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开心久久婷婷综合中文字幕,杏田冲梨,人妻无码aⅴ不卡中文字幕

打開APP
userphoto
未登錄

開通VIP,暢享免費電子書等14項超值服

開通VIP
終于降溫了!今年夏天超高溫為啥猛烈漫長,冬季反而會冷?
8月12號下午6點,中央氣象臺正式發出歷史上首個全國性高溫紅色預警。據介紹,全國性高溫紅色預警的標準,是過去48小時已有四個及四個以上省份的部分地區最高氣溫連續出現40℃及以上,且預計上述地區未來仍會持續。
從7月7日到8月24日,這場盤踞在長江流域的高溫已經持續了48天,更是出現了從重慶到上海的千里40度高溫帶。
(本文一般指狹義的長江流域,即宜賓、成都以東,岷江和金沙江在宜賓匯合后的長江,不包括流淌在高原山地的金沙江、雅礱江、大渡河等上游)
隨著副高(副熱帶高壓)減弱,盤踞在西伯利亞的冷空氣終于得以南下,這場盤踞在長江流域、異常持久的高溫事件終于在這兩天結束。
在冷空氣南下的同時,“消失已久”的臺風也開始活躍了。9號臺風“馬鞍”即將在廣東登陸,為南國帶來狂風暴雨和清涼。
南方全面開啟降溫消暑之旅,但是這場令人難忘的氣象災害事件,也非常值得總結和展望。
【副高連熱48天】
這次高溫熱浪事件,副熱帶高壓先是6月下旬超前北跳,控制了華北地區,部分區域達到40℃高溫。河北南部出現破歷史紀錄的44℃超高溫(靈壽44.2℃、藁城44.1℃、正定44.0℃)。
而自從7月上旬3號臺風“暹芭”從廣東直奔東北,由南到北縱貫打穿東部大陸之后,副熱帶高壓就一直以超高強度牢牢控制著長江流域,持續47天,一個半月之久。
這一期間,西北太平洋上生成的諸臺風,從4號臺風“艾利”到8號臺風“米雷”,大多只能繞過強盛的副熱帶高壓,轉向日本、韓國方向。
韓國暴雨首爾市內1小時最大降雨141.5毫米,達到去年鄭州最大1小時降雨強度的70%。
根據國家氣候中心評估,此次全國性高溫(日最高氣溫超過35℃)過程具有持續時間長、范圍廣、強度大、極端性強等特點。
從6月1日到8月15日,河南、江蘇、安徽、浙江、湖北、江西、貴州、四川、陜西、新疆等10個省區的高溫日數均為自1961年有完整氣象觀測記錄以來歷史同期最多。
上海、湖南、山東、甘肅、寧夏、云南6個省市區為歷史第二多,福建、重慶為史上第三多。
全國共有914個國家級氣象站(占全國總站數37.7%)達到極端高溫標準,尤其是40℃以上范圍為歷史最大,覆蓋國土面積超過100萬平方公里,高溫持平或突破歷史極值的國家級氣象站多達262個。
其實,在新疆的吐魯番盆地和塔克拉瑪干沙漠之外,國家級氣象站氣溫超過44℃的也相當罕見。歷史累計總數不超過40次,而今年就占了1/3。
綜合考慮平均強度、影響范圍和持續時間,這次高溫熱浪事件的綜合強度已經達到61年完整氣象觀測史上最強。
【副熱帶高壓】
長江流域持續近50天的高溫晴熱天氣,“熱浪”一浪高過一浪,熱度極端、熱力持久、夜溫罕見,熱得難以喘息,這是為什么?
直接原因當然是副熱帶高壓。“副高”就是副熱帶高壓的簡稱。副熱帶是氣象學上的說法,就是一般地理上所說的亞熱帶。
赤道熱帶的輻射上升氣流,旋轉到這里,變為下沉氣流,所以氣壓高,因此叫做“副熱帶高壓”。
副熱帶高壓氣流下沉,晴朗少云,高溫少雨,在這種情況下,太陽輻射可以更多到達地面,使得地面和近地面大氣獲得更多的熱量。
簡而言之,副熱帶高壓就代表著晴朗干熱的夏天。因為太陽輻射強度的變化,在冬天,副熱帶高壓向南退縮,強度和范圍都會減小,在西北太平洋上蜷縮成一團。
隨著夏天來臨,氣溫升高,副高逐漸增強,一步步向北移動、向西延伸,在東亞大陸也就是中國東部逐漸擴大地盤,帶來晴熱的高溫酷暑。
如果沒有高聳的青藏高原打斷了副熱帶高壓的連綿不斷,并形成季風氣候。長江中下游地區、印度恒河一帶,不會是盛產糧食的魚米之鄉。
因為地球上其他北緯30°地區,如印度西部沙漠、中東沙漠、非洲撒哈拉大沙漠、美國-墨西哥的干旱地帶,都是長期處于炎熱高溫的荒漠地帶。
但為何今年的副熱帶高壓呈現出驚人的強度和穩定性?這與背后驅動的熱帶太平洋水溫緊密相關。
【拉尼娜作祟】
拉尼娜和厄爾尼諾,想必稍微關注過一下天氣變化和災害,應該都聽說過這兩個詞。它們是指赤道熱帶地區,太平洋中東部的表面海水溫度。
厄爾尼諾是海溫偏高,拉尼娜是海溫偏低。兩者以年為周期不斷轉換、循環往復。它們是全球特別是亞太地區氣候變化的重要指征。
因為沿著赤道有著表面的洋流和深層海水的反向暗流循環,當拉尼娜事件出現時,赤道中東太平洋表面海溫偏冷。
但是在太平洋另一邊,處在赤道太平洋西岸的印尼-馬來群島一帶,表面海溫卻變得偏高,進而增強了南側的副熱帶高壓。
另外,在海面之上,沿著赤道兩側的信風也會增強,這也有利于副熱帶高壓的加強。
厄爾尼諾事件時局面則相反。所以,當厄爾尼諾事件時,夏天的副熱帶高壓就強度減弱,盤踞在廣東、南嶺一帶徘徊不前,不再北進。
而在副高控制區域往北的長江流域,北方南下的冷空氣、從西南方向繞來的印度洋-南海季風水汽,就在副高的北緣與熱空氣相會交戰,造成降雨連綿不斷,這就造成了長江流域的洪災。
而當拉尼娜現象出現時,副熱帶高壓得到加強,會有兩種表現,更多見的一種是極端北進。
例如去年(2021年)的夏天7月,副熱帶高壓直接跳到了東北,在造成東北高溫的同時,也讓平時副高控制的東南沿海“門戶大開”。
這時在東海、西北太平洋恰好又有臺風生成,像增壓泵一樣源源不斷地把巨量水汽送入內陸。
太平洋水汽長驅直入,最終在副高的南緣、太行山前冷暖相會,形成強降雨,這就是去年的河南北部特別是鄭州特大暴雨。
拉尼娜現象下的副熱帶高壓,還有另一種表現,那就是勢力異乎尋常的強,但是不再北進,而是持久盤踞在長江流域。這與中高緯度的西風帶波動有關。
正是在這樣的拉尼娜現象的驅動下,今年的副熱帶高壓比常年同期異常強大持久,這就是造成長江流域夏季長時間極端高溫天氣的背后原因和直接原因。
【全球變暖的大背景】
另外,為何在這次從長江頭到長江尾的高溫中,重慶和四川東部成了最為炎熱的“火爐”?
因為季風正在印度的雨季——喜馬拉雅山南麓帶來強降雨,釋放了水汽并越過喜馬拉雅山和青藏高原的部分氣流,在四川盆地下降后會帶來焚風增溫效應。
相比長江下游的江浙滬只受到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四川、重慶還受到大陸高壓和焚風效應影響。
這加劇了熱浪的嚴重程度,使得近期四川盆地東部成為了全國高溫中心,超過40℃、42℃的高溫比比皆是。
8月18日,重慶北碚國家級氣象站氣溫升至45度,這是首次在新疆之外的國家級氣象站測到45度高溫。
另外,在重慶市中心的沙坪壩氣象站,凌晨的“最低溫度”也達到了35℃,空調全天都要竭力運轉。
就連四川川西高原的阿壩州,海拔2000米的金川縣國家氣象站氣溫也飆升至39.7℃,不僅打破本站高溫紀錄,還差點成為阿壩歷史上首個40℃。
需要說明的是,氣象站測定的是氣溫,也就是大氣溫度。是放置在百葉箱里、遮陽通風的溫度計記錄的陰“涼”處空氣溫度。
這和暴露在太陽直射下的物體暴曬溫度完全不同。在重慶,用紅外測溫儀測量地面,70℃、80℃的地表溫度比比皆是。甚至有人測量黑色小汽車,測出了90℃高溫。
這也和人體皮膚感受到的體感溫度不同。因為如果空氣高濕度,阻止人體排汗散熱,即使在避陰處,人體的體感溫度也會明顯高于單純的空氣溫度。
熱浪不僅席卷中國,且肆虐全球。除了東亞地區,在歐亞大陸另一端,也出現歷史上最異常極端的高溫。
葡萄牙出現刷新紀錄的47℃,緯度相當于黑龍江、海洋性氣候的英國也在史上首次記錄到40℃以上高溫。
在北極圈內的北歐,也記錄到32℃高溫。北極地區的科學家們穿著短袖短褲。這都是原本控制撒哈拉沙漠的副熱帶高壓北移所致。
北美大陸的美國、加拿大同樣迎來高溫天氣。對于北半球很多地區,這都是歷史上最炎熱的一個夏季。
中國地表平均氣溫、沿海海平面、多年凍土活動層厚度等多項氣候變化指標都打破了歷史觀測紀錄。
氣候變化對于全球氣溫的影響,不僅在于平均氣溫的升高,更在于極端天氣現象顯著增多。
極端高溫和極端低溫的頻率都有增加,其中極端高溫因為變暖的趨勢更加頻繁。
【總結】
從短期氣候來看,這次拉尼娜事件從2020年8月開始,并一直持續到了2022年5月中旬。連續兩年。
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一般都是在北半球的秋冬季節出現并增強,第二年春天3月減弱,夏季是轉換期。
太平洋的厄爾尼諾和拉尼娜每年都在循環往復,但并不是每年都會出現氣象災害。
但如果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到每年5月份仍很強,就會在東亞大陸的夏季制造洪水或者干旱。今年的夏季長江流域高溫旱熱,就是因為今年拉尼娜持續到5月份才退場所致。
而現在赤道中東太平洋的拉尼娜事件強度重新抬頭,很有可能持續到2022-2023年的冬春,時間達三年之久,出現“三重”拉尼娜。
自1950年人類發現并監測厄爾尼諾和拉尼娜事件以來,持續三年都出現拉尼娜的現象僅發生過兩次,但以往出現的“三重”拉尼娜現象都是發生在強厄爾尼諾現象之后。
在拉尼娜事件的冬季,有相當概率會出現極端低溫事件。例如這次拉尼娜事件從2020年8月開始,2020年底和2021年初的強寒潮就讓我國中東部大部分地區“凍得哆嗦”。
特別是2021年1月上旬的極寒天氣,讓不少地方最低氣溫降到零下18攝氏度至零下20攝氏度。那么,今年冬季,會不也會是一個寒潮來襲的“冷冬”?
但是正如對副熱帶高壓位置的兩種不同影響,拉尼娜事件的影響更加復雜、多樣,還受到北極環流、西風帶、青藏高原積雪等復雜因素的制約。
例如,2021-2022的冬天,同樣是拉尼娜事件的冬季,寒潮整體上就不太強。只能說,今年冬天——2022年的冬季氣候有一定概率出現強寒潮極端事件。
總的來說,全球變暖趨勢仍在持續,而中國升溫速率高于同期全球平均水平,是全球氣候變化的敏感區。
從長期來看,以溫室氣體排放為主的人類活動不僅是氣候變暖的主要原因,也會大幅度增加極端高溫熱浪事件和強降水事件發生的概率。
除積極采取行動減緩全球氣候變暖外,還需及早制定適應策略,以降低或規避風險。科學規劃和布局社會經濟活動,提高區域適應能力;提前制定科學有效的應急預案和應對措施。
本站僅提供存儲服務,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布,如發現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舉報
打開APP,閱讀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類似文章
猜你喜歡
類似文章
全球進入“烤爐”模式,背后原因是什么?高溫會“常態化”嗎?
北方高溫南方雨?厄爾尼諾的影響不止于此
厄爾尼諾來了,史上最熱夏天也要來了嗎?
三重拉尼娜氣候事件或出現!我國持續近2月高溫:為何臺風還不來?
多國40度以上高溫!2022年氣候還會大變?拉尼娜“苗頭”又不尋常
六問長江流域罕見旱情:目前影響如何?未來如何發展?該如何應對?
更多類似文章 >>
生活服務
分享 收藏 導長圖 關注 下載文章
綁定賬號成功
后續可登錄賬號暢享VIP特權!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點擊這里聯系客服!

聯系客服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安泽县| 莱州市| 镇雄县| 河池市| 阳信县| 甘肃省| 巴林左旗| 五寨县| 清流县| 中方县| 雅安市| 台东县| 无为县| 长乐市| 德化县| 巴彦淖尔市| 乐昌市| 陆河县| 微山县| 枣庄市| 高青县| 星子县| 洪泽县| 池州市| 邯郸市| 乌鲁木齐县| 伽师县| 固镇县| 黄骅市| 宣武区| 景洪市| 鲁山县| 敦化市| 沙河市| 望城县| 巴林右旗| 陆良县| 虞城县| 阿尔山市| 晋宁县| 休宁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