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幸孕姐(擁有本文版權,歡迎分享轉發)
我們常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對孩子的教育更是如此,在他們的性格養成階段,制定家規來規范他們的行為至關重要,家規好則家風正。眾所周知,日本的家庭教育一直走在世界前列,有這樣一位居住在日本的華人媽媽結合兩國之所長,總結出了她給孩子立下的10條家規,條條蘊藏著育兒大智慧,引來眾人效仿。
日本華人媽媽的十條家規
1、學會感恩
是父母給了孩子生命,因此他們首先要學會感恩父母,理解父母的辛苦,回報父母以愛。感恩父母養育之恩,感恩老師教育之恩,生活中要從每一件小事做起,對每一個幫助過自己的人,都要真心的說聲謝謝你。
本文圖片均源網絡,圖文無關
2、珍惜糧食
日本人每次吃飯前都會經常雙手合掌,筷子夾在拇指和食指之間橫著,稍微鞠躬地說:いただきます,意為:“我開動了”,以表示對食材以及廚師的感謝,這與我們的古詩“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要傳達的意思異曲同工,但是日本人會直接的表達出來,這樣日積月累的規范也能讓孩子更深刻的珍惜來之不易的糧食。
3、禮尚往來
不同于我們中國人的內斂,日本人要求孩子見到人就要先打招呼,受到別人幫助和禮物時,馬上像對方表示感謝或者書面和回禮,在孩子做錯事的第一時間,也要立刻當場表達自己的歉意。
4、絕不擾民
大部分的孩子在小時候都是熱愛大吵大鬧的,這個階段就要制定嚴格的家規,像他闡述在公共場合吵鬧的壞處以及會造成的后果,日常要不斷的強調這條規則。
5、不能撒謊
撒謊是小孩子很不好的品質,因此在小的時候就可以給他講諸如《匹諾曹》這類有關撒謊的寓言故事,耳濡目染的灌輸撒謊的壞處,在他犯錯的時候要態度堅決地進行懲罰,防止再犯。
6、不要攀比
在孩子進入叛逆期的時候,很容易去和其他人攀比,家長要引導他們比較好的地方,比如攀比學習成績,在考試的時候鼓勵他們去像領先幾名的同學PK。弱化物質的重要性,從小強調精神品質高于一切物質。
7、經常交流
家庭教育里面,溝通是重要的橋梁,從小要和孩子正常的交流,站在他們的角度看問題,不要以為孩子聽不懂就敷衍了事,長此以往他們會失去和你講述的興趣。樹立兒童的信賴和依賴感,告知他們有的事可以和媽媽講,有的事情可以和爸爸講,但不能自己憋在心里。
8、正義之心
小孩子是一張白紙,你往上面涂什么顏色他就是什么樣子,從小要教他們善惡之分,從扶老奶奶過馬路到拾金不昧,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可以成為規范他們的契機,保持正義感,心存正能量,幫助他人,在路見不平的時候勇于站出來。
9、保持善良
小孩子的不善良可能就是不經意的惡語、沒惡意的外號,對他人真誠的款待不感謝等等,但是這些不改也可能造成性格的不良發展,告訴他們勿以善小而不為,勿以惡小而為之。
10、打破家規
最后一條是指在孩子遇到危險時,可以打破這一切的規矩,以自身的安全為第一要務,遇到不測時,可以對壞人撒慌,打罵等各種行為來保護自己。(m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