貶謫黃州3年后,蘇軾在寒食節這一天,看著天降凍雨,時節更替,負面情緒大爆發了!自己在黃州的時光似乎停滯了,身體逐漸老邁、衰朽,疾病纏身;
恍惚之中,他強作精神寫下了《寒食帖》,我們看看其中的第一首:
“自我來黃州,已過三寒食。年年欲惜春,春去不容惜。
今年又苦雨,兩月秋蕭瑟。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
暗中偷負去,夜半真有力。何殊病少年,病起頭已白。”
這首詩,全篇都處在一種時間緊迫的氛圍下,他宛轉沉吟,勾勒一個淪落的知識分子,面對時光流逝,無可奈何的形象。
尤其是第四聯“臥聞海棠花,泥污燕脂雪”句,這正是蘇軾悲嘆身世,落入窮途的感嘆。古人貶謫不像當今的政治處分,處分有時限,而貶謫是沒有期限的。
貶謫之后是什么呢?是下一次貶謫?還是告老回鄉?甚至客死他鄉?蘇東坡不知道,他只能把自己比作一個久病的少年,待到病愈,頭發也白了,難道自己也是如此宿命?
寫到這里,蘇軾望著窗外的綿綿雨景,突然覺得一陣頭暈目眩,不禁喉頭發緊,心中嗚咽卻做不得聲,只得提筆一振,寫下《寒食帖》的次章:
“春江欲入戶,雨勢來不已。小屋如漁舟,濛濛水云里。
空庖煮寒菜,破灶燒濕葦。那知是寒食,但見烏銜紙。
君門深九重,墳墓在萬里。也擬哭途窮,死灰吹不起。”
知識分子的人生,以“修齊治平”為目標,以上事君王、中侍父母、下澤百姓為天大的責任。
然而自己被摒棄荒遠,君主的宮門,高至九重天外,已經高不可攀,父母的墳墓則又遠在萬里,遙不可及。
但蘇東坡畢竟是蘇東坡,他不想把自己寫得哭哭啼啼,于是從上一章寫人,轉而寫景,展現綿密的細雨,冷透的餐食,孤寂的扁舟。
他的感情不可謂不深,但落筆卻十分淺淡,只在最后提到自己有一點“窮途之哭”,但沒有真哭,只是想哭。
值得一提的是,這方《寒食帖》后來被稱為“天下第三行書”。在書法行家看來,其字起伏跌宕,光彩照人,氣勢奔放,毫無荒率之筆。
語言上的自然平淡,和奔放的落筆運字,形成強烈反差,正是蘇東坡在那個寒食節,收斂文字卻奔騰情緒的結果。
世人皆知蘇東坡樂天知命,心襟超脫,生活有聲有色,從某種程度上來說,的確如此。但我們若看到《寒食帖》,也應當理解他,人非草木,孰能無情。
蘇東坡不是沒有負面情緒,只是他把內心的風暴都隱藏在心里,收攏在筆尖。
以上內容出自《蘇東坡: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蘇軾,字子瞻,號東坡居士,我們更習慣叫他蘇東坡。
相信每一個中國人,或多或少讀過蘇軾的詩詞,聽過蘇東坡的奇聞軼事,但不一定了解他的“全貌”。
因為當你全然了解,腦子里第一個蹦出來的,一定是兩個字:完美。
論文章,他是“唐宋八八大家”之一;論詩詞,他是北宋詩壇最高成就者,豪放派創始人;論書法,他是北宋“四大家”之一;
甚至在日常生活中,他都留下了東坡肉、生蠔等一系列饕餮美食,簡直一身都是寶藏!
更可貴的是,作為一個詩人、文人,他毫無李白、杜甫式的詩人氣,每到一任都做出不少政績,受到當地老百姓的擁戴……
想要了解更多關于蘇東坡的內容,點擊下方,0.01元即可訂閱7節《蘇東坡:一個無可救藥的樂天派》(非書籍哦)!
課程一天一更,7天無理由退款。如果有任何疑問,可以隨時咨詢客服,我們將第一時間為您解決問題!心動不如行動,趕緊點擊下方訂閱吧!
#詩詞##蘇東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