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氣神是中國人的養生法寶,保養精、氣、神是中醫養生的根本原則,也是中國人養生的重要特色。
精、氣、神、中國人的養生法寶
一,精養生奧秘。
什么是精?精,最早出于《易經》“精氣為物,游魂為變。”奠定了精是一種流動著、變化著的精微物質。《黃帝內經》又說“兩神相搏,合而成形,常先身生,是謂精。”“精者,身之本也。”也就是說生命的生、長、壯、老、已靠精維護,精為生命的種子,是人體最寶貴的部分,精亡人亡。精分為先天之精和后天之精。先天之精一是維護人的生長發育叫真精;二是生殖之精叫天癸,二者皆藏于腎,故先天之精也叫腎精。先天之精是定量的,后天補充不了,用完就沒有了。后天之精主要由脾胃供給,由后天水谷營養而來,是生命維護的主要物質,故脾胃又稱后天之本。廣義的精含精、血、津液,所以精養生也就是精養生、血養生、津液養生。
①精養生。
首先精養生要保腎精。腎精是先天之精,用一點就少一點,所以要格外保養。保腎精第一條就是切忌房勞,不管男女都要節制房事,尤其是中年之后,人已完成了生殖任務,剩下的先天之精要用來維持生命,再過分耗散,必然導致衰老。古代皇帝為什么大多壽命短?就是因為房勞奪走了他們的腎精,所以有俗語“淫聲美色,破骨之斧鋸。”第二,保腎精要忌用腦過度。因為中醫認為腦髓生于腎,所以用腦過度傷腎精,尤其是熬夜更易傷腎精。第三,保腎精忌累腰過度。因為“腰為腎之府,”累腰過度會傷腎精。第四,固腎精。常用艾灸或者按摩關元穴及命門穴可以暖腎固腎精。
其次精養生要藏精。如果工作中、生活中過分勞累,必然耗精傷體,所以要注意勞逸結合,尤其是冬天是藏精的重要時節,動物冬天要冬眠,人不冬眠,但起碼要冬藏。
次之不能漏精。大汗、遺精、白帶過多都是漏精,男子遺精多為虛火夢遺或者陽虛滑精,如果虛火夢遺可服封髓丹,是陽虛滑精可服金匱腎氣丸。虛火遺精者多表現為煩熱、口渴、陽物易起;陽虛滑精者多表觀為畏寒、面白、陽物多痿,大家要區別對待。女子白帶過多常為血虛引起,可用當歸生姜羊肉湯加以調理。
最后,精養生要注意后天之精的保養。后天之精的保養尤其注意不能有脫營的現象出現,脫營就是嚴重的營養不良,保健方法是從補營氣開始,先養脾、健脾,脾胃好了能吸收營養,脫營便能恢復了,當然必須先去除引起脫營的內在疾病。
②,血養生。
血養生是肝為要。中醫認為肝藏血,,所以大家要養肝血,這里給大家介紹一個養肝血的食療方法:用枸杞15克、當歸12克、黨參15克、白術10克、大棗10枚、甘草6克燉肉食。雖然血對于男人、女人都同樣重要,但對于女人尤其重要,女人一生相伴的經、帶、胎、產都會傷精耗血,所以女人月經過多一定要重視及早治療,如果月經過多平時食療方面可以吃紅糖紅棗煮雞蛋或者當歸、黨參燉雞吃。
③,津液養生。
津液是廣義精的一部分,主要是淚、涏、唾、涕、汗、尿、泄液等。津液養生主要是不能漏津而要固補。下面來分別看一下。
漏涎:涏是腎津,正常人不應流口涎,老年人癡呆之前常見漏涎,這是個信號,要積極治療,涎與人的生命密切相關,平時我們可以吞津養生來保健。
漏淚,淚是肝液,漏淚要養肝止漏,可吃豬肝炒胡蘿卜來保健。
漏涕,涕是肺液,長期漏涕會傷肺,漏涕屬于腦癡呆的一部分,要加緊治療。
漏唾,唾是脾液,漏唾有可能是脾虛,要適當健脾。
漏尿,尿是腎液,多尿、遺尿大多是腎虛,可以杜仲煨豬腰子食療。
漏汗,汗為心液,常出虛汗的人可服用玉屏風散。
精、氣、神、中國人的特色養生法
二,氣養生奧秘。
什么是氣?氣,同樣出自《易經》“天地氤氳,萬物化醇。”《黃帝內經》說“天地合氣,命之曰人。”認為人是由天地之氣形成的。氣同樣分為先天之氣,叫元氣,與身俱來;后天之氣即呼吸而來的清氣及由飲食化生的水谷之氣。氣養生第一要呵護元氣,元氣是維護生命的火種,是氣機的原動力。呵護元氣最忌三過:即過度運動、過度饑餓和過度勞累。氣養生第二要營養、吐吶后天之氣。營養后之氣就是要加強脾胃功能,好好吃飯,只有營養吸收好了,才能保證營衛之氣的化生,對疾病才有抵抗力;吐吶后天之氣就是呼、吸自然界的氧氣,要增強心肺功能。介紹幾種吐吶后天之氣的養生保健方法:第一,鶴息法,即像仙鶴一樣擴胸展翅,伸開雙臂膀,充分擴胸做深呼吸,可練心肺。第二,龜息法,即像烏龜一樣通過脖頸的伸縮把胸部和腹部呼吸相連接,可練全身五臟。
精、氣、神、養生有道
三,神養生奧秘。
什么叫神?神,同樣典出《易經》“陰陽不測之謂神。”黃帝內經又說“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可見神是生命活動的主司及能力。神同樣分為先天元神及后天精神,先天元神與身俱來,后天之神指各種生命現象。另外中醫還有五神藏說,即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腎藏志。神養生首先要養元神,獨立守神,即要減少心神的耗奪,不要勞心傷神,少點雜念,少點煩惱,人的七情不宜太過,過怒傷肝,過喜傷心,過恐傷腎,過悲傷肺,過思傷脾。其次根據氣機的升降和四季變化調神,即春使志生,要神志舒暢;夏使志無怒,不要發怒;秋使志安寧,要神志安寧;冬使志若伏若匿,要讓神內守。最后,神養生還要養五臟,只有保養好五臟,五神才會正常,所以五臟有病一定要治,否則就會神不安寧,人就無精打采。
神是精、氣的外在表現
四,精、氣、神三者的關系。
精、氣、神三者實為一體,精充、氣足則神全。三者三位一體,分之為三,合之為一。精為神之宅,精傷則神無所舍,常說精神這詞,精在前神在后;精虛則無氣,無氣則神散。所以精是神的基礎,神是精的外在體現,氣則是精的動力所在。一切養生法都是力爭精充、氣足、神全,避免精虧、氣虛、神衰,這是中醫養生的總原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