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to
“無知便是福”是一句流傳了很久的俗語,指的是沒有知曉也就沒有煩惱。然而,最近的研究發現,從相關的 IQ 測試結果來看,這些看似有福的人很可能不太聰明。研究還表明,那些容易感到焦慮,甚至是長期焦慮的人往往有著更高的 IQ 。
-1-
目前的研究發現
這個最新的研究來自加拿大的雷克漢大學 (Lakehead University),100 名學生參與者的問卷調查結果表明,與沒有什么煩惱的學生相比,那些焦慮程度更嚴重的學生通常有著更高的言語智商(Verbal IQ) 分數。
另一項由以色列心理學學家進行的研究可能更為獨特。在這項研究中,研究員觀察了學生對引發焦慮事件的反應及行為。這項實驗十分有趣,值得我們不斷重復地去重復它的細節。
1. 無論智商測試分數高低,所有參與實驗的學生拿到的任務都是在軟件程序上給藝術作品估價,但估價并不是實驗目的真正目的。
2. 每個學生都會單獨完成評估工作。而只要學生一打開這個“軟件程序”,一個可怕的病毒就會隨即被激活。緊接著,房間里的顯示器會提示學生要去尋求技術支持。
3. 學生離開房間,尋求技術支持的整個過程都會被記錄下來。
4. 走下大廳的途中,學生會遇到四個“障礙”。有人會請他幫忙做一份問卷調查,還人會故意在他面前弄掉了一大堆文件等等。
5. 有的學生在尋求技術支持的過程中表現出了高度的焦慮,還有的學生在每遇到一個“障礙”焦慮指數就會上升,而這些學生都有著較高的 IQ 分數。此外,與智商較低的學生相比,這些高智商學生更傾向于克服障礙。
在之前的研究中,同樣是這兩位以色列心理學家 Tscahi Ein-Dor 和 Orgad Tal 發現,智商較高的學生在覺察到如煙味這樣的潛在危險時也會變得更加警覺。
紐約州立大學醫學院中心的精神科醫生對廣泛性焦慮癥和長期焦慮癥患者進行了一項研究。研究結果表明,癥狀較嚴重的患者的智商通常更高。
來自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 (NIH) 的精神心理學家也對智力與焦慮之間的相關性展開了相關的研究,不同的是他們運用到了核磁共振腦成像技術 (MRI) 來對兩者進行探索。這類研究發現,高智商且易焦慮的人都有類似的腦部異常改變,而在部分腦區的白質中,某種特定元素含量的減低尤為引人注意。
那么這類研究的結論又是什么?也許在人類的進化中,焦慮和智力的發展有某種程度的相關。
deviantart.com
-2-
為什么要研究焦慮與智商的關系?
僅僅通過智商和焦慮程度來衡量一個人成功與否顯然是不合理的。要知道,成功的學生可以非常悠閑和輕松,他們不會讓生活的瑣事令自己變得焦慮。但另一個方面,那些高度緊張,總是為了各種各樣的事在擔憂的學生,他們同樣也能拿到優秀的成績。
不僅是學生,這一現象普遍存在任何職業當中,成功的醫生、律師、工程師、教師甚至是傳教士也是如此。
總的來看,雖然智商和焦慮可能是相關的,但兩者均并不能用于成功的預測。
-3-
高智商和焦慮的壞處
很多聰明人都有著良好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維。然而,當這些優點遇上高度焦慮時,情況很可能就會發生改變。焦慮又聰明的人在做每一件事前,都會充分考慮到所有潛在的負面可能。然而,過度的擔憂又可能會導致他們最終一事無成。
易焦慮的高智商人群也更傾向于反思。這意味著他們傾向于關注過去的事件,他們會在自己的腦海里不斷地模擬各種各樣的情景。對于這些喜歡反思的人來說,關注當下是非常困難的,讓他們在深夜時停下高速運轉的大腦去睡個好覺更是不可能的事情。
-4-
高智商和焦慮的好處
有的研究發現,高智商與焦慮共存的個體更傾向于回避冒險行為,而這些冒險通常伴有物理性的傷害。因此,這類人可能會拒絕參與一些具有潛在風險的活動,比如說在游樂園做過山車或者高空跳傘。
從另一方面來看,這種回避冒險的行為也能轉變為這類人特有的警覺,而這樣的警覺性還能對他人做出警示。
-5-
給我們每個人的啟發
雖然這項研究還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它似乎支持這樣一種觀點,即易焦慮的個體通常也會有著較高的智商。然而,這一研究并不能為這一觀點的反面——不易焦慮的人通常智商不高提供相應的證據支持。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職場,智商和與之相伴的焦慮都不能作為預測一個人成功與否的因素。許多教育工作者也指出,人的“智商”有著多面性,學校應該尊重這一點。
如果你確實感到焦慮,而且你的焦慮常常被人指責,你現在就可以告訴那些指責你的人:科學研究發現,容易焦慮很可能就是我智商高的體現!
原文鏈接:
http://brainblogger.com/author/danielamcvicker/
本文系網易新聞·網易號“各有態度”特色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