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的家長,特別是傳統的家長潛意識里都不太希望孩子這么快長大,都希望孩子永遠停留在五六歲以內,這就是為什么父母總是回憶、留戀孩子小的時候了。孩子進入青春期的時候,往往是孩子長大了,父母還沒有長大,其實是對孩子的教育還沒有長大。所以家長要和孩子一起成長,了解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生理特點。
面對青春期的孩子,家長怎樣和孩子溝通,怎樣教育好孩子?怎樣讓青春期的孩子聽話呢?秘訣就是“同感”。同感不是同意,更不是同情,而是換位思考,體會孩子的心態、感受。這個“同感”背后有很多的東西,家長要把孩子看成一個主體,一個和你一樣的生命,真正平等、尊重、關愛。不是以家長的意志為中心。很多獨生子,看起來是以孩子的意志為中心,實際上是以家長的意志為中心,“你不要做什么,你要做什么。”孩子有自己的空間,孩子有自己的權利,所以作為家長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平等地和孩子交流,試想如果角色互換,你是孩子,是否喜歡這樣的交談。真正以孩子的感受做一個坦誠交流,要耐心地聽孩子的意見。
還有一位初中生家長也非常苦惱:原來一向乖巧、聽話的兒子自從進入中學后不愿意跟我接近,有時,還頂撞我,經常和我鬧別扭,這是什么原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