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寧
2015年,王力完成對老上海西洋古典家具廠的收購,這大大擴充了她對古董家具的收藏規模,將近4000件老上海古董家具中以花樣各異的古董椅子居多,于是朋友們開始稱呼她為“椅子皇后”。
一個雨后的下午,我走進了王力位于宛平路126號的家具展廳,聽她講講自己和老上海西洋古典家具廠之間的故事。
十五年前,喜歡收藏古董家具的王力與老上海西洋古典家具廠的兩位老廠長結緣,“收藏了好多辦公桌椅、樟木箱,從英國運來的鐵藝工藝品等,只要一收到新的古董就會通知我。”
跟大部分女生一樣,王力也喜歡收藏玉鐲、包包這些扮美的東西,光手繡旗袍就收藏了近200件。但與這些華麗的藏品相比,有歷史厚重感的古董家具所散 發的獨特美學魅力更讓她著迷。她喜歡一點點拂去家具表面的浮灰,感受匠人們用銳利刀鋒刻出的細膩雕花,“真的是獨具匠心,可惜現在很多手藝都失傳了。”王 力嘆了口氣說。
前幾年,年屆70歲的兩位老廠長準備退休,王力成了他們最能放心交班的第一人選。乍一聽接手上千件古董家具,感覺可以不費吹灰之力大賺一筆。但是聽下來,卻發現各種辛苦只有經歷過才知道。
“老廠長們不太打理,所以你走進廠子里會有種很雜亂的感覺,收回來的古董家具堆得到處都是,落滿了灰塵;”
“我以前從來沒管理過工廠,一直從事的都是創意設計工作,收回來的家具也都是放在漂亮的office里,但是現在每天要跟油漆、鉚釘、砂皮這些東西打交道,感覺快要瘋掉了;”
“一開始特別崩潰,感覺就是給自己挖了個坑,老廠長自己的女兒都不愿意接這個攤子。”
……
雖然心里會犯怵,但王力骨子里可不是個隨便就打退堂鼓的人,這點從她年輕時兩手空空就敢來闖蕩上海,歷經各種挫折后,一手經營起一座涵蓋營銷策劃、品牌推廣、酒水貿易的商業帝國就可見一斑。
接手老廠一年,王力根據倉庫格局重新規劃家具擺放,撣去積塵,嚴格控制溫度、濕度,讓原本黯淡無光的老家具重新煥發新生;為了履行保護好廠子里這些 老師傅的承諾,她嘗試去跟老師傅們聊天,請他們吃飯唱K,很快便和這群超過50歲的老師傅們熟絡起來,在她眼里這些師傅特別可愛“雖然有時他們之間也會吵 鬧,還得去勸架勸和,但感覺我已經愛上了這座工廠,愛上了這些老師傅們。”
提起古董家具,常常會有一種距離感,總覺得它的存在介乎展廳和雜貨堆之間,要么被人拋棄不聞一名,要么被人發掘備受呵護。
其實不然,跟王力坐下聊會天,她會給你打開古董家具的另一幅天地。
“《色戒》、《梅蘭芳》、《新上海灘》的很多場景都租用了我們的古董家具。”王力說,他們收藏的所有家具、擺件等加起來的規模將近6000件,已經 合作過的影視作品有30多部。 “電影《梅蘭芳》就租用了我們的整套沙發,還有壁柜、燈等”,因為影視圈的口口相傳,一些劇組已經開始慕名上門,尋找適合劇集場景的道具。
想起2007年李安在拍攝《色戒》時曾針對布景有過這樣一段抱怨——“我們的文化比較不留東西,我找一個國民黨辦公室的辦公桌找不到,找一個杯子也找不到。我在加拿大做美國1963年的戲,要什么都能找出來。在國內,可能找十年前的東西都找不到了。”
文化傳承的確是我們需要深思的問題,好在隨著恩格爾系數的提升,國人已經從注重溫飽上升到精神層面訴求,一些80后、90后會愿意沉下心來學習一門 即將失傳的老手藝,一些有經濟實力的中產開始關注文化遺產的保護,無論是古董家具、民間刺繡,還是其他散落民間的各種手工藝品珍寶,都在一點點受到關注, 得到呵護。
而對于這家有幾十年歷史的老上海西洋古典家具廠,老廠長在完成收購的那一天,給王力留下的兩句囑托,一是“盡量不要把中國的好東西外流,要賣也要賣給中國的藏家,”另外,“千萬不要讓這些老師傅失業,這個市場不一定每天都好,但一定要堅持下去。”
一年過去,王力的努力沒有讓兩位老廠長失望。她整理了工廠,跟老師傅們打成一片,邀請學校帶領學生參觀展廳,講解中國的古典家具文化,甚至開始計劃 等自己退休時捐建一座古典家具博物館……老廠長們不斷感慨,時代變了,是該讓年輕人用自己的方式去傳承了。“他們去廠子里看過,一切都井井有條,說是覺得 自己找對人了。”說起老廠長們對自己的認可,王力難掩內心的欣喜,這應該比她收到多少件古董家具都要開心得多。
告辭前在展廳兜一圈,感受老家具完美的線條,細膩的觸感,渾然天成的設計組合,你會禁不住贊嘆連連。天色漸暗,王力點亮了一盞民國時代的臺燈,溫暖的燈光將屋子里的家具籠罩在一片溫馨的黃暈之下,時間仿佛也變得濃稠起來,讓人忍不住想聽聽每一件老家具背后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