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幾天狀態不好,不愿意寫東西,即便是勉強自己寫點東西,也是躲躲閃閃,想說的話,說不出來;不想說的話,自然是不愿意說。
如果再遇上后臺審核不過,只好撿著自己感覺敏感的段落像拆盲盒一樣刪除掉,被肢解后發出來的文字,自然是會讓人摸不著頭腦。
這兩天,已經有人提出來了。抱歉啊。
昨天看到一段話,說其實我們都一樣,那些不會在朋友圈里分享出來的,讓你半夜睡不著覺的心事,才是你真正的生活。
01
很多年前,我父親的一位好朋友,從小一起長大的發小,突然去世了。他是我們村子里的會計,做了很多年的會計,我印象里,從我開始有記憶,他就是我們村子里的會計。他的兒子,和我同歲。
他去世的緣由,是因為村子里查賬,他管的帳對不上,差了幾萬塊。那個時候,80年代,幾萬塊應該相當于現在的幾百萬塊。然后他自殺了。好像是上吊死的。
這件事,對我父親打擊很大,他常常念叨這件事,說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的,他都死了。
很悲傷。
我當時候不理解,為什么我父親老是念叨這件事。
半年后,我父親也患病,過了一段時間,治療無效,也去世了。
后來我才明白,什么叫物傷其類。
現代漢語詞典上對物傷其類的解釋是:指動物因同類遭到了不幸聯想到自己的下場而感到悲傷,比喻人因同伙受到打擊而傷心。說多含貶義。
我不明白為什么會有貶義。估計是同伙、下場這兩個詞在這里起的作用。
《三國演義》:“(孟)獲曰:'兔死狐悲;物傷其類。吾與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無冤;何故害我?’”
物傷其類,人也是。
02
前幾天,網絡上討論林生斌的事情最熱火的時候,我看到有人在一條評論里說過這樣一句話:
親人祭天,法力無邊。
據說這是網絡小說,穿越小說里流行的梗。就是主人公往往是父母親人都死了,所以他有這些親人的庇護,或者繼承了這些去世的人本來應該在人世享有的福分,所以有了強大的法力。
這固然是迷信的說法。
但也有人拿來解釋某個人的成功。比如,某個人全家的親人都犧牲了,最后成全了他的偉業。
也可以用“為有犧牲多壯志,敢叫日月換新天”來解釋。
03
這幾天在做瞎爺導讀課的魯迅部分,有一個部分涉及到周作人,魯迅與周作人的關系。
正好在微博上讀到復旦中文系教授嚴鋒寫的一條微博:
我導師賈植芳教授的哥哥賈芝是李大釗先生的女婿。我聽賈先生說:李大釗先生遇難后,周作人把李葆華和李星華藏在自己北京西城八道灣胡同的家中,此后對李氏遺孤的救濟一直持續了十多年。1940年周作人幫助李星華去了延安,臨走之前李問周作人延安有沒有什么熟人可以介紹。周作人說,延安只認識一個人,叫毛澤東。
04
前幾天讀一篇時評文章,結尾寫的一段話,引起共鳴:“歷史可以拋棄一個人,或者少數人,但不可能拋棄千千萬萬的人。歸根結蒂,歷史不過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
想起來有人這樣評論《紅樓夢》:紅樓夢的偉大就偉大在在《紅樓夢》里,我們能讀到那個時代的所有一切,生老病死,夢幻破碎,樓起樓塌,所以它被稱之為中國封建社會的大百科全書。
05
最后還是廣告。
瞎爺的視頻號小店,有書,有茶,有酒。謝謝您的光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