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頸動脈狹窄?怎樣預防頸動脈狹窄?
一、什么是頸動脈狹窄?
頸動脈狹窄分兩種: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
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既往6個月內無頸動脈狹窄所致的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卒中或其他相關神經癥狀,只有頭暈或輕度頭痛的臨床表現視為無癥狀性頸動脈狹窄。
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既往6個月內有TIA、一過性黑矇、患側顱內血管導致的輕度或非致殘性卒中等臨床癥狀中一項或多項的頸動脈狹窄稱為有癥狀性頸動脈狹窄。
二、頸動脈狹窄的形成原因是什么?
病因:主要病因是動脈粥樣硬化,約占90%以上,其他原因包括慢性炎癥性動脈炎(Takayasu動脈炎、巨細胞動脈炎、放射性動脈炎),纖維肌性發育不良,頸動脈迂曲等。
三、頸動脈狹窄有何癥狀?
臨床表現大部分早期頸動脈狹窄患者沒有臨床癥狀。
(1)TIA是指由于腦或者視網膜局灶性缺血所致的、不伴急性梗死的短暫性神經功能缺損發作。臨床表現:患側頸動脈狹窄導致的短暫性單眼黑矇或視野缺失、構音障礙、中樞性言語障礙、失語、肢體笨拙或偏癱,肢體麻木或麻痹,大多數在數分鐘內就可恢復。單純的頭痛、頭暈、局部感覺障礙不伴有上述癥狀時不認為是TIA。
(2)缺血性腦卒中:缺血性腦卒中又稱腦梗死,是指因腦部血液循環障礙,缺血、缺氧所致的局性腦組織的缺血性壞死或軟化。臨床上出現一側肢體感覺障礙、偏癱、失語、腦神經損傷,昏迷等相應的神經功能缺失癥狀、體征和影像學特征。
(3)其他腦缺血癥狀:患者有頸動脈重度狹窄或閉塞時可以表現為思維模糊、體位性眩暈、雙眼失明、共濟失調、頭暈、眩暈等癥狀。
四、頸動脈狹窄有什么危害?
TIA、缺血性腦卒中、其他腦缺血癥狀等
五、如何早期發現頸動脈狹窄?
超聲檢查目前在臨床上作為篩查首選的檢查方法,可準確診斷胸腔外及顱外段頸動脈的病變部位及程度、術中及術后評估手術的療效、血管通暢情況以及作長期隨訪的檢查方法。超聲在診斷頸動脈狹窄方面有實時、無創、簡易、可重復且費用低廉等優點,不僅能判斷頸部血管病變的部位、范圍、狹窄的程度,而且可以對頸動脈狹窄治療前后動脈內血流動力學改變進行綜合分析。
六、頸動脈狹窄需要做哪些檢查?如何確診?
(1)體格檢查::部分頸動脈狹窄患者頸動脈搏動減弱,提示近心端病變,易被常規多普勒檢查遺漏;聽診區域在雙側頸三角及鎖骨上方區,部分患者可聞及血管雜音。眼底檢查可在眼底動脈分叉處看到微栓,多為膽固醇結晶。所有頸動脈狹窄患者都要進行神經系統體格檢查,包括表情狀態、面部是否對稱、語言、意識、運動功能、肢體張力、共濟失調試驗、感覺功能等,部分患者可有腦卒中的體征,偶可發現精神和智力異常。
(2)頸動脈狹窄程度的測量:多數研究采用的評價頸動脈狹窄程度的方法為歐洲頸動脈外科試驗法(EuropeanCarotidSurgeryTrial,ECST)和北美癥狀性頸動脈內膜切除試驗法(NorthAmericanSymptomaticCarotidEndarterectomyTrail,NASCET)兩種,都采用相同的狹窄分度方法,根據血管造影頸動脈內徑縮小程度將頸內動脈的狹窄程度分為4級:①輕度狹窄:<30%;②中度狹窄:30%~69%;③重度狹窄:70%~99%;④完全閉塞:閉塞前狀態測量狹窄度>99%。
(3)超聲檢查:通過超聲可以測量頸動脈內-中膜厚度、斑塊大小、收縮期峰值流速、病變部位與病變近心端的峰值流速比值、搏動指數等血流動力學參數,可以診斷動脈狹窄或閉塞的部位和程度,而且可以通過回聲的高低,回聲強弱的均勻程度來輔助判斷斑塊的穩定性。
(4)磁共振成像(magneticresonanceimaging,MRI)磁共振成像血管造影(magneticresonanceangiography,MRA)也是常用的無創性檢查診斷方法,可顯示頸動脈狹窄的解剖部位和狹窄程度。
(5)CTA
(6)DSA:該檢查目前仍然是診斷頸動脈狹窄的“金標準”。DSA檢查有助觀察主動脈弓
的類型、頸動脈狹窄病變的性質(如狹窄部位、狹窄程度、斑塊的整體形態、斑塊有無潰瘍)、對側頸動脈、椎動脈和顱內Willis環的完整性等。
(7)經顱多普勒超聲(transcranialDoppler,TCD):TCD檢查可以幫助評估頸動脈狹窄患者的顱內Wills環、頸外動脈、眼動脈等血管的交通情況,輔助治療及手術方案制定,而且是顱內活動性栓塞的主要診斷方法,可用于監測頸動脈內膜切除術(carotidendarteretomy,CEA)時栓子脫落、大腦中動脈的血流速度、改進術者使用頸動脈轉流管的技巧等情況。
七、頸動脈狹窄的治療方法有哪些?
(1)有創治療:CEA和頸動脈支架成形術(carotidarterystent,CAS)
CEA:該術式已被視作預防卒中的有效方法,同時也是治療頸動脈狹窄的最經典術式。
非手術治療:降壓藥物治療;糖尿病藥物治療;降脂藥物治療;戒煙;抗血小板和抗凝治療;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癥及代謝綜合征的治療。
八、頸動脈狹窄何時手術較好?
CEA手術時機選擇:①急性缺血性腦卒中在發病6周后手術較為安全,對于近期出現癥狀發作,影像學檢查提示為不穩定斑塊時應盡量爭取盡早手術,可以建議于2周內手術;②對于TIA或輕微卒中患者,如果沒有早期血管重建術的禁忌證,可以在事件出現2周內進行干預;③如為雙側病變,根據臨床情況兩側手術間隔可以在2~4周,有癥狀側和(或)狹窄嚴重側優先手術。
九、怎樣預防頸動脈狹窄?
良好的作息,良好的生活習慣(戒煙少酒等)
良好的飲食習慣:多食蔬菜,少食油膩
積極控制原發病(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等)
控制體重,增強鍛煉
(作者:華山醫院神經內科 韓翔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