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諸葛找房
很多人的一生似乎都在為房子打工,或租或買都是住,唯一的區別就是把錢交給房東還是銀行。可但凡能買誰也不愿意租,甚至不少人砸鍋賣鐵、犧牲生活中的一切享樂可能性去買房,為的是什么呢?大多數無非就是為了結婚、孩子上學、給下一代留下點兒什么等等……
不過在現實生活中,付出了全部卻沒能得償所愿的情況也不少,電視上演的調節類節目很多都是因為房產使得親情破裂。也許有人會說:我們家不怕,獨生子女將來可以順理成章的繼承遺產,可真的是這樣嗎?別大意!有的時候即便是獨生子女也沒用!這不?前幾日,就有一則有關房產繼承的新聞登上了熱搜榜,引發了網友的熱議。
一位化名為小麗女孩是家里的獨生女,父母去世后留下了一套300萬元的房產。可就在辦理過戶時,工作人員卻告訴小麗不能夠繼承全額遺產,因為小麗的奶奶也是第一繼承人,而當奶奶百年之后,奶奶遺產的第一繼承人,則會使小麗的大伯姑姑們,也能夠轉繼承小麗父親的遺產。如此一來,小麗父母的留下的這套房子,就要拆分成很多份了,這讓很多網友覺得意料之外,且有失公平。但在實際案例中,小麗家的遭遇也并非是個例。
有一當事人在自己父母家住了十多年,突然有親戚找上門來借錢,在拒絕之后,便被要求分房產,理由與上述事例異曲同工。從這件事情上我們應該引以為戒,即使是父母生前的房子,如果沒過戶就繼續住也會承擔一些后果,這是人情層面的后果。
而從法律層面來說,即使是繼承也需要辦理相關過戶手續,完成一系列的檢查、繳費,走完正規流程才能真正踏實地入住。因此,既然早晚都要過戶,就趕早別趕晚了,以免夜長夢多。
根據法律的規定,第一順序繼承人不僅只有子女,還有父母和配偶。第二順序繼承人為兄弟姐妹和祖父母,以及外祖父母。所以說,自己百年之后攢下的家業就一定能夠歸子女繼承是一個非常大的誤區,疏忽大意這件事也可能會屬于別人。
最為保險的做法其實是生前立好遺囑,在國外甚至有很多大學生都有早早立遺囑的意識,因為我們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一個會先來。但是在國內,很多人對此比較避諱,覺得人還沒死就琢磨這些非常不吉利。不過,諸葛小編認為根本沒必要有什么心理負擔,因為不可否認它確實是安全公平的方式。且在費用方面,立遺囑也是最省錢的——僅需要交一個登記公證費就可以,而免除了各種稅費和手續費。到時候繼承人憑遺囑辦理繼承權公證后,到房管部門辦理過戶更名就可以了。
除此之外,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遇到的一種方式就是“贈與”。很多父母都覺得將自己的房產無償贈與兒女是最省錢方便,也是最理想當然的事情,殊不知,這種方式恰恰是最費錢繁瑣的做法。按照相關規定,贈與不動產要產生契稅、公證費、評估費等等附加費用。這些費用是按房價比例來算,面積稍大或者城市地段好一些的房子,可能都不止幾萬、十幾萬,也有可能是幾十萬。這筆錢與其“白扔”,倒不如用來給房屋精裝修或者換輛好車,它不香嗎?
如果既不想浪費錢,又不愿意立遺囑,應該怎么辦呢?作為父母,有沒有想過把房子賣給兒女呢?在這三種過戶的方式里,生前買賣是最受冷落的一種方式,但實則把房子賣給子女比直接贈與更加省錢,這一點交易過二手房的人都應該有體會。假設房子屬90平米以下,且“滿五唯一”,那么契稅只需繳納1%,營業稅和個稅都可以免征,相比之下是不是更劃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