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吃五谷雜糧,脾胃一旦失常,百病就會滋生。金代脾胃大家李東垣曾提出“內傷脾胃,百病由生”。為了身體健康,我們一定要養護好人生后天之本——脾胃。
脾為后天之本
腎為先天之本(又稱先天之根),是生命的原動力,五臟精氣的源泉,生命的主宰。
脾胃為后天之本。脾胃五行屬土,被稱為脾士,坤元?!兑捉洝分v:“至哉坤元,萬物資生!”就是生命的維持必須依靠脾胃這一后天之本,健脾胃方能養五臟。
人體惟有依靠脾胃,才能將食物消化吸收,才能化生氣,血,津液等營養物質,全身臟腑經絡組織才能有充分的營養,生命才能維持。脾胃虛弱會造成以下問題:
一:脾胃差、吸收不好、營養不良,消瘦;
二:臉色不好,皮膚干巴巴、發黃;
三、肥胖、虛胖、浮腫、皮膚松弛沒彈性;
四:肢體沉重、全身酸懶乏力,精神抑郁;
五、口干、口苦、口臭、嘴唇粗糙;
六、濕氣重、便溏、水腫、心情煩躁;
七、貧血、牙齦萎縮、牙齦腫痛;
八、脾胃虛弱、虛寒、胃脹、痛、酸、呃氣、腹瀉等)。
如脾胃有損,胃氣不足,不管虛癥實癥,一切飲食藥物皆難以運化。尤其對于虛證(氣虛、血虛、臟器虛損), 都應考慮從脾胃入手調養。脾胃一強,則飲食消化吸收功能旺盛,自然化生充足的精血,人體臟腑強盛,正氣充沛。
古人總結道:“脾胃健運,飲食倍進,則余臟受蔭,而色澤身強矣!”反之,若脾胃受損,胃氣受傷,其他四臟必定皆無生氣,百病皆生。《黃帝內經》講:“五臟六腑皆稟氣于胃”,“百病皆由脾胃衰而生也”,人有胃氣則生,無胃氣則死。
調理脾胃,治養結合
脾與胃互為表里,“胃主受納,脾主運化,一納一運,化生氣血?!惫势⑽笧槿梭w氣血生化之源,人后天身體狀況,健康長壽與否關鍵在脾胃。
很多人吃過很多藥和補品,為什么不起作用?這是人體過于虛損出現的“虛不受補”的現象。很多人不知道其中原因。其實很簡單:一是脾胃虛弱,中氣不旺,不能運載藥力(營養);二是體內氣血存在不同程度的瘀滯現象。此時如一味進補,反而會導致氣機滯塞,欲速則不達。只有疏通經絡血脈,把氣血通道打開,進補才不會導致人體氣機滯塞,且可促進營養和藥效的發揮。
給大家介紹一個調脾胃的方子,以豆蔻化濕消痞,行氣溫中;麥芽健脾開胃,回乳消脹;蒲公英、麥芽、山楂行氣消食,健脾開胃;以薏米健脾祛濕;山楂消食積,散瘀血;雞內金健胃消食,通淋止遺;薏米利水除痹、清熱排膿;蒲公英清熱解毒、消腫散結;阿膠補血滋陰,潤燥,養血;黃酒活血祛寒,通經活絡; 這個方子從脾胃入手,健脾養胃,化瘀生肌,補氣養血、陰陽互補、治養結合,消化吸收功能旺盛,自然化生充足的精血,臉部就會紅潤,皮膚就會充滿光澤和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