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名老師,才46歲,如今卻不得不告別講臺,提前退休。他上有70多歲的老母親,下還有兩個未成年的孩子,如今卻自顧不暇,把所有的重任都交給了妻子。他得的并不是什么疑難雜癥,只是常見的高血壓而已,卻在46歲的年紀遭遇了命運的大反轉,癱瘓在床。而這一切本可以制止。
第一次入院是在一次上完課后,還站在講臺上的他就覺得左手無力,連書本都拿不住了。強撐著講完課,他趕緊來到醫院。醫生問診后,知道他有5年的高血壓病史,考慮是腦梗,并最終檢查確診。所幸這一次腦梗還不是很嚴重,治療康復后他就出院了。
第二次入院是在一次聚餐后,他喝了不少酒,還沒吃完飯就覺得頭痛,覺得是酒喝多了,想起身去休息,卻不曾想剛站起來就摔倒在地,緊接著就是四肢抽搐,嚇壞了旁邊的人。朋友趕緊把他送進醫院,最終檢查確診為腦出血。命是救回來了,可是醫生說他很難站起來了。
兩次入院間隔不到一年,第一次逃過一劫,第二次可就沒那么好運了。其實,早在第一次入院時,他就該知道,高血壓是會要命的。只可惜,自恃年輕的他總覺得自己離并發癥還遠呢!他到底做了什么,在46歲時就遭此劫難?妻子的幾句話道出緣由。
1. 他壓根就沒有好好吃過藥
妻子說,自從確診高血壓之后,他就沒好好吃過藥。藥是沒斷過,可天天在家放著,就沒見他吃過幾回。每次都是在血壓失控的時候才想起來吃,血壓降下來立馬就停藥。按照他的說法,長期吃降壓藥會影響他的思維,讓他不能好好上課。所以,他的血壓也一直都是忽高忽低,可這從來都沒有引起他的重視。即便是妻子每天嘮叨,他都以各種理由搪塞過去。
2. 他從沒有把醫生的話放心上
妻子說,他不聽我的話也就算了,他連醫生的話都從沒有放在心上。第一次出院后,醫生一再叮囑,回家要好好吃藥,得知他喜歡喝酒,醫生還要求他一定要把酒給戒了,并告知,這一次腦梗算是對他的警告,如果再不重視,下一次可能不會那么好運了。
回家后,他確實照著醫生的話做了,開始堅持吃藥,卻只堅持了不到倆月,然后又是吃吃停停,說忘就忘。至于戒酒的要求,他覺得一時半會是戒不了的,只能慢慢來,還總給自己找理由,說少喝點酒有好處。后來干脆就把戒酒這件事給忘了。
1. 不要小瞧高血壓
高血壓本身不致命,可是每天因為高血壓而喪命或致殘的患者,不計其數。而正是因為高血壓看似溫和的“外表”,蒙蔽了很多人的心。在這些患者看來,雖然自己有高血壓,但是不痛不癢,無關緊要。殊不知,在“高血壓”溫和的外表下卻包藏禍心,它就好比溫水煮青蛙,短時間內毫無征兆,卻會一點點摧殘著靶器官,一旦發病,可能就有致命風險。
所以,無論你再年輕,也絕不能輕視高血壓。記住,得了高血壓,只有自己能救自己。如果你自己都不把自己當病人看,誰也幫不了你。
2. 不要給自己找理由
不吃藥也好,不戒煙戒酒也好,總有些患者喜歡給自己找各種各樣的借口,其實到頭來騙的還是自己。得了高血壓,只有兩條路可走,一是乖乖吃藥,管理好個人生活,戒煙戒酒,節制飲食,加強鍛煉,結果自然也是好的,想要長壽并不難;二是拒絕吃藥,依舊放肆地生活,大吃大喝,煙酒不離,結果只能是自食惡果,并發癥早晚找上門。
所以,得了高血壓,就要認命。自己還年輕,吃藥傷身體…諸如此類的話,都不能作為拒絕吃藥的借口。堅持吃藥,好好生活,終究是沒有錯的。
3. 不要把醫生的話當耳旁風
醫生讓吃藥你不吃,讓你定期復查你不查,讓你戒煙酒你不戒,甚至已經提出過警告,說你已經很危險了,隨時面臨并發癥發生的可能。可是,有些患者依舊不把醫生的話放在心上,結果可想而知。等到悲劇發生的時候,再后悔也沒用了。
所以,要聽醫生的話,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醫生知道的一定比患者要多,所謂醫者父母心,醫生的建議也好,警告也好,肯定是為了讓患者更健康地活下去。當然,前提是要找專業的醫生,“江湖郎中”肯定是信不過的。
最后,再次提醒高血壓患者,想要健康,必須端正態度,乖乖吃藥,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