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資料】
河南平頂山某幼兒園的一男童朝女生吐口水,幼兒園的老師為了教育他,就讓班上17名女生排著隊朝這名男童“吐回去”,吐完了還讓大家鼓鼓掌。家長得知此事后,反映到教育局,目前該老師已被停職。對此,請談談你的看法。
【中公解析】
無故朝同學吐口水,熊孩子的這種行為確實有點“作”,應該被好好教育一番。但幼兒園老師用這種帶有侮辱性的懲罰措施對男童進行“公開處罰”,不但不值得叫好,反而應該追責、懲戒。
遇到男童朝女生吐口水,這種不禮貌的行為幼兒園老師理應進行干預和正確的引導,采取強迫孩子去體驗被吐口水的人的遭遇,初衷可能是讓孩子體諒他人,再也不敢朝他人亂吐口水。
但是,如此一來對男童的教訓會產生三方面危害:
第一,這是一種人格侮辱的形式,受到如此對待的孩子不僅不能學會感知他人的痛苦,還有可能產生逆反心理,甚至留下心理陰影,變得更加暴力。
第二,會導致其他孩子認知混亂。17個被老師命令朝男童吐口水的小女孩,受到的“負面教育”同樣很大。1個小男孩朝1個小女孩吐口水被老師說是不對的,那讓17個小女孩朝1個小男孩吐口水同樣是錯誤的。如果孩子們接受了不正確的教育會形成錯誤的是非觀。
第三,“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也不適合于兒童教育,因為它充滿著惡意和戾氣。“熊孩子”畢竟也是孩子,是家庭和教育機構乃至整個社會的保護對象,這種越界的教育既喪失了師德,也可能影響孩子的一生。
因此,此類問題家長們要隨時留意,更應引起教師們和教育機構的反思,采取更加規范的教育方式保障幼兒教育。
首先,幼兒園招聘工作要對幼師師德師風進行重點考察,同要加強幼師的師德師風教育,確保幼師的言行正確、道德素質高。
其次,幼師要摒棄簡單粗暴的教育方式,通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點滴小事,利用同伴的榜樣示范來對具有不良生活習慣的幼兒進行影響,通過讓孩子向同伴學習的方式,糾正幼兒的不良行為。
最后,通過義務教育的法律規范,努力增加幼師資源以及硬件資源,在提高幼兒教師素質的同時,確保他們的福利待遇,同時增加公立幼兒園數量,大力規范民辦幼兒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