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歲的玲玲今年秋天剛上幼兒園,玲玲的媽媽本以為孩子上了幼兒園之后自己會輕松很多,卻沒想到開學不到一個月就被老師找了很多次。原來,玲玲在幼兒園里起初表現得挺好,乖巧又可愛,很受老師喜愛,可過了沒幾天,玲玲就開始不喜歡去幼兒園了。她早晨入園前經常無緣無故發脾氣,對穿衣打扮也是挑三揀四,到了幼兒園之后經常跟別的小朋友搶東西,吃飯也變得挑食,老師喂她她還會故意吐出來。
玲玲媽媽非常頭疼,不知道為什么原本乖巧的女兒突然變得這么叛逆,還以為是自己哪里沒做到位,導致孩子變成如今這樣。后來她咨詢了幾個有經驗的媽媽,又查閱了一些育兒書籍,才知道女兒這是到了三歲“叛逆期”,并不是孩子真的學壞了,而是心理逐漸趨于成熟的正常表現。
在生活里我們經常會發現自己的孩子突然變得很不聽話,這個時候作為家長往往難以接受孩子態度的突然轉變,覺得孩子這就是叛逆的表現,不自覺就給他們貼上了叛逆的標簽。其實孩子每個行為的背后都隱藏著他們的真實想法,家長們不應以偏概全,認為孩子不合作就是叛逆,而要了解所謂的叛逆到底是指哪些方面。
一、所謂的叛逆到底是包括哪些方面?
1. 變得固執又倔強,情緒容易失控
孩子叛逆的時侯性格會發生很大的轉變,一般都會由比較平和的狀態變得非常固執倔強,比如說開始對穿衣打扮變得挑剔,或者對于自己喜歡的東西固執己見。孩子的情緒同時也會發生一些變化,容易表現的比較消極或者比較亢奮,對待什么事情都顯得很不耐煩,非常地情緒化。
2.喜歡跟家長對著干
叛逆的典型表現其實就是跟別人對著干,對于孩子來說,表現叛逆的最佳對象就是自己的父母。因此一旦孩子開始變得不聽話,不喜歡與父母溝通,不再愿意聽從他們的意見時,就說明孩子進入到了一個叛逆的狀態,變得十分自我,別人的話在他們聽來全部變成了指手畫腳。叛逆的孩子尤其喜歡跟父母叫板,無論父母是對是錯,叛逆思維使他們總是潛意識里想要跟父母作對。
3.具有破壞性行為,對別人不友好
叛逆有的時候是無聲的抗議,但多數時侯都比較外在化,表現在孩子的破壞性行為上。叛逆的孩子討厭條條框框的拘束,喜歡打破常規,越是不讓動的東西他越要去動,越不讓做的事情他越要去做,而且表現得非常霸道,甚至有時候會對別人做出一些很不友好的行為。
出現叛逆行為的孩子常常比較固執己見,變得難以溝通,這就使得家長們很難像以前一樣跟孩子心平氣和地進行友好溝通,常常被氣到想動手。其實孩子越是叛逆,就越需要家長們有足夠的耐心,同時用正確的方式與孩子進行溝通,這樣才能夠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如何與孩子正確溝通?
1. 以平和又有耐心的態度傾聽孩子的想法
首先對于孩子的叛逆行為,家長內心肯定是生氣的,但在與孩子溝通的時侯不要表現出來,要以溫和的態度輕松的語氣去進行詢問,同時在孩子聽訴說的時侯要給予足夠的耐心,不要隨便打斷,這樣才能夠使孩子逐漸敞開心扉,吐露出自己真實的心聲。
2.對孩子表達尊重與理解
在了解了孩子叛逆行為出現的原因之后,父母們不要著急斥責孩子,要先表達對孩子感情的共鳴,這對于孩子來說是難能可貴的尊重,這份尊重會讓孩子卸下心防,更容易接受父母的引導與教育,同時也會拉近親子間的距離,使得父母與孩子變得更親密。
3.委婉地提出意見與建議
等到孩子愿意與父母溝通,且情緒變得平和一些的時侯,父母可以針對孩子的叛逆行為給予一些意見和建議,但切忌一味地說教,而要學會從孩子的角度去思考,語氣委婉誠懇一些。聰明的父母還會教給孩子一些緩解自己情緒的方法,這樣能夠從很大程度上避免孩子因叛逆做出一些過激行為。
在與具有叛逆思維的孩子相處時,父母要懂得如何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但更重要的是了解孩子叛逆的真正原因,然后從根源入手,才能更好更快地幫孩子端正心態。
三、了解孩子叛逆的真正原因
1. 到了叛逆期,自我意識變得強烈
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都會經歷很多個叛逆期,比如三歲、七八歲和青春期的時侯,叛逆行為表現得相對來說更為明顯。在叛逆期的時侯,孩子的自我意識開始萌牙并且迅速發展,他們急切地想找到自我價值感,找到自己的社會定位,因而會出現一些比較具有反叛性的行為,也就是我們所認為的叛逆。
2.對父母表達不滿
有的孩子做出一些叛逆行為,并不是因為內心真的想要這么做,而是想通過這種極端方式來引起父母的注意。這類型的孩子一般受父母的關注和愛護比較少,或者是父母給予孩子的壓力過大要求過高,使得孩子內心極度缺乏認同感,于是就想要通過叛逆行為來表達對父母的不滿。
3.想要學著獨立自主
有的時候孩子的叛逆只是一個表象,他們只是想通過自己做一些事情來證明自己真的長大了,不再是爸爸媽媽眼中什么都不會的小孩子,他們急切地想變得更加獨立,脫離父母的管束,真正實現自我,展現自己內心的真實想法。
孩子叛逆是每個家長或多或少都會遇到的,其實并不是什么棘手難題,只要家長們能夠做到正確與孩子進行溝通,了解孩子內心深處的想法,并且找出合理的解決辦法,那么孩子的叛逆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