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人年輕的時候,身上很少有痛感?上了年紀,不是這里疼,就是那里疼?
拋開其他因素不談,關鍵的還是在于我們的血,或者說血的運行質量,越來越不好了。或血瘀,或血虛,或血熱,或血中有寒,都會導致我們出現痛感。
說個簡單的例子。
女,年68。
大概在50多天前,她胸背部皮膚忽然有陣陣刺痛感。20天之后,患痛處開始出現皰疹。到醫院檢查,說是帶狀皰疹。經過治療,患者的皰疹很快就消退了。
可是皰疹消退了,患者的痛感卻沒消失。針扎一樣的刺痛感,令她煩躁不已,坐臥不安。
刻診,見患者,脈象弦細,舌偏紅,苔薄。
了解到這些情況以后,開了一張方子。
當歸、延胡索、白芍、生地、川芎、桃仁、柴胡、紅花、牡蠣、甘草。(此為患者個人方劑,劑量不便透露)
水煎服,患者用了4劑以后,疼痛感減輕。雖然夜里還是有些疼,但是能入睡。這時候,效不更方,再投5劑。
這一回患者痛感繼續減輕,發作次數很少。原方加山藥善后。最終,患者諸癥悉平,疼痛感消失,而且再未復發。
這個患者的問題,是帶狀皰疹后遺痛。
這個患者就診時的狀態:脈弦細,舌偏紅,苔薄。舌偏紅,提示有熱。
熱從何來?患者脈弦細,提示陰血不足,脈道失養。于是,陰血不足的問題,就浮出水面了。
陰血不足,好比水渠中水流太細,于是就難免出現瘀滯。故而患者在陰血不足的同時,還當有血瘀的問題。
于是,我們可以想象:一方面陰血不足失養,一方面血瘀阻滯脈絡,患者產生頑固痛感,是可以理解的。
那么,這個狀態,是怎么形成的呢?是和帶狀皰疹這個疾病,對陰血的傷害有關系。
這個時候怎么辦?補充陰血、活血化瘀、清熱涼血。
上方這個配伍,顯然是桃紅四物湯的加減。
其中,當歸、白芍和生地,用于養陰血。生地,還能滋陰涼血清熱。
桃仁、紅花、川芎,可以活血化瘀。
延胡索,理氣止痛。
柴胡,疏肝解郁,調暢氣機,有助于行血化瘀和理氣止痛。牡蠣,可以重鎮安神。
患者陰血得補,淤血得化,內熱得解,當然也就不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