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聽烏龍茶愛好者用“南香北水”來形容福建烏龍茶,有茶的地方就有江湖,乍一聽,還真有點武林紛爭的感覺。茶小白自然是不太懂這其中的門門道道,到底該如何理解“南香北水”這四字呢?別急,十三夷這就教大家正確理解“南香北水”。
“南香北水”具體指什么?
“南”指閩南烏龍,“北”指閩北烏龍,所謂“南香北水”的意思就是閩南烏龍以香氣見長,閩北烏龍以水厚見長。閩南烏龍以鐵觀音為代表,其特點主要集中在香氣上,而閩北烏龍以武夷巖茶為代表,其韻味在醇厚的湯水里。
在這里十三夷還要解釋一下,雖說“南香北水”四字可以概括出福建南北烏龍茶的特點,但并不是說閩北烏龍就不香了,閩南烏龍就沒有韻味了。
閩北烏龍的香也不差,尤其是武夷巖茶中的肉桂,素有“香不過肉桂”之說,但武夷巖茶是“重香求水”的茶品,香氣固然重要,但湯水的內質顯得更為重要;而閩南烏龍的滋味同樣也不賴,品嘗過優質鐵觀音的茶友,也很難忘記它的余韻悠長,但由于近年來閩南烏龍工藝有所轉變,有時候忽略了茶湯的內質,而重點追求香氣去了,故而形成了“南香北水”的局面。
形成“南香北水”的原因
01
閩南的安溪茶產區近期正忙著采制秋茶呢,比起春茶,鐵觀音的秋茶反而更受歡迎?按道理春茶的口感會更佳不是么?這與鐵觀音主推香氣有關,到了秋季采摘的鐵觀音,經歷了氣溫較高的夏季,日照時間長,鮮葉含有的多酚類物質較多,因此制出的秋茶香氣高揚。
而以武夷巖茶為代表的閩北烏龍,則將每年的重頭戲放在了春茶的采制上,春茶的葉質較肥厚,底子好,能適應巖茶后期焙火等工藝,成品茶滋味醇厚,內質豐富;而秋茶底子不如春茶,不利于后期的焙火,成品茶的滋味稍顯淡薄。
02
鐵觀音近年來受綠茶品飲區消費者口味的影響,清香型鐵觀音受到追捧。因此一些茶農在制作時會選擇更低的發酵程度,追求茶葉的飄香效果,呈現出的干茶顏色也是偏綠色,因此還被一些茶小白誤認為是綠茶。
而武夷巖茶在制作時更偏向傳統的制法,十三夷曾經走訪過一些茶農,大多數茶農內心更愿意堅持傳統的制法。每年,這些茶農會制出一部分清香型的武夷巖茶,在一定程度上是為了迎合市場,而傳統的武夷巖茶,才是他們所追求的,因為巖茶的妙處就在于巖韻,湯水的內質不夠,如何能感受到巖韻呢?
受多種因素的影響,漸漸形成了“南香北水”的局面,福建的南北烏龍茶能滿足不同茶客的口味需求,更有利于福建茶產業的長足發展。
(圖片來自百度,僅用于交流茶文化
如有疑問請隨時聯系)
【END】
與我們一同喝茶、說茶、玩茶
下方海報,掃碼報名~
最近更新了微信版本,大家很難在眾多的消息列表里找到茶知武夷!
其實只要簡單三步操作就可以將茶知武夷置頂起來——
設為星標就是置頂,從此就不會再找不到我們了,也不容易錯過重要的文章了。
—— 點 擊 圖 片 閱 讀 精 彩 文 章 ——
致全體茶友、茶農的一封信
茶與健康|黑茶怎么喝最好?
最難喝懂的“烏龍茶”,你身上究竟還藏著多少秘密
日曬白茶|一半是茶,一半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