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自己擁有許多的朋友,人生可以過得順順利利。年輕的時候,總愛計較和攀比,為了看上去過得好,就逼著自己多社交。但不論你怎么折騰,想要人生過得圓滿,還是得學會舍得。
到了中年,有三樣東西已經不值錢了,可惜有些人就是不舍得放下,結果只會讓自己身陷囹圄,越活越累,何必呢。
1.不對等的親情關系
在網上看過這樣一個問題:“為什么年少時相親相愛的兄弟姐妹,長大后卻開始漸漸疏遠了?”
其中最高贊的一個答案是:“因為各自有了各自的生活,各自有了各自的家庭,而大多數人都在為了生計而奔波勞碌。”
是啊,小時候彼此的關系無比親近,可是成年之后才明白,親情也未必可以長久。
尤其是到了中年,大家都有了各自的家庭和負擔,再也沒有那么多的時間去維護真摯的感情。有些時候,甚至為了一點利益,雙方就從此不再往來,像是仇人一樣。
對于重感情的人來說,即便知道親情已經變了味道,可還是無法放下。
但是過了四十歲之后,需要你費心經營的親情,已經不值錢了。只有趁早看透,才能擁有真正的自由。
2.消耗自己的社交
作家王開嶺曾說過:人群,往往是人的墳墓。
一群人在一起交往,一個個都帶著笑容,談笑風生的樣子看起來是那么的美好??墒?,盲目的合群,當盛宴散去之后,心里停留的不過是悲涼而已。
特別是到了中年,如果你自己沒有本事,不論怎么社交都毫無意義。因為真正厲害的人,根本就不會找你做朋友,你也無法建立好的人脈。
成年人的世界,無意義的社交早就不值錢了,只可惜很多人都不舍得放下。總是以為錯過了多認識人的機會,人生就看不到希望。
很喜歡這樣的一句話:“一個人只有選擇性地融入某個群體,才能真正地讓自己舒服自在?!?/p>
越是聰明的人,過了四十歲之后,越不會隨波逐流,更不會再參加無用的社交。他們只愿意花時間與志同道合的人相處,彼此之間可以坦誠相待、相互鼓勵。
真正好的友情,不在乎多和少,而是雙方都可以交出真心,給予足夠多的信任。
3.始終折磨自我的執念
電影《三河故人》里有句臺詞:“每個人只能陪你走一段路,遲早是要分開的。”
愛情總是令人憧憬,曾經的美好是如此的真切,可是到了分開的當下,我們只能接受現實。
愛而不得的故事每天都在發生,它不過是常態而已。
過去的經歷,就該讓它徹底成為過去,你才有時間和精力去享受現在的幸福。尤其是到了中年,無法擁有的執念已經不值錢了,可惜的是有些人依舊放不下。
生活中有很多人,因為年輕時愛過一個人,時隔多年依舊無法放下。即便已經結婚了,依然沒有將心思放在現有的感情和家庭上。
可這樣做有什么意義呢?沒有人會站在原地等你,走散的人再也不會回來,你放不下內心的執念,只會帶來更多的折磨和傷害罷了。
人,只有懂得珍惜眼前人,才能學會擁抱幸福,越是留戀過去,越是身陷囹圄。
人生匆匆,該放棄的就放棄,只有這樣,才能有更多的時間去和對的人在一起。當你懂得拋開一切執念,才能過上心滿意足的生活。到了這個年紀一定要舍得,丟掉那些讓自己心煩的東西,這樣人生才能更快樂,否則只會讓自己心煩。