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小男孩在他上三年紀的時候,被老師叫去訓話。在辦公室,語文老師當著其他老師的面,抖著他的作業本怒目圓瞪大聲訓斥,“你這也叫字?整個的一群烏龜在爬!你還真厲害,能把字寫得這么丑!”驚慌失措的小男孩在老師們面前低著頭,拼命拉著衣角強忍著淚水。從那以后,小男孩開始抗拒寫字。他不敢寫,后來漸漸地發展到完全寫不了??吹奖咀有睦锞桶l慌,拿著筆手就發抖。
當他到我這里來求助的時候,他已經是20歲的小伙子了,手里拿著東西還是會不自覺的發抖。他說,拿著東西就心里發虛腦袋發脹,手就不聽使喚了。也許那一刻的傷害已經不那么令他深刻,但潛意識的恐懼依然伴隨著。可想而知,小時候老師的那一次訓斥帶來的心理陰影對他的傷害和影響有多嚴重!
老師要為學生排憂解難,指導他們如何更好地學習和生活,但如果一個老師都不知道怎么控制自己的情緒和排解壓力,他又如何有能力去引導和幫助學生解決心理困惑?
隨著社會競爭加劇、矛盾多元化、壓力激增,少年兒童心理問題已經成為一個普遍存在的社會問題。大學生群體的心理問題,其實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跟其中小學的成長經歷有著密切的聯系。某些人在中小學期間遭遇的困惑、壓抑的情緒、產生的心理矛盾,也許在當時并沒有表露出來。大學以后隨著人際關系的復雜,學業就業的壓力增加,往往很容易誘發諸如抑郁、焦慮、狂躁等心理疾病,嚴重者甚至選擇了自殺。
然而,在社會各方強烈呼吁打破制約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瓶頸,提高我國中小學心理教師專業化水平時候,現實突出的問題是,在國內,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幾乎是空白的,有教材,但并沒有采用;有教師,但并不專業。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和資源極度匱乏。而且現在更嚴重的一個問題是,不但是學生,就連教師群體本身的心理健康狀況也令人擔憂。因此培養專業的心理教師人才,開設專業心理課程和把學生心理健康指標納入學??荚u體系刻不容緩、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