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生活打卡季#中國有著漫長的海岸線,因此有著豐富的漁業資源,尤其是每年的四月隨著海水溫度的上升,各種海魚又到了活躍覓食的季節,這個時候也是吃魚的絕佳時期。
“四條腿的不如兩條腿的,兩條腿的不如一條腿的,一條腿的不如沒有腿的”。魚類中含有豐富的蛋白質和多種微量元素,而且脂肪含量也較少,因此常吃魚對身體特別有好處,尤其是一些深海的魚類,今天就來跟大家說說沿海常見的30種海魚和做法,都是這個季節比較常見的,大家在買魚前不妨參考一下。
海鯰魚頭大尾巴細,屬于在近海海底棲息的一種小海魚,它的個頭一般都不是太大,但是魚肉肉質細膩爽滑,魚刺軟還沒有細刺,吃起來味道非常不錯。
海鯰魚可以曬成魚干,新鮮的海鯰魚跟豆腐一起燉可以說是絕配,不過購買海鯰魚時記得一定要選擇鮮活的,處理時要把其腹中的黑膜刮凈,并且注意魚的苦膽不要弄破。
海鯰魚的價格比較低廉,一般都不超過10元錢,四月正是它大量上市的時節。
加吉魚的學名叫“真鯛”,根據其魚鱗顏色的不同分為紅鯛和黑鯛,其中紅鯛是比較珍貴的,現在野生的比較少見。
加吉魚在沿海一直都是上等的海魚品種,這種魚的背鰭上有像針一樣的刺,處理的時候一定要小心不要被扎到手。
加吉魚比較適合的做法就是清蒸,因為加吉魚皮下脂肪比較厚,蒸出來以后除了鮮還特別香,【清蒸加吉魚】也是高檔宴席上的一道名菜。
加吉魚也有養殖的,養殖加吉魚售價并不是太高,一般在20元多點的價格就能買到,雖然不如野生的鮮,但是個頭大、肉厚、刺少,可以說也是非常不錯的。
帶魚是中國四大經濟海魚之一,也是不論沿海和內陸都非常常見的海魚品種。
帶魚基本都是生活在水深50米以下的深海魚,而且帶魚離水即死,因此市場上售賣的都是冰鮮或冷凍帶魚。
帶魚的烹調方法有很多種,大家比較喜歡用煎或炸的方法來烹制帶魚,不過如果遇到新鮮的釣帶,也可以試試清蒸或清燉的方法,這樣更能品嘗出帶魚那原始的鮮味。
帶魚是無法人工養殖的深海魚,不過它除了產于大連和舟山的特殊品種以外,其它品種的帶魚售價并不高,一般10元左右都能買到。
大黃花魚也被叫做“大黃魚”,它跟帶魚、小黃魚和烏賊一起并稱為“四大經濟海魚”。
大黃花魚的肉呈蒜瓣狀,因為顏色和體型都非常漂亮,所以適合整條烹制上桌,燉、煮、燜和煎、炸都可以,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在山東和大連地區非常流行的【糖醋大黃花魚】。
大黃花魚現在基本很難見到野生的,市場上售賣的都是養殖品種,所以大黃花魚的售價不高,一般一斤左右的市場零售價在15元上下。
紅鞋魚是北方沿海常見的海魚品種,這種魚頭大身子小,因為魚頭沒有多少肉,所以也有漁民稱其為“窮頭魚”。
紅鞋魚的頭底下有兩排小爪子,屬于底層棲息的魚類,它的兩扇魚鰭打開以后像孔雀開屏的樣子,特別的好看。
紅頭魚的魚肉呈蒜瓣狀,但是因為在水底生活,腹內的泥沙比較多,因此味道上比較一般,基本上大家都是去頭后燉制或用來熬魚湯。
紅頭魚因為產量比較大,加上刺比較硬,所以它的售價并不是很高,一般在10元以下一斤就能買到。
鯖魚是妥妥的深海魚,這種魚市場上售賣的都是冰鮮,因為基本都是遠洋捕撈而來。
鯖魚的魚刺比較多,不過它魚肉中脂肪含量比較高,加上腹內有魚籽和魚白,所以吃起來比較香,還算是非常不錯的海魚品種。
鯖魚一般都是采用燉的方法,也有油炸后制作罐頭口味的茄汁鯖魚,不過在處理時一定要把腹內的黑膜清理干凈,而且給老人和小孩吃的時候要注意它的小刺。
鯖魚屬于比較廉價的海魚,一般售價都在5元左右,可以說是人人都能消費起的海魚。
鮟鱇魚是長相非常丑陋的海魚,它棲息在海底,因為嘴大能吃,渾身布滿粘液,所以也被叫做“蛤蟆魚”。
鮟鱇魚屬于軟骨魚,所以身上沒有硬刺,魚肉潔白有韌勁,吃起來非常不錯,最主要的是鮟鱇魚的魚肝和魚肚都異常鮮美,人們購買鮟鱇魚時也主要是喜歡吃它的肝和肚。
鮟鱇魚可以制作成魚干,大家購買鮟鱇魚一般喜歡燉豆腐或紅燒,鮟鱇魚的魚皮無需剝去,只需要把鮟鱇魚剁成塊后入沸水鍋中焯燙一下,然后撈出清洗干凈即可開始下一步烹制。
鮟鱇魚屬于比較廉價的海魚,它的個頭越大價錢會貴一些,但是大多數時候鮟鱇魚的售價不過在5元左右,超過這個價錢就會少有人購買,因為大家會覺得不值。
鲅魚食也被叫做“晴天爛”,每年的春季它都會大量上市,因為魚肉比較碎,加上脂肪含量比較高,所以鲅魚食是很難保存的。
鲅魚食的肉呈蒜瓣狀,因為油脂含量高所以煎炸之后會特別香,就是這魚的肚子處理不干凈會有苦味,不過很多人都喜歡這種味道。
鲅魚食屬于不值錢的小魚,主要原因就是不好保鮮和運輸,一般新鮮的鲅魚食售價在6元左右。
辮子魚也被叫做“辮鰱子”或“牛尾巴”,這種魚的頭大尾巴細,身上的刺也特別硬。
辮子魚的魚肉呈蒜瓣狀,入口后還略帶韌勁,幾乎沒有什么異味和腥味,海邊人喜歡紅燒或家常燜,辮子魚燉粉皮是北方沿海一道比較有名的漁家菜。
辮子魚按照個頭大小售價也有很大差距,大個的辮子魚現在基本也要20元一斤以上。
小黃花魚屬于最經濟實惠的小黃花魚,因為它的腦袋里有一塊耳石,因此小黃花魚也被稱作“石首魚”。
小黃花魚的肉質細嫩鮮美,適合燉著吃或煎炸后食用,新鮮的小黃花魚采用家常燜的方法非常不錯,還有人喜歡用小黃花魚肉汆魚丸或包餃子,因此現在很多售賣小黃花魚的魚販都購置了絞肉機代顧客絞黃花魚餡。
小黃花魚的售價基本常年不超過10元錢,屬于特別經濟實惠的海魚品種。
鰨目魚可能很多人不知道,但是要提起鼎鼎大名的龍利魚估計無人不曉,鰨目魚就是龍利魚。
鰨目魚的魚肉潔白細膩,吃起來沒有腥味和異味,可以烹制和加工成很多菜品,因此鰨目魚屬于比較知名的海魚品種。
鰨目魚的售價主要看大小,大個的鰨目魚售價不菲也不太好遇到,但是小鰨目魚非常常見,因為鰨目魚已經實現了人工養殖,所以小鰨目魚的售價并不高。
多寶魚的學名叫“大菱鲆”,這是我國養殖非常成功的海魚品種,現在各地的海鮮市場上基本有鮮活的多寶魚出售。
多寶魚的肉厚刺少,因此大家購買多寶魚基本都喜歡采用清蒸的方法,這樣更能吃出多寶魚鮮甜的味道。
大頭寶的長相跟小黃花魚比較類似,但是頭部明顯要比小黃花魚大,魚身也沒有小黃花魚大。
大頭寶的肉質細膩鮮美,魚肉入口一抿即化,屬于特別受歡迎的海魚品種。
大頭寶可以清蒸、煎炸和燜燉,都是非常不錯的吃法。
鯪鯽魚是沿海常見的一種海魚品種,它的皮特別厚,皮下脂肪含量也特別多,就是魚身上的小細刺比較多。
鯪鯽魚適合煎炸和烤制,經過煎炸和烤制的鯪鯽魚滋啦啦冒油,吃起來特別香,而且一點腥味都沒有。
鯪鯽魚屬于價格比較低廉的海魚,它的售價幾乎沒有超過10元的時候,就是給老人和孩子吃的時候要注意它的細刺。
海鱸魚也是非常常見的海魚品種,它在沿海的產量非常大,在魚攤上也是屬于非常常見的海魚。
海鱸魚的魚肉比較松弛,吃起來有些面面的感覺,加上魚鱗比較厚,魚身上的刺也比較多,屬于不算太好吃的海魚。
海鱸魚采用清蒸或燜燉的方法比較多,不過這種魚除了體型漂亮外,味道也就一般。
海鱸魚的售價并不是太高,一般在10元多點一斤,而且現在海鱸魚也有養殖的。
刀鯽子魚是非常受歡迎的小海魚,別看它身上細刺比較多,但是因為脂肪含量高,加上沒有異味和腥味,因此味道非常不錯。
刀鯽子魚大家喜歡油煎或汆丸子,尤其是把刀鯽子魚晾至半干以后煎酥以后,搭配饅頭或稀飯吃起來都特別下飯。
刀鯽子魚的售價很便宜,一般沒有超過10元錢的時候,就是季節性比較強,現在正是食用它的好時候。
鲅魚是北方沿海比較受歡迎的海魚,主要原因就是產量大,加上肉厚刺少,因此深受大家的喜愛。
鲅魚可以烹制很多美味的菜肴,其中比較有名的就是鲅魚餃子、干燒鲅魚、鲅魚燴餅子和紅燒鲅魚等。
鲅魚根據新鮮度和個頭大小不同,售價上也有很大區別,個頭越大越新鮮的鲅魚售價越高,一斤多沉的鲅魚一般在15元左右。
大棒魚是長著尖尖嘴在水面上層成群結隊活動的海魚,它魚肉呈一塊塊的,肉質緊實鮮美,可以跟蟹肉相媲美。
大棒魚一般都是用炸制,炸大棒魚也是一道非常有名的好菜,大棒魚還可以包成餃子或曬成魚干味道都不錯,因為魚刺比較少,加上成熟后魚肉一抖就掉,所以老人和孩子也可以放心吃。
新鮮的大棒魚一般售價在20元以上,只是近些年比較少見,因此想吃要靠碰。
鱔魚是比較兇猛的海魚,屬于晝伏夜出的海魚品種,它肉質特別細嫩鮮滑,近些年屬于比較美味的上等魚。
鱔魚的營養價值比較高,在山東沿海和大連地區,家里有產婦的都喜歡買鱔魚來給產婦下奶。
鱔魚比較適合用來熬湯、燜燉和烤制,都是非常不錯的美味,就是民間把鱔魚稱為“發物”,因此身體有過敏癥狀的還是要慎食。
鱔魚講究食用鮮活的,因此個頭大的活鱔魚售價基本在30元左右。
先生魚的學名叫什么很少有人知道,不過這種海魚在北方沿海非常常見,它皮厚頭大,魚肉是綠顏色的。
先生魚剝皮以后肉質細嫩鮮美,鮮活的還可以用來制作生魚片,沿海很多的飯店也喜歡用先生魚的魚肉制作餾魚片,味道也都不錯。
海邊的漁民也有不剝先生魚的魚皮,用開水燙過以后用鋼絲刷子刷去魚皮上的凸起,然后搭配尖椒來燉,魚皮粘糯膠質豐富,吃起來也非常過癮。
先生魚的產量比較大,因此它的售價并不高,小點的先生魚甚至賣到5元以下一斤。
海鮒跟加吉魚長得比較類似,海邊漁民區別這兩種魚主要看大小和是否長牙,大個的有牙的是加吉魚,小的就是海鮒。
海鮒一般比較適合清蒸或者熬湯,也有用它跟其它魚搭配制作成燜還雜魚,除了魚鱗后和魚刺有些硬以外,味道還是不錯的。
海鮒的售價不高,它屬于一種小雜魚,略帶一點土腥味,售價主要看新鮮度
黃魚的學名叫做“大瀧六線魚”,它是北方沿海特別常見的海魚品種,肉多吃少,味道鮮美。
鮮活的海魚可以制作成生魚片,也可以燉制或紅燒等,肉呈蒜瓣狀,吃起來味道非常不錯。
黃魚有皮發黑和皮色發黃的兩種,其中黑皮的價格比較便宜,肉質也粗糙一些,黃魚的價格主要根據鮮活度和個頭來定。
剝皮魚是上世紀八十年代最常見的海魚品種,當年這種海魚根本不值錢,不過近些年因為產量減少和捕撈過度已經越來越少見了。
剝皮魚的魚肉呈一絲絲的,它曾經是制作烤魚片的主要原料,現在剝皮魚基本采用紅燒的方法,大連地區的剝皮魚燉粉皮也是一道非常不錯的特色菜,尤其是新鮮剝皮魚的魚肝異常鮮美。
剝皮魚現在過斤重的已經身價不菲,沒有30元以上的價錢是買不下來的。
秋刀魚是深受日本人喜愛的海魚品種,它在日本的地位有點類似我們的帶魚,因為日本海是秋刀魚的主產區。
秋刀魚刺少肉厚,皮下脂肪特別豐富,因此適合煎或烤,就是秋刀魚有苦味,這點上不太適合很多人的口味。
秋刀魚的售價并不高,基本沒有超過10元的時候。
牙片魚一直都是北方沿海地區的上等好魚,它的魚肉肥厚鮮香,身上只有一根主刺,而且野生牙片魚的個頭一般都很大。
牙片魚是制作生魚片的上好食材,它的魚肉也曾經是制作餾魚片的主要原料,因為近些年牙片魚養殖的成功,現在市場上售賣牙片魚的很多,一般大家喜歡紅燒或家常燜的方法來烹制牙片魚。
牙片魚養殖的基本都在20元以上的價位,野生的牙片魚因為個頭大,一般都是切割后分段售賣。
長脖魚是山東和大連沿海對這種比目魚的叫法,也有管其叫做“偏口魚”或“鼓眼”的。
長脖魚的魚肉又鮮又香,特別適合炸和煎,尤其是腌制半干以后煎制,咸香味美,是北方沿海地區特別喜歡的一道家常菜。
長脖的價錢主要根據大小和新鮮度來定,一般小的長脖魚也就幾元錢一斤,買上點回家炸著吃是非常不錯的。
石疆子魚名稱的由來主要是其魚背上有類似石頭一樣的鱗片,這種魚屬于比較常見的比目魚。
石疆子魚的魚肉跟牙片和長脖差不多,但是它有一股說不出的土腥味,因此它的售價是比較便宜的。
石疆子魚的一般都是采用干燒或醬燜的做法,它的魚肉還是比較細膩的,喜歡的人會覺得石疆子魚特有的味道非常好吃。
石疆子魚也有養殖的,因此它的售價并不是很高,基本上都在15元左右一斤。
小姐魚是大連沿海對這種小海魚的稱呼,它的魚肉細膩刺少,除了背刺有些硬以外,這種魚的肉質非常不錯。
小姐魚最適合的做法就是醬油燜,用蔥姜蒜和醬油爆鍋后添水,然后把魚入鍋燉到湯汁濃稠調味出鍋,味道鮮香無比。
小姐魚的售價主要根據大小和新鮮度來定,活的個頭大的售價要在30元左右一斤。
針良魚屬于海魚中長得比較奇葩的一種魚,除了有個長長的大尖嘴以外,它的魚刺也是綠色的,看上去有些嚇人。
針良魚的肉質特別豐腴肥美,尤其是槐樹花開時上市的針良魚,魚腹內都是小米粒大小的魚籽,吃起來又鮮又香。
針良魚主要的做法就是燜和燉,其中用水蘿卜搭配針良魚來燉,這也是北方沿海的特色家常菜。
針良魚的售價并不是很高,一般在20元左右,但這魚在購買時一定要挑新鮮的。
鮐鲅魚是跟鲅魚長得比較像的一種魚,很多內陸地區的人區分不出鮐鲅魚和鲅魚,其實鮐鲅魚和鲅魚很好辨別,就是鮐鲅魚的眼睛特別大,而且身上的花紋呈青綠色,這跟小眼睛和身上長著藍點的鲅魚有著很大的區別。
鮐鲅魚的油脂含量比較高,成熟以后味道有些發酸,因此鮐鲅魚也被稱為“酸鲅子”。
鮐鲅魚吃不好容易過敏,因此身體不好的人最好不要食用這種魚,不過鮐鲅魚的肉厚刺少,燉出來味道并不亞于鲅魚,尤其是搭配小白菜來燉,味道非常不錯。
鮐鲅魚屬于比較便宜的海魚,它的售價幾乎沒有超過10元的時候。
以上的30種海魚都是比較常見的海魚品種,大家在購買前不妨看看是否適合自己的口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