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養成各種習慣,如果是好習慣,家長要積極鼓勵,如果是壞習慣時,家長要及時給孩子糾正。
不良習慣,對于人的一生的負面影響也是難以估計的。
孩子有3個壞習慣,父母一定要重視,越早糾正越好!
1、做事三心二意、有始無終
意大利著名教育學家蒙臺梭利說:“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讓學生聚精會神地去學習。”說的正是注意力的重要性。
孩子注意力是可以通過后天練習變得越來越好的,如果孩子已經出現了注意力問題,一定要及早引導改正。
當孩子對某件事正專注時,父母千萬不要去打擾他,讓他能夠集中心思做自己想做的事。
父母要注意的是,孩子只要做到其中很小的一點,哪怕不是十分完美,都要適時表揚,讓他們有動力和信心下一次做得更好。
2、依賴性強、不愛思考
父母總是抱怨孩子缺乏獨立性、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實這個問題表面在孩子,根源卻在父母。孩子為什么依賴性強?換個角度來看,是父母剝奪孩子獨立的機會。
實際上,孩子從學會走路就開始渴望獨立,對世界充滿著好奇,希望獨自探索世界的奧秘。可父母總是不放心、不放手,大包大攬,捆住了孩子的手腳,綁住了孩子的思想。
父母在孩子獨立做事時,父母要主動分擔孩子的痛苦,分享孩子的快樂。如果孩子獨立做事遇到挫折時,父母不要訓斥、責罵孩子,應適時表達自己對孩子的關切、同情、理解,重新為他鼓起勇氣。
3、孩子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
需求得不到滿足,孩子也會產生生氣、憤怒、難過等負面情緒,而因為不知道如何更合理地發泄,因此往往也會基于本能用哭鬧來發泄。
理解了這一點,家長就會對孩子的哭鬧抱有更多的同理心,而不是孩子一哭鬧就大加訓斥、或者是煩躁不安,恨不得孩子馬上閉嘴。
所以,當孩子發脾氣甚至哭鬧時,你要做的很簡單,那就是淡定接納孩子的一切表現,孩子越鬧,你越冷靜。
請相信,每個孩子都能管好自己,每個孩子都有潛在的自制能力,只不過有的孩子需要更多一點時間。
家長們遇到孩子有這3種毛病,一定要及時制止,該打就打,讓孩子長記性。否則等孩子長大啦,只會越來越任性,想要糾正,困難程度可想而知,弄不好孩子就叛逆犯錯。
孩子有這3個壞習慣,該打就打千萬別慣著,否則后患無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