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5月28日,十三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中國的民事權利保障迎來了一個全新時代。這是新中國成立以來第一部以法典命名的法律,法典化意味著它的基礎性、集成性;這是新中國條文最多的一部法律,1260個法條,對應著細致入微的民生關切;這是社會生活的百科全書,7編和附則,構建起全方位的民事權利保護體系。今天興業銀行帶您走進繼承編,對于家庭財富傳承規劃又有哪些重大影響?
首先,我們整體分析一下相比《繼承法》,《民法典》繼承編的變化體現在:
(1)擴大遺產范圍擴大,采用“概括式 除外”立法模式,改變現行《繼承法》中“列舉 概括”的立法模式。新規定方式,能更好涵攝個人財產范圍,只要是個人合法財產,均為個人遺產,包括網絡財產、虛擬貨幣等。
(2)放棄繼承,要書面形式作出。
(3)增加繼承人喪失繼承權的情形:隱匿遺囑,情節嚴重的; 欺詐、脅迫手段迫使或者妨礙被繼承人設立、變更或者撤回遺囑,情節嚴重。
(4)將代位繼承的范圍擴展至第二順序繼承,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先于被繼承人死亡的,由被繼承人的兄弟姐妹的子女代位繼承。
(5)可以設立遺囑信托。
(6)認可打印遺囑、錄音錄像遺囑合法性。這更符合現代社會實際的生活需求和習慣,更人性化。
(7)公證遺囑不再具有效力優先性,在判定各份遺囑效力時,以最后訂立的遺囑為準,體現了尊重立遺囑人的真實意思。
(8)新增遺產管理人制度。明確了遺產管理人產生、指定、職責、未盡職責的民事責任及報酬請求權等。
(9)擴大了遺贈扶養人范圍。明確了遺贈扶養人為“繼承人以外”的組織和個人,不再將組織扶養人限定于集體所有制組織。
(10)增加歸國家所有的遺產需用于公益事業的規定。
(11)既有法定繼承又有遺囑繼承、遺贈的,由法定繼承人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超過法定繼承遺產實際價值部分,由遺囑繼承人和受遺贈人按比例以所得遺產清償。
本次民法典新增遺產管理人制度。明確了遺產管理人產生、指定、職責、未盡職責的民事責任及報酬請求權等。該制度增強了繼承法制度的可操作性。這一制度解決現實中因為沒有遺產管理人,未及時清點、管理遺產,進而導致很多遺產無法查清的問題。
《民法典》第一千一百五十九條 分割遺產,應當清償被繼承人依法應當繳納的稅款和債務;但是,應當為缺乏勞動能力又沒有生活來源的繼承人保留必要的遺產。特別提醒:每位公民一生的債務和稅款在身后都要作清算。意味著如果不做任何財富籌劃,可傳承的財富是在遺產基礎上,扣減被繼承人生前負債和稅款之后的財富。
案例:劉先生的財產一半采用遺囑繼承,一半采用保單傳承,子女得到的財富有多大差距?
法理依據:
1.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保險金能否作為被保險人遺產的批復,指定受益人的保險身故收益金不作為遺產處理,無需替父還債。
(一)根據我國保險法規有關條文規定的精神,人身保險金能否列入被保險人的遺產,取決于被保險人是否指定了受益人。指定了受益人的,被保險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險金應付給受益人;未指定受益人的,被保險人死亡后,其人身保險金應作為遺產處理,可以用來清償債務或者賠償。
2.《個人所得稅法》第四條,下列各項個人所得,免征個人所得稅:
(一)省級人民政府、國務院部委和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以上單位,以及外國組織、國際組織頒發的科學、教育、技術、文化、衛生、體育、環境保護等方面的獎金;
(二)國債和國家發行的金融債券利息;
(三)按照國家統一規定發給的補貼、津貼;
(四)福利費、撫恤金、救濟金;
(五)保險賠款;
結論:
新民法典下保險的突出優勢就是,保險理賠金不屬于遺產,它能成功避開繼承權公證的要求、遺產管理人的程序。同時還可以成功的避開遺產管理人制度之下的債務清償的法定程序,可以快速低調且沒有損失的傳承財富。
結 語
除了保險工具以外,家族信托同樣也具備保障傳承功效。除了具備保險上述功能,家族信托受益條款往往設定更靈活,信托財產形式更多樣,家族信托和保險兩者結合也能夠發揮更大的效果。本次《民法典》中對于家族信托的地位也是有明確體現的。在第1133條當中,明確表達了自然人可以依法設立遺囑信托。遺囑信托是跨越信托法與繼承的綜合性法律制度,設立遺囑信托應當同時符合二者的規定。之前我國遺囑信托僅規定在信托法中,繼承法沒有就遺囑信托進行規范,法律規則之間無法銜接,甚至存在斷層和沖突。本次繼承編的修訂使得信托結合遺囑這樣非常有效的財富保障傳承的手段工具,在《民法典》中找到了法律依據和支撐。新民法典下的財富傳承與保障新策略,可以使我們實現更安全更美好的生活!
興承之托,家業永續。
本文作者:杜慧梅
清華大學法律碩士
曾任職于國內頂尖律所從事并購與投資
近年為超過200名高凈值人士搭建家族信托法律架構與資產配置工作
興業私人銀行專注為高凈值財富人群量身定制綜合金融解決方案,助力財富的保值、增值及代代相傳,更希望為您和您的家人提供貼心、特色、個性化的增值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