所以就開辟了十幾張餐桌用餐,計劃以“街邊用餐,邊用餐”為主要模式,雇傭三名員工,早晚輪班工作,涵蓋從午餐到夜店的場景。
但經過一兩個月的實踐,生意并不好做,于是為了節約成本,裁掉了三名員工,同時美團也試圖把菜拿出來。
沒想到,就在這個時候,外賣模式突然流行起來,一個下午茶環節就能彈出30-40個項目的清單。這時人力開始太忙,不得不重新招人。等待招聘后,已經是冬天了,牛排、沙拉、冷飲也進入了淡季。最后,這個項目沒能熬過這個冬天。
做飯的時候,好吃是重點,怎么賣是另一個重點。選錯模式有時候比選錯食物更糟糕,試錯成本也最高。
小節
就餐的小白遇到的坑比他想象的多,每次踩錯一個坑,人民幣的味道就燒焦了。
如果現在再讓我選擇,我肯定會選擇加盟,然后把我花在研究菜品上的時間花在哪個加盟連鎖更靠譜,因為即使花10萬加盟費也比自己摸索便宜。2
第二選擇:選址。
品牌里有句話“定位決定國家”。對于我們中小餐飲企業家來說,可以說是“擇址定國”。因為我們不像大品牌,有商業中心拿最好的位置邀請你過來,我們有錢砸最好的店,所以忍不住找好店。當時我在選址的時候又做了一個致命的選擇題。
當我們決定做牛排杯項目時,商店有兩個選擇:
1.二線商業區的一個街邊小店,和牛排杯里的項目挺像的,但是需要10萬元的轉讓費。
2.深圳東門是新規劃的商業中心,半年后開業。用餐區在四樓,位置可選。
對于一個資金不充裕的餐飲企業家來說,看到10萬元的轉讓費已經被嚇跑了。與此同時,他在深圳東門年輕人聚集的商業區看到了一個新開業的商業中心。他以為自己找到了寶藏,想都沒想就簽了字,也沒有對這個商業中心做任何其他的調查。
最后商場開門的時候發現商場大門的入口很小,不仔細看街中間是找不到的。而且商場四樓上層的電梯和自動扶梯也很小,不寬敞。最重要的是,這個商場物業的運營團隊實力不大,也沒有跑什么成功的案例,效果可想而知。即使在東門人山人海的地方,這個商場里的人群也是人跡罕至,四樓的用餐區在不到半年的時間里幾乎完全變了樣。
最諷刺的是,我之前沒選的街邊小店被其他人頂了,他們也在牛排杯工作,但是他們的生意開始了。這讓我想起了一句話:幸福最大的敵人不是我得不到,而是我可以。
小節
選址的問題給了我最大的體驗,不是說我應該把錢扔在最好的店鋪,而是對于我們這些資金不足的人來說,先找店鋪更正確,然后根據店鋪周圍的客戶群體和競爭對手來選擇什么樣的項目更合理。老實說,換餐飲項目比較簡單,但店鋪一旦入駐,最后就不合適了,裝修費用也無法收回。
三
第三種選擇:機會判斷。
現在,認真想想我的三個餐飲創業最大的問題是什么?事實上,它仍然出現在機會的判斷中。為什么當時覺得牛排杯、沙拉、步步北火鍋不錯?
每次都是思維套路:現在流行這個品類,做這個品類的都賺錢,單品利潤高。即使我店里人流量最低的一天有那么多客戶,那么我也可以為這個項目每月盈利,然后得出一個結論,我可以穩定盈利而不虧損。
打個比喻,其實這種思維就像說現在一件衣服很流行,林志玲穿上好看,所以我覺得自己穿上好看。
不考慮自己的運營能力和競爭對手,一想到那個盈利點就進入自尊狀態,就像看到林志玲,就覺得自己能抓住她。小節
如今“互聯網餐飲”時代,餐飲新零售、無人智能餐廳、線上名人檔、社區游戲、各種游戲等概念層出不窮,想吃好等人家上門的人已經過時。如今,沒有在線營銷、內容能力和大數據賦能,餐飲業務很難成功。所以在打造創業團隊的時候,一定要有具備這種能力背景的人才。
總結:
創業是一條九死一生的路。用馬云的話說,創業失敗是必然的,成功是偶然的。
我們的努力只是在一點一點的提高成功的概率,在我們餐飲行業尤其如此。希望每一位餐飲企業家都能從別人的失敗經驗中吸取教訓,提高自己的成功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