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癌癥,和“吃”關系很大:食管癌。
對這種癌癥,我們并不會覺得陌生,因為我國是食管癌高發國家,它引起的死亡率排名第四,僅次于肺癌、肝癌、胃癌,對健康的威脅特別大,人們也越來越重視。
世界衛生組織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18年《全球癌癥報告》顯示:
2018年我國食管癌新發患者和死亡患者的人數占全球的55%左右,也就是說全球一半食管癌患者都在中國。
也因為如此,網上流傳著關于食管癌的各種說法,比如喝65℃以上的熱水、吃燙的東西容易得食管癌等。這種說法其實比較片面。那么真相是啥?
食管最怕5個字
■1怕“腌”
亞硝胺類化合物是一種致癌物,大量存在于腌菜、咸魚等腌制食品中。據統計,食管癌的發病率與當地飲食中的亞硝胺類化合物含量呈正相關。
比如河北、河南等地食管癌高發,與當地人喜歡吃咸菜有很大關系。
■2怕“燙”
長期食用熱食,會造成食管黏膜受損,引起食管黏膜增生,誘發癌變。
中國人飲食上習慣“趁熱吃”“多喝熱水”,殊不知,長期食用熱食的人群患癌風險是普通人的四倍。
雖說喝燙水不好,但網傳的喝65℃以上的熱水容易患食管癌的說法也并不完全準確,要澄清兩點:
1、長期保持喝燙水的習慣,患食管癌的概率才會更大。
2、65℃是正常人正常粘膜無法耐受的溫度,甚至是組織變性凝結的臨界點。這個溫度的熱水根本無法下咽。適宜的食物溫度是40-50℃,長期飲食飲水超過50℃就要警惕了。
■3怕“硬”
食管粘膜很脆弱,吃進過硬、過于粗糙的食物時,很容易擦傷粘膜上皮,長期易誘發癌變。
■4怕“快”
同樣,吃的太快,食物咀嚼不充分,也很容易擦傷粘膜,增加食管損傷的概率。
■5怕“嗆”
長期抽煙喝酒,會對食管黏膜造成慢性損傷。食管癌的男患者多于女患者,就跟抽煙喝酒的關系很大。
瑞典德隆大學研究發現,45歲以上的男性如果少飲酒甚至不飲酒,患食管癌的風險會降低5成。
除這5點外,遺傳因素的影響也不容小視。據統計,食管癌患者中,有家族史的占到了64~69%。因此,即使沒有癥狀,也建議這類高危人群定期做篩查。
食管癌的早期表現
■喉嚨總有異物感,吞咽有障礙
所謂異物感,就是總覺得喉嚨處有東西,輕微的可能感覺像有米粒,嚴重的甚至像有類似棗核的東西。
出現這種癥狀時,人們的第一反應可能是食物卡住了沒咽下去、感冒、咽炎等,其實它也是食管癌的早期表現之一。
因為有異物感,食管癌的患者在吞咽食物時,總會感覺到吞咽不順暢,有阻礙。
■喉嚨發緊、發干
如果只是單純的口渴或者身體缺水,只要多喝水,喉嚨干和緊的癥狀就會消失。但這一招對食管癌的患者是不管用的,不管怎么喝水,這種感覺一直都有。
■吞咽食物時發痛
食管癌患者在吃東西時,咽部會感有強烈的痛感,和扁桃體發炎、咽炎的癥狀很類似。區別在于食管癌開始時主要是進食時困難,隨著病情加重會連喝水都困難;而咽炎發作時,咽唾沫也會感到不適。
保護食管,從管住嘴開始
食管癌是和“吃”關系甚大的癌癥,因此,管住嘴是保護食管的源頭手段。
■吃新鮮食物,遠離腌制食品
尤其是河北、河南、山西等省份喜歡吃腌菜的人一定要注意這點。另外,又燙又辛辣刺激食物也要盡量少吃,比如麻辣燙、燒烤等。
■不吃燙飯,晾一下再吃(喝)
適宜的食物溫度是40-50℃,剛出鍋的飯、剛煮開的水,一定要晾一下再動嘴,切莫著急。
■少吃硬食,吃時要充分咀嚼
如排骨、風干牛肉,硬邦邦的窩窩頭、煎餅等,吃的時候一定要充分咀嚼,骨渣一類容易擦傷食管黏膜的東西最好吐掉。
■拉長吃飯時間,細嚼慢咽
吃飯不能太快太急,要充分咀嚼后慢慢吞咽。午餐30分鐘的時長比較合理。
■遠離煙酒
酒精、尼古丁本身都是一級致癌物,不只容易引發食管癌,對于其他癌癥也是高危因素。珍愛生命,遠離煙酒。
小水滴提醒
食管最怕“腌、燙、硬、快、嗆”五個字,一定要遠離。管住嘴,才能保護脆弱的食管。
如果出現喉嚨發緊發干、有異物感,吞咽困難甚至疼痛等癥狀,要及時就醫檢查,切勿當作咽炎自行吃藥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