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記》記載,秦朝末年,劉邦、項羽都曾經親眼目睹中華千古一帝秦始皇嬴政的尊容與威儀??蛇@兩位差距頗大,兩個人見到始皇帝也都說過一句好像發誓賭愿的話,話講得很有意思。劉邦見到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帝說:“大丈夫當如是也!”好像只有秦始皇是大丈夫,其他人都是小丈夫了!羨慕之情隱在了話的里面。項羽更直率,他說:“我必取而代之!”。這廝膽子也忒大了,多虧其叔父掩其口逃走,也多虧人多雜亂,始皇帝沒聽見。否則,項羽就不可能演出那幕“霸王別姬”了,早就“尸、首相別”了。那時代也是一個競爭奶酪的時代,最大塊的奶酪就是秦王朝的天下。秦王朝這塊大奶酪真誘惑人呀!呵!這大塊奶酪!饞得六國后裔以及那些有野心的人,都瞪著眼睛看著。劉邦、項羽也不例外。后來,天下歸了劉邦那廝,后世很多人鳴不平。那意思就是說,大好天下歸項羽還可以,還說得過去!你劉邦算什么呀?人們的不平影響不了劉邦這個流氓“痞子”做大漢的開國皇帝。
粗略分析,這倆位有共同的愛好,都是不愿意讀書的人。要是真叫起真兒來,還真值得仔細推敲一番。剛才說了說你眼中的奶酪。下面再說一下奶酪時代的你。你——就是想得到奶酪的那個人。借用劉邦和項羽的成敗,闡明其中的道理。
一、劉、項成敗對創業和守成的人才觀的啟示
1、創業人才不必求全責備——項羽輸在識人用人上創業和守成難度都很大,只是側重點不一樣。因而重點任務也不一樣,完成任務的方式也存在著很大差距。在創業階段和守成階段對人才的評價任用有很大差別:創業時期多傾向于重才輕德;守成時期往往要求德才兼備。
2、順應時代潮流至關重要——項羽輸在對天下形勢判斷上現在先比較一下劉邦、項羽。兩個同一個奶酪時代的人,一個是奶酪時代的“流氓”,一個是奶酪時代的悲劇英雄。兩個人的因果結局很能啟發人。其個人素質與結局應驗了一種因果關系,這結局驗證了兩句話:
第一句 有德者居之,無德者失之。“皇天無親,唯德是輔”(《左傳·僖公五年》)
第二句 世界發展潮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
“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荀子·天論》)
這兩句話要理性分析,別感情用事。這個“德”包含現在所說的能力和素養,但更突出體現在統帥人物的品質方面。秦亡,楚(項羽自稱西楚霸王)漢(封劉邦為漢王)相爭約四年。劉邦獲勝。其實,在鴻門宴上,項羽的謀士被尊為亞父的范增,早就看出劉邦的行為與志向了。所以,在殺不了劉邦時,恨恨的劍斬玉斗,大呼“遂成豎子之名!”
二、兩人相比較,劉邦得到秦王朝天下這塊大奶酪,順理成章。
主要原因有
約束行為 以待天時 劉邦志在獲得大奶酪,收斂了自己流氓行為,“婦女無所幸”“觀其志不在小……此天子氣也”,攻下秦都,封咸陽府庫,以待項羽。占天時,積蓄力量,主動作為。項羽則占有劉邦打下的咸陽,焚秦宮室,毀阿房宮,搶劫婦女,掠奪財寶,顯示出志大才疏,不重視在百姓中樹立形象,軍隊紀律渙散,逐漸失去人心。
約法三章 昭信天下 漢王劉邦聽蕭何計策,約法三章,取信于民;項羽焚燒秦宮室,掠美人財物,成為劉氏大仁大義的反面陪襯。
屈尊攬才 接受忠諫 大將韓信、謀士張良、相國蕭何,像陳平、周勃、夏侯嬰等人才濟濟,俱為所用。筑臺拜將,親授帥符。對有利于得到大奶酪的要求、計策,迅速決策;項羽則優柔寡斷,終婦人之心,用人必親近,不會用人,加上決策失誤,最終失去大好機會。
用人以才 不論出身 劉邦接受謀士的建議,用人不論身份和名聲。韓信受辱胯下,陳平盜嫂,樊噲乃殺狗屠夫。至于文化人如酈生、陸賈、李左車、蒯徹等亦盡為之用,以展其才,這叫用人之長,容人之短;項羽任韓信為執戟郎,大材小用,不會用人,不會識人,賢愚不分,任人唯親,項氏集團奸細內出,終壞大事。
能識大體 顧全大局 劉邦能審時度勢,伺機以待天時。這是劉邦認可的比較理性的思考。項羽則剛愎自用,感情處事,加之婦人之仁,不識大體,最終毀掉最可能獲得大奶酪的大局。正是,“長城”非他毀,自毀也!
隱忍屈辱 不亂大謀 一個人有野心或雄心誰都管不了,能在巨大的屈辱面前當孫子或裝孫子,不是誰都能行!劉邦行!項羽不行!大丈夫能伸能屈,從這一點也可以預見出,誰最后可能獲得勝利了!劉邦兵敗,蓄積力量,以圖東山再起;項羽兵敗,認為“天亡我也”,不過烏江,自刎垓下。
大的氣量 能容他人 劉邦能容納那些有個性的人才,尤其是在關鍵時刻。大將軍韓信攻克齊地,自立假齊王,并奏報劉邦。劉邦接到奏報,正在猶豫。張良一捅他,劉邦馬上反應,“大丈夫要做就做真齊王,不做假齊王!”于是封韓信為齊王。項羽則好大喜功,亂封諸王,引火燒身,四面樹敵,成眾怨之的。雖然,人們敢怒不敢言,但是義軍內部已是貌合神離,只保留著一種可怕的團結局面。
用人不疑 疑人不用 可以說劉邦有用人的專長,加上那些謀士的策劃與參謀,基本成功完成了關鍵的幾件大事。劉邦也敢于在登基做皇帝后的大宴群臣的慶功會上公開講,自己的能力不及“三杰”(韓信、張良、蕭何),又很不謙虛但很實在地說道,“我能用之!”韓信用兵多多益善,劉邦則善于“將將”(統帥大將)。項羽不懂知人善任,氣走了亞父范增,眾叛親離。
以上歸納雖然不完整、不全面。只是簡單的一一作了些比較。但從中可以看出:劉邦取勝有因,項羽失敗有果。你有什么想法?總之,想創造屬于自己的奶酪,還別說大奶酪,要有理性的頭腦,如判斷能力、應變能力、決策能力、反應能力、用人能力(能團結人抱團打天下)。但不能只局限在知識這一面,不能唯學歷,只要有見識,知識才是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