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資料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
百度百科:太陽;大氣層;太陽運動;太陽結構;太陽黑子;太陽耀斑;太陽風;極光;月球;潮汐;
參考圖片
太陽結構圖
太陽黑子圖,太陽耀斑圖,太陽風圖
日全食圖片
潮汐圖
系列文章
文章脈絡
太陽結構
太陽活動
月球引力
一.太陽內部結構
太陽的核反應區,輻射層和對流層統稱為太陽內部結構,占據太陽百分之九十九以上的體積和質量。
1.核反應區
大概從太陽中心到0.25半徑的區域內,是太陽的核心區域。
作用:不斷發生核聚變,產生大量能量。
2.輻射層
從太陽內部核心區邊緣到大概0.75半徑的區域,大概占據太陽體積的一半,被稱為輻射層。
作用:太陽核心區產生的能量通過這個區域輻射出去。
3.對流層
大概從0.75到1半徑的區域,是太陽的對流層,對流層外面被稱為太陽的大氣層。
作用:由于輻射層和大氣層溫差,產生對流,雙方能量在對流層發生交換。
二.太陽外部結構:太陽的大氣層
太陽的外部結構指的是太陽的大氣層,包括光球層,色球層,日冕。
光球層就是我們肉眼可見的太陽,太陽的可見光基本都是從光球層發出。
色球層和日冕發射的可見光很少,只有在日全食的時候,肉眼才能看見。
光球層大概厚度500km,色球層大概厚度2000Km,對太陽半徑而言微不足道,但是日冕的長度可以達到幾個太陽半徑那么大。
作用:光球,色球和日冕主要的作用是太陽內部的活動的體現,給地球提供光和熱。
三.太陽活動和帶來的影響
1.太陽對地球總體意義:太陽輻射
太陽內部不斷發生核聚變,過程中釋放大量能量,這些能量以電磁波的形式輻射出去,稱為太陽輻射。
太陽輻射到達地球,為地球提供光和熱。(各種化石能源都是儲存的太陽能)
2.太陽自身活動對地球的影響
太陽主要有三種活動,包括太陽黑子,太陽耀斑,太陽風。
三者一般伴隨出現,密集出現的周期大概11年。
太陽黑子出現在色球層,是因為太陽局部活動加劇,導致局部區域出現強磁場,干擾了對流,使得對應的光球層溫度較低,和其他光球層對比,顯得暗一些。
太陽耀斑出現在色球層,是因為太陽局部劇烈運動,導致短時間釋放大量的能量,色球層溫度瞬間升高,出現耀斑。太陽耀斑一般出現在太陽黑子區域上方的緊挨位置。
太陽風出現在日冕區,是太陽活動的持續性表現,太陽的活動通過日冕,發射很多的帶電粒子,跑向太陽系。但是當太陽劇烈活動,會通過日冕向外發射大量的帶電粒子。
三者的密集出現都代表著太陽內部的劇烈運動。
由于太陽主要是通過電磁波對地球供能,密集出現的太陽黑子,太陽耀斑和太陽風會干擾地磁,會使得依靠地磁和電磁波的儀器失靈,例如指南針,導航,通信等等。
劇烈的太陽風,帶來的大量的帶正電粒子,在地磁影響下,一些帶電粒子沿著磁場線,到達南北極上空,使得空氣中的分子電離,放電的過程,產生炫目的極光。
四.月球引力帶來潮汐
由于月球距離地球較勁,月球的引力,會引起潮汐,也就是海水的漲落。
漲潮和落潮是同時出現的,地球靠近月球的一側由于月球引力漲潮,地球遠離月球的一側,由于地球自轉,產生離心力,而又因為背離月球的一面是離心力和月球引起差值最大的地方,所以遠離月球的地方也會出現漲潮。
因此,一般會出現兩次漲潮,出現在月球最近的海面和最遠的海面,呈現紡錘體形。
潮汐也和地震也有一定的關系,因為潮汐會使得海底局部承受大量的壓力,會對地殼有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