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博康復科普】腿不直的你請注意,警惕膝蓋疼痛損傷!
很多朋友都飽受膝關節不適的困擾,有時走多了或運動中就會有疼痛出現,有時對著鏡子看總是覺得自己的腿型不夠好看,那么你可要小心了,很有可能這些癥狀是膝超伸導致的,快來看看你中招沒有!
一、什么是膝超伸
首先來說一下什么是膝超伸,人體在站立時,膝蓋應該是伸直且放松的,也就是大腿和小腿基本是一條直線,從側面看,我們的髖關節、膝關節、踝關節應該是一條直線且垂直于地面的。
但是,如果在這個基礎上,膝蓋再進一步伸直超過5度,大腿和小腿就形成一個“C”的弧形(從解剖上講,是脛骨的頂端相對于股骨向后滑動使得膝關節向后過度打開),就形成了膝超伸,也叫膝蓋反弓。
二、膝超伸的原因
1、踢腿步態
我們可以去觀察一下自己走路時候的狀態,是否會有點踢著腿走路,也就是當我們大腿向前向上抬時,你的小腿是否也會同時向前踢出去。大腿上兩組重要的肌肉,一是前側股四頭肌,主要負責伸膝,二是后側腘繩肌,主要負責屈膝,兩組肌肉都跨過膝關節止在小腿上。
當我們走路踢腿時,大腿前側的股四頭肌每走一步都在進行一次收縮發力,久而久之,股四頭肌就會越來越強越來越緊張,而大腿后側的腘繩肌無力,無法與股四頭肌達成一個相對平衡的狀態,我們的膝關節就相對更容易處在一個超伸的狀態。
2、長期穿高跟鞋
很多女性朋友很喜歡穿高跟鞋,但是當我們穿上高跟鞋時,小腿肌肉就持續保持在一個收緊的狀態,重心更多移到了腳掌前方,為了在站立時維持平衡穩定,股四頭肌不得不更多發力伸直膝蓋,長期如此,也會慢慢加重膝關節超伸。
3、長期久坐骨盆前傾
現代人長期久坐不注意姿勢,很多人在工作時過度向前挺腰,導致腰部緊張,骨盆前傾明顯。大腿后側的腘繩肌在此時處于一個被向上提拉的狀態,因此更難以發力維持住膝關節的穩定,而骨盆前傾也會導致髂腰肌無力,股四頭肌過度發力,從而更容易膝超伸
4、全身性韌帶松弛
全身性韌帶松弛癥,也叫良性關節過度活動癥,主要的表現就是全身各個關節的活動度超出正常范圍,如膝、肘、腕等,由于韌帶較松,所以在用力時,關節容易超過正常角度,肌肉韌帶容易受傷,在小孩子身上的表現可能是動作發展稍慢,手比較不靈巧,協調性、平衡感差,扁平足等,有些比較明顯的會導致膝關節的不穩,髕骨習慣性脫位等,老年時容易患骨性關節炎。
5、外力損傷
很多喜歡運動的小伙伴在運動的過程中可能會遭受膝關節的損傷,比如打籃球起跳落地時膝關節超伸扭到,這種情況不光容易加重膝超伸,還容易使膝關節后交叉韌帶損傷。
三、膝超伸的影響
首先,膝超伸對于膝關節本身而言,最大的影響就是會使膝關節前側的壓力增大,脛骨與股骨之間的間隙會變小,而在此夾縫中生存的脂肪墊就會受到擠壓,很容易產生脂肪墊炎,主要癥狀就是髕下腫脹酸痛。
其次,超伸時,我們下肢后側的兩條主要的肌肉都會被動拉長:大腿后側的腘繩肌向上連接至骨盆,嚴重超伸容易拉動骨盆導致骨盆后傾,從而使兩側的骨盆位置不平衡,進而引發骶髂關節不適或單側腰部不適等問題。
小腿后側的小腿三頭肌也處于一個被動拉長位,使得足底筋膜緊張,勾腳時踝背屈受限,脛骨前肌無力,而脛骨前肌也是維持足弓的重要肌肉,所以超伸的朋友大部分足弓都會有不同程度的塌陷,腳踝會有輕微下垂趨勢。
而當足底無力、足弓塌陷時,我們的踝關節通常處在一個外翻的狀態,容易引發膝蓋內扣、髕骨外移等現象,從而影響整個下肢力線,產生更多問題。
四、膝超伸需要做的一些訓練
說了這么多,膝超伸的朋友到底適合做哪些訓練加以矯正呢?讓我們來一起看看
1、腘繩肌加強訓練——俯臥勾腿
2、核心訓練——腹式呼吸、骨盆旋轉調整訓練
3、足底&背屈訓練——直腿勾腳/抓毛巾/啄木鳥站姿
好啦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啦,我們下期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