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發了這篇文章“我24歲,有了這個賺錢思維后,少奮斗10年”。
有讀者評論這篇文章偏向《百萬富翁快車道》中的慢車道。
有慢車道一定有快車道,我異常的開心,因為有人可以指出我認知上的不足,看到豆瓣評分也有8.1,所以決定看一看這本書。
(留言回復“快車道”即可領取)
有一點啟發,但是驚喜不多,只是更確認了自己原本的觀念,和大部分理財書籍所說的大同小異,只是換了一種說法,但依然是值得一看的。
《百萬富翁快車道》中的“快車道”類似于《富爸爸窮爸爸》所說的四象限中的“企業家身份”。
想要走上致富快車道,最好的方式還是創業,打造一個賺錢的系統,這本書比富爸爸好的地方在于,給出了一個好生意所具備的條件。
01
以下是我做的讀書筆記。
先說兩個重點:
1.“快車道”指的不是幾個月,是5-10年。
很多人以為看完理財書籍就能迅速致富,但他們忽略了這所謂的“迅速”是指10年左右的時間,有人在看完幾本理財書籍就奢望自己幾年時間就可以變富,這是不太現實的事情。
有些人一輩子可能都無法致富,而理財書籍有機會幫助你縮短到10年,但問題還是很多人堅持不了做一件事情10年,別說10年了,大部分人連一個月的堅持都是很難的。
2.快速不代表輕松,大多數“快速致富”的書籍都誤導成“輕松致富”。
致富并不簡單,你要付出很多的代價,前陣子看到Financial Tutorship機構的報告特別有趣,發現自己是全球Top1%富有的人。
哈哈別緊張,我只是進入了25-29歲的年齡組,只需要凈資產8萬美金就夠了。(貧窮國家還是太多)
雖然有運氣的成分在,因為出生的家庭并不差,但我也付出相對的努力。
例如:
1.存錢的習慣:我很小就有存錢的習慣,小學就存了1000元零花錢,并且把不玩的玩具都賣給了同學。
2.低欲望:不喜歡花錢,更喜歡看到錢的增長,有多余的零花錢都會存起來。
3.讀理財書籍:高中就看了《富爸爸窮爸爸》并且不斷實踐(影響極大,每年重溫),開始投資股票。
4.很早開始投資:大一接觸巴菲特,開始學價值投資,投資5年獲得年化10%左右的回報,而且在港股處于低估值的時候全倉買進,放了2年遇上一波牛市。
5.低消費的娛樂:我沒有像攝影這樣的高消費娛樂,平時就看看書、打打球、擼擼貓,把所有省下來的錢都用來投資股票。
6.戒掉打游戲、看劇、刷社交軟件等習慣:把所有空閑時間用來閱讀,看得最多的就是投資相關的書籍。
8.不花未來錢:從不使用信用卡和花唄。
9.適當的杠桿(有風險):在我認為有充足的信心下,叫親戚給一筆他們閑置的資金幫他們投資,過去3年給他們的回報是6%。
10.成為自由職業:其實更像是內容創業,雖然收入不穩定,但有更大的想象空間。
02
《百萬富翁快車道》有3條道路:
人行道:月光族,最后走上貧窮的道路。
慢車道:犧牲當下投資未來,積累幾十年的財富然后退休。
快車道:大多數是創業者,為他人帶來價值,而不是自己,未來5-10年就有機會變得富有。
慢車道公式:財富 = 工作薪水 + 理財收益
局限:
工作時間:會受限、無法控制。
理財收益:復利很厲害,但是很少人能夠保持長期穩定的收益,弊端在于太花時間和不一定穩定。(這一點我認為定投指數可以解決這個問題,也是我個人在做的)
快車道公式:財富 = 凈收益 + 資產價值
凈收益:賣一件衣服凈賺20元,一年賣一萬件就是20萬。不像慢車道的工作受限于時間,一天只有24小時工作。
而快車道可以透過親朋好友、下限代理等方式二次傳播來提高銷量,所以凈收益也不受限制。(但小生意不算,例如擺攤一天賣的就有限)
資產價值:慢車道是汽車、珠寶、包包等,快車道會增值,比如生意、品牌、知識產權、商業模式、不動產等。
資產價值就是未來價值,用生產者的角度看待世界,看看消費者需要什么。富人不是不消費,只是先做一個生產者,再做一個消費者。
但這并不容易,你需要創造一個生意為這個世界提供價值。
03
慢車道核心是工作,快車道核心是生意。
如果構建生意呢?
五條戒律:
1.需求為王:做生意不能只追尋自己的愛好,要找到用戶的“剛需”。
2.有準入門檻:太低的門檻會面臨巨大的競爭,除非你是最杰出的。
3.可控:產品的創新、定價、研發、市場策略要在自己的掌握之中,所以微商不是創業,只是一名銷售。沒有說話權利,上游的變動會導致生意倒閉。
4.有規模:影響越多的人,可以賺更多,快車道是銷量,必須潛力巨大,增長迅速,例如連鎖的快餐。
5.可以脫離:如果讓你脫不開身,只能算是工作,不能算是生意,不能產生被動收入,你不付出時間收入就沒有了,快車道可以讓你有時間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04
真正的財富不只有錢,而是:
1.關系
2.健康
3.自由
基本和《富爸爸窮爸爸》說的是一樣的,要自己創業,打造自動賺錢的系統。
我寫的這篇文章“我24歲,有了這個賺錢思維后,少奮斗10年”就是指出了書本的最大問題。
所有人都知道創業一定是快車道,但往往忽略創業背后的成功概率其實很低,難度也極高。
我文章也指出富人更偏向于創業,是因為他們失敗一次,還有資金可以重來。
但原本就是窮人,失敗一樣就什么都沒了,這就決定了很多人不去創業。
目前為止我認為最好的方法就是先努力工作,盡可能開源,然后一定要節流,千萬不要掉進工作的安逸中,賺多少花多少的陷阱。
我個人有一個很好的習慣,就是消費是用充值的方式,最多只有500元在微信錢包或支付寶里,花完這500元再充值500元。
這給我最大的好處就是能夠讓自己誤認為只有500元,所以我購買500元以上的東西就變成一件大事,需要調動資金,會更加謹慎考慮,自然就不會沖動消費。
積累多點錢不是簡單的存錢,而是希望將來可以用這筆錢找到商機,然后創業或投資。
你現在積累了20萬,你會更有勇氣拿出10萬去創業,從而有機會走上快車道,就算失敗,最后也不至于一敗涂地。
所以想要走上快車道,無論如何多窮都要有抱著一顆創業投資的心,現在做的任何事情都是為了將來更好的創業投資而準備,這樣才能用風險較低的方式從慢車道轉換為快車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