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動物園里有什么……
茶者見茶
你聽說過趣味十足的
茶中“動物園”嗎?
跟緊十三夷
在線帶你領略
單單這名字就足以吸引眼球,讓人忍不住一探究竟。
鴨屎香鳳凰單叢,又叫烏葉單叢,產于潮州市潮安縣鳳凰鎮。屬半發酵的烏龍茶類,是珍貴名叢之一,干茶條索緊卷,呈烏褐色,有光澤,滋味醇厚,花香馥郁持久,回甘強,而且比“七泡有余香”的鐵觀音更耐泡,可沖10泡以上。
相傳原來由一位茶農當初從烏崠引進,種在“鴨屎土”(黃壤)的茶園里,當地人喝過這種茶之后都大為叫好,稱贊此茶好,紛紛問是何名叢什么香型。茶農怕被人偷去,便謊稱是鴨屎香。后來“鴨屎香”的別名便流傳開來。
略顯遺憾的是,在2014年的5月,鳳凰單叢茶“鴨屎香”已經更名為“銀花香”,官方理由是原名難登大雅之堂,會使好茶者品飲時有所顧忌,私以為“銀花香”之名泯然眾人矣。
唐代時武則天召見狄仁杰,與其飲茶。細談之后對狄的才華十分贊賞,便問,你帶來的這個茶清爽甘甜,好比你出類拔萃的才華和品質,茶為何名?狄仁杰答曰,此茶產自戎州(今宜賓),臣見其品質優異,特奉與皇上,只是這茶還未取名。武則天聽后說,我看這茶形似雀舌,便賜名“雀舌”吧。
流傳至今便成了綠茶雀舌。它的所有芽頭都必須手工采摘,且堅持九不采原則:
由此一來,保證了茶的飽滿、鮮嫩、勻稱、整齊,可謂珍品。
不過如今,雀舌的范圍愈廣,江蘇的金壇雀舌、浙江的余杭雀舌、安徽的黟山雀舌、金地雀舌、四川的巴山雀舌、福建的天山雀舌等層出不窮,這是怎么回事兒呢?
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講,雀舌不是一個茶的品種,只是一種綠茶的形態。但凡綠茶,只要形如雀舌,均可稱為雀舌——一芽一葉初展,如鳥雀之喙,這就是廣義上的雀舌了。其名形象生動,也難怪被茶人所青睞了。
話作馬騮(liú)搣(miè)。
馬騮搣本是茶樹的一種,生于巖石之間,采摘時須要人用繩吊往巖石上,樣子好似猴子般,故稱為馬騮槭(“馬騮”就是嶺南人對猴子的俗稱,“槭”就是摘的意思。即所謂的“猴王采茶”)。也有稱一些品質優異的茶葉生于峭壁之上,人們難以采摘,故訓練猴子(馬騮)采摘,意為稀有難求品質高。
不過傳說歸傳說,事實上并沒有任何茶種的學名稱為馬騮槭。而今被廣泛用來形容自然無污染的高山產茶區的好茶,如特級鐵觀音等。茶葉香氣芬芳鮮嫩,持久不散,性質順和;茶湯碧綠帶黃,香氣清幽脫俗,入口溫厚醇滑,甘飴潤喉,令人心境舒暢。
作為武夷巖茶四大名叢之一,白雞冠因產量稀少,一直蒙著一層“猶在深閨人未識”的神秘面紗。
“兩腋清風起,我欲上蓬萊”。道家將白雞冠視為道家之茶,有仙風道骨物外天蹤之說。相傳是宋代道教南宗五祖白玉蟾發現并培育的茶種,白玉蟾當時是武夷山止止庵道觀的住持,而白雞冠的原產地就在武夷山大王峰下止止庵道觀白蛇洞。
在武夷山的茶樹中,葉子多為墨綠色,爆出的茶芽直,光潔明亮沒有絨毛,而唯獨白雞冠茶的葉子是淡綠色的,綠中顯白,芽兒彎曲且毛絨絨的,形態就像白錦雞頭上的雞冠,故名白雞冠。
白雞冠茶色澤米黃呈乳白,湯色橙黃明亮,入口齒頰留香,神清目朗,其功若神。
因茶葉濃密且閃光模樣宛如金色之龜而得名的“水金龜”,同樣位列武夷巖茶“四大名叢“之一。傳聞它始于清末,因引起公訴耗資千金而出名——
該樹有原產于牛欄坑杜葛峰下半巖上,原屬天心廟產,一日傾盆大雨,峰頂茶園邊岸崩塌,茶被水沖到牛欄坑近坑底的半巖石凹年停住,后水流成溝于樹側流下,當時蘭谷巖主于該處設階砌筑石圍,雍土蓄之,此為水金龜命名的淵源。在1919-1920年曾引起訴訟,雙方耗千金,自此水金龜更加名聲大振。
水金龜外形條索緊秀雋茂、重實,色澤為黑褐相間、色潤。開湯湯色為金黃色,清澈有金圈。其水、香、味似花果香、花綜合香型。一口入喉,甘甜感頓生,滋味鮮活甘爽巖韻顯,喉韻悠長,沁人心脾。杯底冷、熱、溫不同時嗅之,均底香持久,連泡10次,口感仍然飽滿甘甜。葉底舒展后鮮活亮麗,是可遇不可求之茶中珍品。
狗牯腦產于江西省遂川縣狗牯腦山。狗牯腦山矗立于羅霄山脈南麓支系群山之中,山中林木蒼翠,溪流潺潺,彈簧年云霧繚繞,四時清泉不絕,冬無嚴寒,夏無酷暑,土壤肥沃,是得天獨厚的名茶產地,遂川三寶之一。
相傳清朝有個木商叫梁為鎰,在路上突遇洪水,木材全部沖失。后流落到南京,與一財主千金楊氏結為夫婦。剛巧楊氏精于制茶,之后夫妻二人返回梁為鎰故鄉,并帶回了一些茶葉種籽,兩人就在當地的狗牯腦山上,開墾小面積茶園種植,自制茶葉,產出的茶葉就叫“狗牯腦茶”。
狗牯腦茶條索勻整纖細,顏色碧中微露黛綠,表面覆蓋一層細軟嫩的白絨毫,瑩潤生輝。茶水清澄而略呈金黃,喝后清涼芳醇,香甜沁入肺腑,口中甘味經久不去。飲狗牯腦茶能提神醒腦,消食去膩,益肝利腎。
毛蟹茶,原產于安溪福美大丘化,因茶葉邊有鑿,牙芯有細毛,像長有細毛的螃蟹,就取名為“毛蟹”,民國時亦稱“毛外”。據茶書記載萍州村張加協(1957年71歲)云:“清光緒三十三年(1907)我外出買布,路過福美村大丘侖高響家,他說有一種茶,生長極為迅速,栽后二年即可采摘我遂順便帶回100多株,栽于自己茶園。”由于產量高,品質好,于是毛蟹茶就在萍州附近傳開。
成茶外形結實,呈蚵干狀,芽部白毫顯露,俗稱白心尾,色澤烏綠,稍有光澤,香氣清高,似茉莉花香,滋味清醇,十分爽口。歷來是烏龍茶中獨具一格的佳品。
出生在浙江溫州永嘉縣的烏牛鎮,因為發芽特別早,屬于早熟品種,所以被取名為“烏牛早”。
烏牛早是我國古代的名茶,曾經失傳數百年,是1985年重新得到恢復。是我國茶類中特早發芽的品種,3月上旬即可采制。外形扁平光滑,芽鋒顯露,微顯毫,色澤綠翠光潤,香氣濃郁持久,滋味甘醇鮮爽,湯色嫩綠明亮,葉底翠綠肥壯,勻齊成朵。飲后舌后生津回甘,口腔里盡是甜鮮味。
用玻璃杯泡烏牛早最佳,不僅可以其色香味得到發揮,還有一定的觀賞性。
(圖片來自百度,僅用于交流茶文化
如有疑問請隨時聯系)
【END】
與我們一同喝茶、說茶、玩茶
下方海報,掃碼報名~
—— 點 擊 圖 片 閱 讀 精 彩 文 章 ——
想用紫砂壺泡出好茶,先學習如何選泥料
喝茶看“山頭”,到底在看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