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的,父母無不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大后能夠變成一個頂天立地的人,做一個有責任,有擔當,富有同情心,善良、并且不畏困難的人。
而每一個孩子今后成長為什么模樣,其實都離不開來自父母的教導和良好的家庭教育環境,一個好的教育理念可以塑造出一個優秀的孩子,反之,糟糕的教育方式也會毀掉一個原本純真的孩子。
優秀的父母提前做好3件事,對孩子的成長很有益處!
1、刻意區分男孩玩具,會影響他的潛能發揮
不知道家長們在挑選玩具的時候會不會刻意的去區分“男孩子玩具”和“女孩子玩具”,在多數人的印象中,玩具是分男女的,如果男孩子喜歡玩芭比娃娃或是女孩子喜歡玩小車,就會被認為是另類。
孩子挑選玩具應該遵從孩子的興趣愛好,只有孩子在心理性別和生理性別嚴重不一致時才要進行干預,不管是男孩子還是女孩子,都可以玩所有的玩具。嘗試放手讓孩子引導我們,不要把每次玩耍都看作必須達到目標的途徑。孩子要玩什么,應該有他們的選擇空間。
玩具本身,并沒有男孩女孩之分,主要是孩子玩得開心就行。
允許男孩以他喜歡的方式,接觸他想了解的玩具,學習他想學習的技能,尊重他的喜好,挖掘他的潛能,讓他找到自己熱愛的方向,這遠比我們以為的“男孩該有的樣子”重要得多。
2、窮養男孩,會讓他的未來受限
都說“窮養兒,富養女”,老一輩傳下來的話雖說不無道理,可對于“窮養”這個概念,一直存在爭議,這個話題也時不時的會被拿出來討論
很多人都覺得從小受過苦的男孩,長大了性格會更堅韌,更有擔當。其實并沒有。
父母對貧窮的信仰堅定不移。他們深信貧窮能夠讓孩子學會吃苦,知道賺錢不易。然而他們只是把他們的兒子養成了一個自卑、敏感又不擅交際的屌絲。
用這樣一種畸形的方法去培養一個男孩子節儉勤勞,感受生活的不易,勢必會讓男孩子長大以后格局受到限制。
男孩也需要富養,富在見識,視野和體驗,讓他理解世界很大,人生值得努力與奮斗,他才有力量去追尋更廣闊的天空。
3、每個男孩心里,都住著一個男子漢
不管男孩還是女孩,都不應該局限于性別角色里。哭,是人本能發泄情緒的一種方式。對小孩子來說,這是他在呼喊大人,需求關注的表達方式。
男孩也可以哭泣無助,只有從小被父母認真尊重過本性的孩子,才會明白,勇于追求夢想的美好意義。
對于男孩,他可能因為憤怒、悲傷、不被理解而哭泣。這時候他需要的,是大人不加評判的觀察和平等的對話機制。待情緒穩定了,大人和孩子可以針對事件本身,去尋找好的解決方案。
《養育男孩》說到:“每個男孩心里都住著一個男子漢。媽媽們要做的,就是給他尊重,幫助他成為他心中的男子漢。”
其實不管是男孩還是女孩,教會他們勇敢有責任心才是必須的,因為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得到自己想要的,才能按照自己的意愿去生活。
如果你是一位男孩的爸爸,那你肩上的任務將更加重要。因為男孩的世界里,你是他成長的方向,效仿的榜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