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個孩子,一個能忍住不哭,一個動不動就哭,他們必然會受到來自大人完全不同的對待:
忍住不哭的孩子會受到夸獎,“堅強、懂事、有出息”;
愛哭的孩子則會遭到批評,“無能,就知道哭,讓人煩”。
但如果孩子在最親的父母面前都不能想哭就哭,后果就會變得不可想象...
愛哭不敢哭的孩子選擇跳樓
當她跟親戚見面會禮貌問好卻不會多插嘴;
但如果被親戚的孩子無端欺負,卻會哭著讓父母幫自己討回公道。
★不能養(yǎng)成嬌氣的女孩習慣,不要動不動就照鏡子,不能隨隨便便就買自己喜歡的東西。
★寒暑假在完成作業(yè)的同時,也出去打工,就算一天只掙1塊錢。
★不許流眼淚,不要總是因為挫折難過悲傷,要想著如何突破。
敏敏:我會經(jīng)常出現(xiàn)一些自卑的情緒。
我要比別人做的好很多很多,我才會覺得踏實。
家長不許孩子哭是因為害怕?
正如德國心理學家卡蘿拉·舒斯特所說:孩子哭的時候,最先需要處理的是家長的情緒。
想要玩具,哭也不能買;摔到了,哭也還是會疼;遇到苦難,哭也還是不能解決問題。
讀懂哭泣,讓孩子健康成長
他們會因為事情做不好而大發(fā)脾氣,急得哇哇大哭,但也會情愿死磕也要做好該做的事。
但被寵壞而嬌氣、愛哭的孩子則會恰恰相反。
明明自己可以做的事情,卻非要讓父母代勞。
小時候明明自己能吃飯卻非要喂,明明自己能走路卻非要抱;長大后也會總喊爸爸媽媽媽媽幫忙,萬事不想操心。
哭泣就是他們?nèi)鰦伞⒅v條件、發(fā)脾氣、撒潑打滾的一種手段。
有的哭鬧只是表達強烈情緒,有的哭鬧則是一種要挾,是為了達到目的。
孩子還小時,這兩者分得不太清楚,大都兼而有之。
如果隨著長大還是會這樣,我們就一定注意孩子的哭鬧是如何停止:
是可以自己漸漸平靜下來呢?還是會一直哭到父母妥協(xié)退讓如他所愿才能停止?
如果孩子的哭不是因為情緒,更多是一種控制父母的手段,那就一定要及時糾正!
性格敏感的孩子就算在他最崩潰的時候,也可以守住一些基本底線。
慣壞的小孩卻不會克制,因為他們內(nèi)心本來就沒規(guī)矩。
發(fā)泄情緒時更是會毫不控制,會亂砸東西,甚至會用盡全力毆打親人。
因為他們知道自己這么做很解氣,并且不用承擔任何后果。
其實越是敏感、情緒多的孩子,越是能做到遵守規(guī)則和尊重、愛護家人。
孩子在家長面前喜歡哭,是給予信任的表現(xiàn),也是等待父母表達愛意的機會。
如果我們不經(jīng)判斷就不允許孩子哭,也不能做出正確回應(yīng),那就給他們的成長造成了不該有的阻礙!
今天的分享就到這里了!
轉(zhuǎn)發(fā)分享出去,讓我們一起做不斷成長的父母,多學習為孩子健康保駕護航。
END
你的每次分享,就是對西西最大的鼓勵。
動動小手 點個【在看】再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