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就像是一場緩慢的賽跑,起初我們和別人站在同一起跑線上,但是因為家室、生長環境和自身能力存在差距,我們的人生走向也逐漸有了分別。
有一種理論說,我們生命中能夠認識并產生聯系的人,大多都與我們層次相當。
比如單純美好的校園時光。和同學在一起相處時,我們常常會忽視能力價值上的差距,盡情享受這段純粹的感情。但畢業后的我們漸漸成熟,人生的走向也逐漸顯露出來。有的人能夠步步高升,有的人卻走向低谷。
畢業后的同學會早已失去了當初純粹的感情,更像是同學間攀比炫耀的一場游戲。這種場合是喧鬧浮躁的,通過每個人在聚會上的表現,我們就能大致推斷出他們當下的發展境遇。那些默不作聲很少與人交流的人,大多生活平平。
那些把酒言歡占據主導位置的,大多混得風生水起,成為許多人羨慕的對象。這時只要細心觀察你就會發現,畢業后混得比較好的往往是班級中的這兩類人。
一、成績優秀的學霸
學霸總歸在學習方面有著超越常人的天賦,在普通人看來,他們身上有著一種特殊的光環效應。
這是一個心理學上的名詞,主要是指個體擁有一項優于常人的特質,當這項特質過于突出時,他人就會將這個特質當成評價他全部能力的標桿。
比如我們說起當年的校花,或是那個畫畫好的人、跑步最快的人,你的腦海中總會出現一個人的身影。雖然這種稱贊帶有善意與欣賞,但這種刻板印象總會讓我們忽視他們所具備的其他能力。
學習成績優秀的人從小過著眾星捧月的生活,他們背負著家長的殷切期望,也是同學欣賞羨慕的對象。在光環效應的影響下,他們自然會著重發揚自己的特長,不讓身邊的人對自己感到失望。
在這種外界環境的影響下,這些學霸更容易成人成才,并且取得常人無法企及的成就。心理學上將這個效應稱為皮革馬利翁效應,簡單來說就是外界的期望會直接影響學生的心理與行為。
當時實驗者挑選了一個班級里的幾名學生,并鄭重其事的告訴其他人,這幾個孩子是班級中最有天賦的人。
經過一段時間的學習,實驗人員發現這幾個孩子的學習成績有了很大提升,孩子自己也變得更加自信勤奮。
這個實驗也非常符合行為主義心理學流派的觀點,該流派認為一個人的行為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外界環境的變化會對人的心理和身體各方面能力的發展都產生影響。只要自信并且愿意勤奮、持之以恒地做某一件事情,想要實現成功也不是困難的事情。
這些孩子在某一個階段學習成績比較好,從此受到家長和其他人的重視。這種重視會迫使他們不斷提高對自己的要求,更好的走向人生巔峰。
二、學習不好的學渣
班級中總有一些學渣,他們的頭腦靈活有著不少小聰明,卻總是不愿意將心思放在學習上,成績常常在班級中倒數。
雖然經常遭受家長和老師的批評,但這些孩子的智力并沒有問題,甚至有可能比大部分普通學生還要聰明。
只是他們將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游戲或其它事情上,沒有多余的時間和精力去提升學習成績。經常受到批評,這些孩子早已練就了強大的心理素質,長大后自然不會輕易被他人欺負。這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遭受了不少打擊。
但正因如此,他才會產生一種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志氣。這類差生通常性格執拗,想要和他人口中的命運一較高下。這種不服輸的心態讓他們越挫越勇,最終成功走向人生巔峰。其實每個人身上都有無數潛能。
只有在特殊情況下,這些潛能才能被激發利用。這些調皮搗蛋的學生不善于學習,卻非常擅長人際交往。
他們十分看重情誼,愿意為朋友兩肋插刀。如果說學霸擁有較強的學習能力,那么這些學渣就擁有超越常人的人際交往能力。
每次考試都倒數的他們,總是在同學群中混得風生水起。只要不犯下原則性錯誤,甚至連老師提起他們時都笑口常開,說他們是一個聰明機靈的孩子。我國恰好是一個注重人情關系的國家,良好的社交能力也算是一種優勢。
這種能力可以讓他們迅速在人群中找到屬于自己的定位,不至于因為自己的無知惹怒他人。這類人和他人交往時,總是讓人覺得心情舒暢,他們也能夠因此結交到更多朋友,擁有更好的人脈資源。
實際上無論是第一名還是最后一名,每一個人的人生都擁有無限可能,我們不能狂妄自大,也不應該妄自菲薄。這兩類人能夠發現自己擅長的方面,并在這個領域做到最好。如果你也想實現成功,就要尋找自己擅長的領域,并盡可能提升自己這方面的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