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提到河流時,大家腦海中第一個是出現的可能是孕育我們華夏文明的長江黃河,長江作為亞洲第一長河,對于中國有著非凡的意義。
經常與黃河一起出現的“世界之最河流”還有非洲的尼羅河和南美洲的亞馬遜河,尼羅河是世界上最長的河流,而亞馬遜河則是世界流域最廣、支流最多的河流,有著“河海”之稱。
在長江的干流上已經搭建了超過110座橋梁,尼羅河上也有著許多橋梁,可是至今沒有一座橋梁敢跨越亞馬遜河的干流。
被稱作“禁區”的亞馬遜河和亞馬遜熱帶雨林到底有什么可怕之處?為何橋梁駕馭不了這條河?下面就讓我們一起舟行亞馬遜河吧,從中一定可以找到答案。
亞馬遜熱帶雨林
亞馬遜河位于南美洲,是全世界流域面積最廣、水流量最大的河流,全長6440公里左右。世界各國對于亞馬遜河的長度一直存在諸多爭議,美國的地質考察家發布的數據為6751公里。
目前一般認為6440公里為亞馬遜河實際長度。它源于安第斯山脈東部的一條小溪,流經南美洲的八個國家和一個地區,可以稱作是南美洲的母親河。
亞馬遜河的流域面積相當于澳大利亞的國土面積,支流數量大約有1.5萬條,長度在1500公里以上的支流有17條之多,總流域面積大概705萬平方公里,南美洲的總陸地面積不過才1784萬平方公里,亞馬遜河流域可以占到40%。
亞馬遜河流
由于亞馬遜河位于赤道附近的熱帶地區,亞馬遜河流域天氣炎熱、降水豐富,年均降水量最高可以達到2500毫米。因此河水中的淡水資源也非常豐富。
其作為世界最大的淡水存儲地,在泛濫期是巨大的泄洪量可以使160公里范圍之內的海水變淡。亞馬遜河的汛期主要有兩次,一次在3到6月,還有一次在10到11月,枯水期則是6到9月期間。
以河口為例,洪水期每秒流量為12萬立方米,枯水期每秒流量為3.5萬立方米。也就是說,枯水期平均流量為洪水期的30%。
亞馬遜河流
處于汛期的亞馬遜河會異常洶涌,因為大部分都處于平原地帶,地勢比較平坦,洪水時河流水位高于原有水位后,會迅速的淹沒附近的平地,有的可以到達數百公里之外。
河岸兩邊生活的人們會根據河流的汛期遷移生活,以保證生命安全。不過洪水災難對于亞馬遜河流域的影響實際是比較小的,因為沿岸的城鎮非常稀少,大部分都被雨林覆蓋,無人居住。
并且有不少證據證明,亞馬遜河的支流尚未被完全統計,有許多還隱藏在茂密的林海當中,并沒有被人類發現。
亞馬遜河在入海時的情景也非常壯觀,出海口會掀起一波接著一波的巨浪,大浪高達5米,這種奇觀被當地人叫做“波落落卡”(pororoca)。在亞馬遜河巨大流量的沖擊之下,入海口形成了喇叭形狀的三角洲。
亞馬遜河流
為什么沒有國家在占地超過40%的亞馬遜河之上修建橋梁呢?背后的原因有四個,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各占兩個,接下來為大家詳細道來。
首先說自然原因,亞馬遜河被巴西人稱作“河海”,是因為它看起來真的很像海。前文中提到河流流經地區大部分都是地勢平坦的,河水在沒有阻礙的情況下,向兩岸不斷地延展。
上中游地帶的河道寬度在10公里左右,下游地區河道寬度在20公里到80公里之間,在入海口時的河道寬度高達240公里。
亞馬遜河流
單看240公里也許沒有什么感覺,但是我國的渤海東西寬度不過才346公里,對比之下河道寬度不過比海少了100公里左右,把它叫做“海”好像也沒什么問題。
除了河道異常寬之外,亞馬遜河的水深在20米到99米之間不等,對比我國長江的平均水深也高出了幾倍。由此可見,河道的驚人寬度和水深使得普通的橋梁壓根駕馭不了這條河。
在這里修建橋梁不僅需要強大的技術支持,還需要大量的資金投入。另一個自然原因是亞馬遜河河流的生態,大家都知道在亞馬遜雨林當中有著許多神奇的動物。
亞馬遜河支流很多
但其實在亞馬遜河中的生物也非常豐富,魚的種類都有2000余種,并且有幾種生動物是人類非常懼怕的。比如說綠森蚺,這是一種蟒蛇,長度超過9米,重量超過200公斤。
它們可以輕易地獵殺鱷魚,可以說是“巨蟒之災”的靈感來源了。還有食人魚,它的兇殘程度常常使得人類將它列于現存十大恐怖動物的排名中,牛羊等生物落入水中在成群的食人魚攻擊之下很快就會變成白骨。
1981年時的“奧比多斯翻船事故”中,船上的300余人都喪生于食人魚之口。不論是出于對河流生態的保護,還是水中危險動物帶來的威脅,在亞馬遜河之上修建橋梁都是件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人文原因則是在前文中提到過的,流域兩岸大部分都被籠罩在叢林之中,人煙稀少,城市更是少得可憐,只有零散的人生活在附近,修建的公路統共都沒有幾條。
綜合了人口和經濟價值的考量,在亞馬遜河之上修建橋梁沒有什么作用,能獲得的經濟收益也非常少,因此沒有政府愿意出資修建。
再者就是途徑的國家,亞馬遜河途徑巴西、玻利維亞、圭亞那、厄瓜多爾、哥倫比亞、秘魯、蘇里南、委內瑞拉八個國家。
亞馬遜河流域地圖
除了巴西是“金磚五國”之外,剩下的國家發展程度都很一般。在沒有資金和技術的支持之下,本就貧窮的政府沒有錢更無法出錢,這也是到現在都沒有修建一座橋梁的主要原因。
綜上所述,亞馬遜河的河道寬度和河水深處正是它的“恐怖之處”,但是不修建橋梁還有人文因素在其中,不知道大家認為哪一個原因才是亞馬遜河之上至今未修建橋梁的真正原因。
要是放在“基建狂魔”中國的手下,可能早早就修建起數座橋梁了也說不定。
巴西夜景
沒有橋梁可能是亞馬遜的一大遺憾,但是它的通航價值還是很高的。在不是汛期的時候,河流流速很慢,并且非常平緩,河道寬和水深的特點在這時就變成了優點。
河道寬意味著可以來往多條大型船只,都不會有擁堵的情況。河水深則可以減少船只擱淺的風險,并且大幅提升船只的吃水線,運有大量物資的重型貨輪在途經河道時也不用擔心會擱淺。
而且亞馬遜河憑借位于熱帶的地理條件,整個流域都無冰期,主要河段之上也沒有險灘和瀑布,支流可以直接通往干流,這樣的水域條件有利于輪船全年不間斷通航。
亞馬遜河
載重3000噸的海輪沿干流可以到達秘魯境內的伊基托斯,萬噸海輪可達中游的馬瑙斯,整個水系可通航里程達25000公里。
除了令其他河流望塵莫及的通航優勢之外,亞馬遜河流域還有著“聚寶盆”之稱,流域內蘊含著豐富的礦產資源,比如鋁土、錫、石油、金、鈾等等。在這樣的條件之下,是否能夠修建橋梁就顯得不是那么重要了。
亞馬遜河流域深處的礦產開采基地
亞馬遜河流域特殊的氣候條件,使得亞馬遜雨林自然形成,它的面積大約有550萬平方公里。在過去它常常被我們稱為“地球之肺”。
這一說法其實是有些夸張,真正的地球之肺應該是海洋中的“藍藻”,不過亞馬遜雨林還是貢獻了全球氧氣總量的百分之十,已經十分可觀了。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其中的動植物種類,身為“世界動植物王國”的亞馬遜雨林中植物大概有25000種,其中樹木的數量更是巨大,根據計算全球范圍內五分之一的森林都在這里。
亞馬遜熱帶雨林
另外這里的動物也是多種多樣,其中更不乏一些珍奇異獸,比如前文中提到的綠森蚺、食人魚等等,還有美洲豹、毒箭蛙、樹豪豬等稀有品種。
據統計,這里的鳥類大概有1500多種,而最喜歡在叢林當中生活的昆蟲的數量更是無法統計,單單是螞蟻就有5000多種。大約是因為人類鮮少踏足這里,這里的生物都具有不少原始生物的特性。
并且在沒有人類干預獵殺的情況下,它們的體型也變得更加巨大。
例如黑蟻長達4厘米;有一種夜蝶的翅膀,長達27厘米。還有一種長達20—30厘米的大蜘蛛,靠張網捕鳥為生。
亞馬遜叢林中的美洲豹
雖然在1978年時,亞馬遜流域的八個國家對亞馬遜流域和雨林的生態保護,共同商議簽訂了“亞馬遜合作條約”,但是雨林的生態還是在不斷地被破壞當中。
森林覆蓋率已經由原來的百分之八十降至百分之五十五左右。目前,亞馬遜雨林附近毀林造田的情景非常常見,而且在人們不知節制的耕種之下,許多耕地廢棄,土地荒漠化逐漸加重。
在2019年時亞馬遜雨林發生了巨大火災之后,生態環境更是遭受了重創。燃燒總面積超過了80萬公頃,燃燒時間高達20多天。
和澳大利亞火災一樣,人類對于這種大型森林火災束手無策,只能任其燃燒,附近的巴西等國家籠罩在一片黑煙當中,而此時的亞馬遜雨林也像一個吸滿煙塵的“黑肺”,艱難呼吸著。
亞馬遜熱帶雨林火災
通過對亞馬遜河的介紹,我們知道了不在它之上修建橋梁的原因。不過文中說的是干流,支流上還是有橋梁的,比如說2010年時巴西在亞馬遜支流之一的內格羅河上修建了整個亞馬遜河的“第一座橋梁”。
這座橋被命名為黑河大橋,是巴西境內最長的一座跨河大橋。雖然修建的過程十分艱難,并且耗資將近6.2億美元,不過最后還是順利通行了。
因此在亞馬遜河上修建橋梁還是有可能性的,也許隨著流域附近國家的發展,未來在亞馬遜河上會出現更多的橋梁。不過更多的還是在河道面積較窄的支流地帶,至于主干部分,短期之內修建的困難還是無法被克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