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信是漢初三杰,和蕭何張良一起,為布衣劉邦奪取天下立下汗馬功勞。不過當劉邦去遠征匈奴的當兒,呂后卻和蕭何勾結在一起,秘密殺死了韓信。當時韓信立下功勞,劉邦曾依仗為萬里長城。今日并沒有十足的反跡,呂后為何要斬殺韓信,要知道韓信可是用兵如神。
呂后為何要斬殺韓信,這里面其實還真有說道:
其一,韓信功高蓋主。大漢朝的天下十有八九都是韓信打下的,不說旁人,就是劉邦對他心有余悸。韓信消滅楚霸王之后,當時天下的大將誰不對韓信唯命是從。這樣的人一旦心有不臣之意,一定是個禍害。劉邦雖然不殺韓信,但是一定派人監視他的一舉一動。必要的時候,肯定要給太子或呂后等人囑托,可以自為之。
其二,呂后為了掃清障礙。呂后的兒子劉盈是個文弱的小年輕,雖然上有劉邦呂后照顧,可是一旦劉邦駕崩,自然無法駕馭韓信。呂后知道,太子今后要繼承大統,如何不為兒子去掉荊棘。
其三,韓信過于自負。韓信不知道
自己身處險境,領導們對
自己不放心,依然搞得很有派頭,不會低調處事。一次韓信從樊噲門前走過,出身于殺狗之家的樊噲跪迎韓信。事后韓信后悔自己竟與樊噲這樣的人為伍而感到羞愧。這事做得不妙,那樊噲本是呂后的妹夫,韓信之舉必然投鼠忌器,怎不叫呂后心存殺機。
其四,韓信的資歷較低。韓信雖然立下蓋世功勞,但他不并不是蕭何曹參之流劉邦的舊部,半路追隨,多少有點不是本鄉本土的意思。況且韓信曾攻齊國,連下齊國七十二座城池,但也因此讓齊王惱羞成怒烹了前來游說的酈食其。酈食其是劉邦手下的大謀士,此舉自然影響了韓信在劉邦心目中的地位。
其五,呂后為了自己專權。要知道呂后想著重用外戚,而韓信是劉邦手下的名將,這就造成大臣與外戚之間的矛盾。而韓信是古今名將第一,殺掉韓信就可以大權獨攬。
總之,韓信被殺,客觀上在于呂后想清除異己,主觀上在于韓信自己過于狂妄自負,自已功勞大,不能低調處事。韓信盡管是一流名將,卻無法像張良一樣歸隱自保。對此韓信自己也很感慨:“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功臣亡”,認為自己的死和勾踐手下的大臣文種類似。
(責任編輯:收獲)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
點擊舉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