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中國傳統式家庭,對孩子的教育,尤其對女孩的教育,一般的方向是要溫柔要賢惠要體諒要懂事,殊不知,善良未必會被善待,說不定將來就成為別人蹬鼻子上臉的梯子。
那就要教育孩子“不善良”嗎?也不然,只是,凡事有度。
我同事芳姐,溫柔善良,賢惠大度,公司有名的老好人,見人三分笑,凡是有事求她相幫,必會傾力為之。人雖中年,卻不油膩,每日里與公司一幫小姑娘說說笑笑,工作盡職盡責,不是睚眥必報之人。
在生活上,這么多年,她老公長年在外,她自已獨撐一個小家,勤勞能干、任勞任怨。
我想,她的婚姻必是美滿幸福的,誰會為難這么一個善良無爭的女人呢!
可是,我錯了!
前幾天,突然得知她離婚了,準確的說是被離婚了!
啊?不是吧,像芳姐這么好的女人都能被離婚,那像我們這些稍有點脾氣的呢?豈不要被男人吊打?
原來,善良有時也會有錯,關鍵是你遇到什么樣的人。
芳姐的婆婆是個極其強勢的女人,都說母強子弱,或許會有一定道理。
芳姐嫁到這個家里后,見識了婆婆的厲害霸道、老公的軟弱無能,想爭又爭不過,想抗又抗不動,想想出嫁前父母對自已的教育,要尊重老人、體諒愛人,雖然遇到各種不平的遭遇,凡事不過是個“忍”字。
這也是大部分傳統父母教育自已的女兒為人兒媳后的“法寶”。看不慣就“忍”吧,誰叫咱從小沒在人家家里長大呢,有分歧很正常;聽不慣就“忍”吧,誰叫人家是長輩…………等等等等。
但是,一步退,步步退,將來總有一天身后是萬丈深淵,無路可退。
女兒出生后,婆婆說自已不想提前辦理退休,以免影響將來退休金。芳姐的老公做業務,一個月得有大半個月不在家,月子沒出,芳姐就開始做飯、洗衣服、各種家務……哺乳期結束后,芳姐在小區找了一個退休的阿姨,白天把孩子放在阿姨家,下班后再接回來自已帶,孩子不舒服的時候,真是連口熱乎飯都吃不上。其中的艱辛,無法形容。
孩子上幼兒園,婆婆說,好不容易熬到退休,要享受一下上班時沒享受過的生活,要跳舞、要旅游……好吧,芳姐與公司協調了下班時間,每天風風火火的接孩子放學、回家做飯。
孩子上了小學,婆婆說,現在你們經濟條件也好了,將孩子送托管吧,我年紀大了,到了頤養天年的時候,就圖個心靜……好吧,芳姐轉遍了學校周圍的大小托管,總算女兒放學后有個去處。
老公常年跑業務,婆婆說,我兒子很辛苦的,你要體諒,你的工作這么清閑,回家多做點家務……好吧,芳姐也覺得老公確實不易,風里雨里,輾轉各地。
干點家務也累不死人,自已就多擔著點吧,殊不知,多擔多擔最后就成為全擔。
孩子在托管,多少還是影響成績,婆婆說,你不要一天到晚的忙那點沒啥前途的工作,掙錢有我兒子呢,用點心在孩子身上。
看隔壁孫大媽家的孫女,都三道杠了,我孫女一道杠也沒混上,也是,人家孫大媽的兒媳婦是老師,是文化人,這沒得比……唉,芳姐念她是長輩,懶得和她理論,讓她說吧。
每逢節日,尤其是過年、過節、公婆的生日,婆婆就提前放話出來:你某某阿姨過生日,她兒媳婦給她買了根金手鏈;今年過節,鄰居某某給父母孝敬了一萬塊過年費;前幾天樓下張大媽外出旅游,兒媳婦制定了路線還承擔了往來機票和住宿……或是:我這個兒子白養了,一年到頭沒見著點值錢的東西;有孫女有嘛用,等孫女能掙錢,我還不知道能不能沾光呢……等等等等。
芳姐本來想懟幾句:某某阿姨一直幫兒子帶孩子,負責兒子一家三口吃喝拉撒,兒媳婦產假期間甚至給她發工資;鄰居某某繼承他老子的公司,30歲出頭已是豪車美宅;外出旅游那位,婆婆是個外地人,自從雙胞胎孫女落地起,就來幫著一起照顧不分白晝。
芳姐和老公都不是不孝敬的人,逢年過節,都要提前買好禮物送到公婆家,每個生日也都提前定好蛋糕辦好酒席。只是每家的經濟狀況不同,兒女的孝心就得用金錢來衡量相較嗎?前幾年,芳姐和老公收入都算一般水平,公婆依兒子大了要自已奮斗為由,從不相幫。房貸、養育孩子、車貸已經讓兩口子自顧不暇。
大多數情況下,縱然芳姐一百個不愿意,也都無意與她爭辯,隨她說吧。和老公吐吐苦水吧,開口沒等三句話說完,老公早不耐煩的離身而去或橫加斥責,嫌芳姐多事,多年的委屈只能憋在心里,說不得、吐不得。
本以為,自已的忍讓,能換來一家和睦,誰知,一步讓,步步讓,讓自已的婚姻跌落于萬丈深淵。
芳姐的家世一般,父母都是老實巴交的農民,婚后前幾年,日子過的艱難的時候,靠的是老家父母的幫襯,家里有親戚會談論起芳姐父母為人的善良無私,這讓既不出錢又不出力卻又很好面子的公婆很為惱火。
隨著老公事業的發展,既要帶孩子又要操持家務的芳姐在工作上沒有多大進益,普通員工一個,確實和侃侃而談的老公有了差距。如果說碰到的明事理的公婆,芳姐的付出,或許會讓老公感動乃至感激。然而,卻恰恰相反。
老公常年不在家,每次回來,婆婆都灌輸大量芳姐的壞話。久而久之,夫妻感情日漸淡漠。看著外面那些明艷活潑的年輕女孩子,老公也生出對芳姐的厭棄之心。
“貧賤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這句話,現在還有多少人能知其意?
能同患難不能共富貴的例子多了去了,也差這一例。于是,芳姐被離婚了。原因很顯然也很套路。
不出錢不出力又甘當攪屎棍的公婆。
剛混出點名堂便不知天高地厚的老公。
曾經為之付出心力的小家。
就這么與芳姐毫無關系,形同陌路了。
那么,善良的意義是什么?不要讓不值得付出的人踐踏你的善良。善良不是懦弱,善良不是一味退讓,善良不是只知付出不知索取。
但我還會教育我的孩子要善良,但我會和她講,善良要有底線,要有方向。
對于同樣善良的人,惺惺相惜,彼此珍惜,對于滿心邪惡的人,善良不過是滋生欺凌的溫床,所以善良是有度的,不要錯放。
芳姐的故事就是這樣的,她的婚姻前10年確實活的憋屈、委屈、心酸、辛苦。但我相信,總有一天,會有人懂她的善良,也會有人善待她的善良,確認眼神,遇到對的人才一定會有美好的結局。
我希望每個有女兒的媽媽:我們教育孩子善良也要有點鋒芒,不要讓你教育的善良,成為女兒將來受欺負的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